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不足的思考与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对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不足的思考与分析

陈晖

(赣州市第三中学江西赣州341000)

【摘要】目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存在德育化、心理治疗化、生活心理化、学科教育化和考试化等不良倾向。这些倾向成为造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不足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R3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8-0255-02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始,我国许多中小学相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近些年,不论是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研究部门,还是广大中小学校,都普遍提高了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热情空前高涨。但由于种种原因,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却不明显。本文拟对此作一些思考与分析。

1.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把握不准,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化、心理治疗化

1.1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化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个性健全,主要解决的是学生的“心理问题”。在操作上力避简单的机械灌输和理论教化,强调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等策略的运用。但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过程中,一些学校、教师常常把学生的心理问题当做思想政治、道德品质问题来处理,把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认识方面的德育化。由于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把握不准,根本属性抓不住,不少学校教师认为,学校德育包含了心理健康教育,搞好了学校德育工作,自然就搞好了心理健康教育;二是在具体操作上德育化倾向严重。理论认识是行动落实的基础和先导。一些学校由于对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概念模糊,以至于在具体实施中往往简单地以德育教师或思想政治工作者来替代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把心理健康教育归口在德育管理机构,并在工作中移植套用德育工作的方法和手段。

1.2心理健康教育与严重精神性疾病相等同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治疗和处理学生已然的心理障碍、疾病及不良心理行为,即治;二是预防学生未然的心理障碍、疾病,即防;三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心理完善与发展,即养。“治”、“防”、“养”三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任务,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始终围绕它们进行。但从当前一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操作看,却明显存在单一化、片面化倾向。一是心理健康教育心理治疗化。因此造成不少学校虽然开设了心理咨询室,却门庭冷落。二是心理健康教育对象个别化,尽管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但有些人过分夸大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2.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单一,学科教学化、知识化

目前有些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形式单一,将心理健康教育做为一门学科的倾向。

2.1强调课程的开设,知识、理论的灌输,拘泥于单一的传统课堂教育形式,学科教学化

一些学校长期受学科本位、课堂教学本位的影响,片面追求心理健康课本的选择与开设。他们认为,既然心理健康教育在课程表上有了安排,纳人了课堂教学,当然就离不开课本,有了课本,教师的职责自然是“传道、授业、解惑”。因而把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教学化,任课教师像对待其他学科一样备课、上课、布置作业,认真讲述心理学概念、原理,让学生看书、划书、背书。用这种“填鸭式”教学法来操作心理健康教育,必然带来极大的负面效

2.2检测心理健康教育质量的手段考试化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学校、教师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得好不好,学生心理健康考试的成绩是权衡的关键,考试也往往是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名词、定义、概念、基本原理和知识,缺乏解决学生实际心理问题、有效培养心理品质的内容和方法。这种考试化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好奇和美好的期望荡然无存,而且使学生谈“心育”色变,本来健康的心理也易出现问题,有何实效性可言?

3.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匮乏,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不高

目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际看,至少还存在以下两方面影响实效性的因素。

3.1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匮乏,拼凑从业人员

目前在中小学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员构成千差万别,主要包括教育专业毕业生(学过一些心理学知识)、政治课教师、思想品德课教师、大队辅导员、生理卫生课教师、生物课教师等等,他们大多数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甚至个别学校竟让一些由于工作水平、态度、能力差而无法胜任本职工作的“三无人员”来补缺。真正较系统的学过心理学、教育学、健康学等理论知识,具备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技能、艺术的心理学、教育学专业毕业生严重匮乏,经过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磨炼、具有丰富经验者更是屈指可数。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关键在教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薄弱,是导致其实效性低下的关键原因。

3.2注重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忽视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

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许多学校很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却很少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教师的心理健康日益成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问题。英国的调查表明:有1/5至1/3的教师感到了巨大的职业压力;美国的调查显示:78%的教师感到职业压力,有37%的教师有严重的精神紧张和焦虑情况。我国的研究者认为,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比其他职业群体的人更为严重。由于社会文化等诸多原因,人们往往重视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而忽视教师的家庭生活质量;重视教师对社会的责任,而忽视教师对于自己家庭和孩子的责任;鼓励教师的牺牲精神,而忽视教师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这些现象虽然有其积极的社会价值,但却给教师带来了一系列心理问题。例如对教学兴趣寡然,自卑,性格孤僻,脾气暴躁等等,如果教师不能很好地调控自己,这些个人情绪将直接影响学生,其后果不堪设想,根本谈不上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因此,必须提高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理解,切实转变观念,明确其地位,统一规划,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构,优化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素养和职业修养,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整合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早日步人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轨道,切实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

【参考文献】

[1]陈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困惑与思考[J].南昌高专学报2008,(3).

[2]谢泽源.中小学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刍议[J].江西教育学刊,19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