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幼儿在美术活动中成长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7-17
/ 1

让幼儿在美术活动中成长

赵银虑

赵银虑陕西省富县沙梁幼儿园727500

新《纲要》中明确指出:“要以幼儿为主体,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为此,我们提出了让孩子自主地学习、自主地创作,并对孩子的自主学习、创作进行了研究和实践,努力探索孩子自主学习、创作的所需要条件和因素。美术活动是一项具有创造性的活动,它是指在美术领域中通过开展创造性活动激发幼儿自主地进行学习、创作,用自己创造的图式表现对事物的认识与情感,挖掘幼儿的创造潜能和自主创新的能力,为培养独立的、健全的人格打下基础。

如何对幼儿自主性、创造性美术活动进行指导呢?

一、内容的多样性

美术创作活动中的若干要素包括:色彩、造型、构图等。与成人相比,幼儿园年龄阶段幼儿总体水平都很低,但是,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幼儿生活经验日益丰富,幼儿美术表现能力也不断提高。由此出现了小、中、大班各年龄阶段不同的发展区。内容是为目标服务的。有了适合幼儿发展特点的目标,那么选择内容显得极为重要。如果说老师给幼儿的创作内容,所提的要求限制了幼儿可能有的想象和自主的创作,幼儿的创造力便无从发挥。如:在进行叶子主题活动中,孩子们对叶子的拼贴很感兴趣,于是我设计了《创意拼贴画》的活动,让幼儿将叶子的形状通过自己见过的事物再现出来。幼儿创作出了《新娘》、《会飞的鱼》、《美人鱼》等等,这一内容的选择既能反映幼儿的感受,又有一定的创造余地,幼儿画来游刃有余,反之,如果将这一内容切换成“鱼的拼贴”,那么,幼儿创造的余地被大大限制,怎能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及变通性。

二、表现方法的多样性

美术创作离不开造型、构图和色彩等表现方法。以往美术活动衡量的标准是以幼儿模仿作品的效果为基准,即在造型、构图、色彩上与老师一致。其弊端在于片面地强调了技巧,封闭了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扼杀了幼儿创造力的发挥。而自主性美术活动打破了这一死板的教学模式,强调表现方法的多样性,即任何一个物体都可以用不同的造型,不同的色彩,不同的构图来表现,促进了幼儿自主性学习、思维的发展,使幼儿创作更有童趣,更有灵性,更富有个性。如在《叶子拼贴》活动前,老师和幼儿共同搜集有关叶子的标本、叶子的照片、采集各种各样的树叶,叶子的图书,激发幼儿对叶子的喜爱。在听听、看看、说说中孩子们了解叶子的各种形状特征:有尖尖的、长长的、像手形状的、像尾巴形状的等等,幼儿创作形态活泼可爱,连大人都惊叹孩子竟有如此创造的意象,令成人望尘莫及。可见表现方法的多样性为幼儿营造发挥自主性、创造性思维的空间提供了条件。

三、活动中的针对性强

当幼儿在创作完一张作品后,其心中的得意溢于言表,他希望与他人共同分享喜悦,也希望得到老师和同伴的赞许。我认为将“补强法则”运用于美术活动具有一定的意义。它能极大地保护幼儿的创作欲望,激发幼儿创作热情,树立自信,为造就独立健全的人格铺平道路。恰到好处地运用补强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滥用“补强”则会使“补强”贬值。现在许多老师为了“鼓励”幼儿的积极性,“保护”幼儿的创作欲望,滥用“补强”的现象屡见不鲜。无论在活动进行过程中还是最后的讲评中;无论幼儿怎样画都采用“补强”的方法:“你瞧,画得真好”、“颜色真漂亮”、“你很动脑筋”等等。从某种程度上讲是鼓励幼儿积极性,但是时间长了幼儿也不会感到满足。我们不能忽视美术活动本身所孕育的审美教育,通过活动提高幼儿的审美感受能力。因此,作为教育者本身应具有敏锐的眼光和洞察力,正确地引导幼儿去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真正发挥补强的价值。

幼儿正处于创造和发展的时期,他们需要教育者为他们打开自主创造的大门。愿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去捕捉平常事物中的美,把普通的东西点化成智慧和美的艺术品,用我们的这种品德去影响孩子,为造就二十一世纪的新一代人材作出我们的一份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