土地整治促进贫困地区脱贫的模式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1
/ 2

土地整治促进贫困地区脱贫的模式分析

吴静

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土地整理中心广西南宁市530022

摘要:虽然近些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在经济建设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目前我国贫困人口数量还比较多,这对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造成很大的阻碍。我国政府曾提出在2020年实现全部脱贫的目标,并且采取了很多的措施为实现这个目标努力。土地整治就是实现贫困地区脱贫的一个方法,而且土地是人类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利用好土地资源,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也是我国可持续战略的重要部分。但是现在很多贫困地区对于土地的粗放利用已经不能够满足现在的需求,节约集约利用才是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需求。本文对土地整治的模式进行分析,目的是利用土地整治来促进贫困地区的脱贫工作。

关键词:土地整治;脱贫工作;整治模式

1.引言

长久以来,国家对扶贫工作都给予高度的重视,经过长时间的努力,我国在减少贫困方面让世界瞩目,贫困人口数由1978年的2.5亿减少到2015年的5630万,这也使我国成为了全球首个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贫困人口比例减半的国家。但是现阶段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不高,而且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失衡,我国的贫困人口数量仍然较多,而且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地理位置较为偏远、自然资源匮乏的地区。我国对于贫困地区土地整治的模式比较匮乏,对脱贫机制的研究也比较缺乏。本文主要对三种土地政治的模式进行分析。

2.小块并大块规划经营的模式

“小块并大块”模式能够对贫困地区的脱贫工作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实际情况中化存在很多的问题,比方说一些地方政府对于宣传工作的组织力度不到位;对于一些对地理环境较差的地区“小块并大块”工作也比较难进行;还有一些农民受传统观念的束缚比较大,对土地的比较留恋,小农经济的思维阻碍着工作的进行;以及以奖代补的政策存在局限性。这就要求地方政府以及相关的部门加大对于政策的宣传;对“小块并大块”工作要因地制宜,要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人文环境等因素多样化的开展工作;对于奖补政策要不断完善,调动龙头企业、种植大户和农民对于土地整治的积极性,要对奖补政策的实际可操性进行严格的考虑,比方说简化申报程序,提高申报过程的透明度等措施;还要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到“小块并大块”地工作中。

在对实际的整治案例进行研究后,发现“小块并大块”土地整治工作已经不再是单纯的进行土地的整合,主要总结出以下四种工作模式。

2.1政府主导、企业投资,农民参与。

这种模式是政府发起活动,在农民自愿并地的背景下,将并地租给当地的龙头企业进行经营;进行耕地整合是因为在土地合并后能够实现土地的流转,这样就形成了投资、建设和管理的三位一体。

2.2农民自愿,政府引导,企业介入

农民作为“小块并大块”的主要发起人,农民自发的组织对于“小块并大块”的工作,在政府的帮助下,引导企业进入。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这种模式的内动力较为充足,在这种模式下,当地政府在调解农民的土地权属问题的过程就比较容易。

2.3农民主体,政府引导,企业推动

在政府的引导下,以及企业对于农民进行补贴,以农民为主体进行“小块并大块”。这种模式在推广的过程中更加受农民和企业的喜爱,在农户分地后仍然由农民对自己的土地负责,自己对土地进行耕种和管理,这样的模式权属变动不需要进行很大的调整。

2.4种植合作社或种植大户、农民参与

这种模式就是依托于种植大户或者种植合作社,农民积极地去参与到“小块变大块”的工作。

3.土地整治促进贫困地区脱贫的效果

不同的贫困地区存在很多不同的导致贫困因素,在对贫困地区进行土地整治时,要结合导致土地贫困的因素进行定位,对土地治理工作进行合理的选择,对贫困地区进行外部资本的输入或者发掘,针对贫困地区的内部潜力都能够很好地缓解甚至是消除某些致贫因素。土地整治平台在进行脱贫工作时,主要形成以下的效果:

3.1扶持特色产业。对贫困地区进行合理的整治对特色农业基地的建立,引导名优农产品向适宜区域集中,不断地推进农业生产地规模,以及对生产方式的调整。

3.2保证生态移民。在人口迁移后,原来的村庄要及时的进行管理,对于生态受损的地区要进行修复和治理,要对迁出的移民进行良好的安置,还要保证基础设施建设,对贫困地区的土地要进行整理,并且对宜农土地进行开发,从而实现搬迁脱贫。

3.3、建设基础设施。在进行农用地的整理时,以及对宜农土地进行开发时,会带动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对农村的居住环境进行整治,生态修复治理的过程中能够同时带动上下游的经济发展,实现投资带动脱贫的目的。

3.4增加就业。整治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可以直接选择当地的农民来直接参与到建设中,在整治项目完成后,可以选取适当的形式将工程设施有专人负责,目的是减少对于土地的闲置和抛废现象,这有助于帮助贫困地区有就业意愿的农户的就业问题,实现就业来帮助脱贫工作的完成。

3.5保护生态。在进行整治时,坚持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为核心理念,积极地推广生态行的整治模式,引导农户对于生态环境的态度转变,这对于实现脱贫和环境保护的双赢有很重要的意义。

4.土地整治促进贫困地区脱贫的主要模式

4.1政府主导的模式

就目前的管理体制来看,贫困地区的脱贫工作的主导还是各级政府,各级政府是土地整治项目的主要实施者,这个模式也是目前主要的整治模式。再具体实施时,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对扶贫开发和土地整治进行组织编制,对于整治项目的资金要进行合理的安排,对农用地的整理和村庄用地的整理,以及宜农土地的开发和生态修复等工作记性统筹和推进。要严格的对工程进行考核,加大监管力度,保证项目的进程和质量,以及相关资金的安全。在项目竣工后要进行相关的验收工作,还要建立工程的保护制度,保障项目持续为农户增加收益。、

4.2企业带动模式

在进行土地整治的过程中企业资本的引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在实际中发现,涉农企业一般都会以已有的土地整治项目为依托,结合企业自身发展规划,对特色的农产品或者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的农产品进行二次的整治,通过招聘贫困农户,然后向农户传授生产技术等方式,直接或者间接的实现农民的脱贫。

4.3村民自治模式

脱贫工作最终还是为了农民,在土地整治的过程中也应该充分发挥农民的作用,村民整治模式对于很多地方只依靠于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情况能够有所改善。具体的实施模式是在乡镇政府的或者上级政府的指导下,提高村民的积极性,土地整治项目要结合项目的实施村庄的实际情况,由下而上进行申请,其中项目的主要工作或者全部工作由村民自己承担,项目在验收合格后,县级政府应给予相应的补贴。这一模式的优势在于村民能够根据村庄的发展意愿进行规划,能够对贫困村庄的内动能进行发掘。

5.结束语

面对当前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要求,为了可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应该立足于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土地综合治理体系,把握土地整治的重点和难点所在,缩短城乡差距,推动城镇化建设进程持续推进。这样对于土地整治也能够有更好的运用,对于解决土地整治中存在的各种影响因素也有益处。通过引导资金进入和技术等外部因素,激发贫困地区的潜力,能够更加有效的解决贫困地区的致贫因素,通过土地治理促进贫困地区的脱贫工作。

参考文献:

[1]王介勇,陈玉福,严茂超.我国精准扶贫政策及其创新路径研究[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6,31(3):289-295.

[2]马慧强,韩增林,江海旭.我国基本公共服务空间差异格局与质量特征分析[J].经济地理,2011,31(2):212-217.

[3]郑子敬.土地政策支持脱贫攻坚的阜平样本[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6(8):15-18.

[4]徐绍史.深入开展农村土地整治搭建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新平台[J].国土资源通讯,2009(8):6-7.

作者简介:

吴静,男,1986年11月出生,硕士研究生学历,工程师职称。主要从事土地整治政策技术研究、土地整治项目实施管理、土地整治相关技术服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