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黄连的临床药物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中药黄连的临床药物应用

张丽丽

张丽丽

(黑龙江省黑河市嫩江县海江镇中心卫生院161404)

【摘要】目的探讨黄连的临床药物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高血压、心律失常、感染性疾病的患者,用中药黄连进行治疗。结果通过治疗后,患者病情均明显好转。结论黄连有清热燥湿,泻水解毒的功效,于湿热痞满、呕吐、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牙痛、痈肿疔疮均有明显疗效。

【关键词】黄连药理研究临床新用

【中图分类号】R2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3-0059-01

黄连为科植物黄连的根茎。主要成分含小檗碱、黄连碱、巴马亭、药根碱、木兰碱等。性寒,味苦。归心、肝、胃、大肠经。有清热燥湿,泻水解毒的功效。用于湿热痞满、呕吐、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牙痛、痈肿疔疮有较好疗效。

1.黄连的药理作用

1.1抗菌作用:黄连和小檗碱(黄连素)有明显的抗菌作用,且抗菌谱广。体外实验表明,对痢疾杆菌、炭疽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及脑膜炎双球菌等有较强的抗菌作用。黄连的抗革兰阳性与阴性菌的作用是能抑制细菌糖代谢中间环节丙酮酸的氧化脱羧过程,影响细菌对维生素B6、维生素PP的利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可与细菌DNA形成复合形,影响DNA的复制,干扰细菌生长繁殖,近年研究表明黄连抗金黄色葡萄球菌主要通过导致核糖体和细胞壁(包括中隔)的改变而干扰了细菌蛋白质生物合成所致。

1.2抗病毒作用:体外实验证明,黄连煎剂或黄连素对鸡胚中培养的各型流感病毒株和新城鸡瘟病毒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能降低乙型肝炎抗原的阳性率。

1.3抗炎作用有人以鸡胚法对1000余种植物和105种生物进行筛选,结果发现含小檗碱植物都明显抑制肉芽生长,尤以黄连、黄柏为强。

1.4增强免疫功能实验证明,黄连素在动物体内或体外均可增强血细胞吞噬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能力,还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

1.5抗溃疡作用黄连及其复方制剂有明显的抗应激性溃疡及抑制胃液分泌的作用,临床上也肯定了其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作用。

1.6毒性和副作用本品毒性和副作用轻微,长期口服小檗碱偶见血红蛋白减少、红细胞减少,少数患者服黄连煎剂出现腹胀、腹泻、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小檗碱肌注或口服也有发生麻疹样和荨麻疹性药疹的报道。小檗碱静滴可引起急性心源性脑缺氧综合征,甚至死亡,以伴低血钾的女性患者多见,故黄连针剂已淘汰。

2.临床应用

2.1临床资料对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高血压、心律失常、感染性疾病患者共102例。其中男性60例,女性42例,年龄在12~69岁,平均年龄41岁。其中高血压患者39例,心律失常患者31例,感染性疾病患者32例。我院所收治的102例患者,在经中药黄连治疗后均取得良好的疗效,患者均康复出院。

2.2药物应用

2.2.1治疗高血压用黄连素片,每日0.75~4g,分3~4次口服,6~14日为1个疗程。疗效迅速,安全,对早期及Ⅱ期患者较好,Ⅲ期及重症较差。另据临床报道,停用各种降压药物1周后,口服黄连素片,每次0.4~0.5g,每日3次,疗程4周。治疗前后分别描记心电图、验血尿常规、血脂(胆固醇、三酰甘油、β-脂蛋白)等进行疗效评定。结果表明对I、Ⅱ期高血压效果最佳。实验研究表明,小檗碱静注于麻醉犬、猫、大鼠和蛙有明确的降压作用,随剂量增加,降压幅度与时间也增加,重复给药无快速耐受性,降压剂量并不抑制心脏[1]。小檗碱的降压作用机制可能是多方面的,与直接扩张血管、抗胆碱酯酶、抗肾上腺素及抑制升压反射、抑制血管运动中枢有关。

2.2.2治疗心律失常用黄连素片,每日4次,每次口服0.4g。显效后逐渐减至维持量,若服药5~7日仍无效或未有显效者,则加量至0.5~0.6g,每日4次,2~4周为1个疗程。副作用;上腹不适、食欲不振、便秘、恶心等。另以复方黄连甘草汤(黄连、炙甘草各10g)每日1剂,煎汁少量多次频服,7日为1个疗程,间歇1周后行第2个疗程。治疗顽固性快速型心律失常,结果表明,黄连素能有效地控制或消除乌头碱所致的大鼠心律失常,静注硫酸小檗碱能防治药物及冠脉结扎所致的室性心律失常,并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黄连素可阻止血小板和红细胞聚集,降低血液黏度,这可能有助于其抗缺血性心律失常作用,亦发现可阻滞钙内流是抗心律失常的机制。

2.2.3治疗感染性疾病治疗细菌性痢疾疗效肯定,多在用药5~7日治愈,口服剂量平均为6g。少数顽固病例可用2%~3%黄连溶液保留灌肠,成人每次100~200ml,每日1~2次。慢性菌痢肠黏膜有实质性病理改变者,可在乙状结肠镜的帮助下将黄连粉直接喷于肠壁上,隔日1次,3~5次为1个疗程。远期疗效也较好,如复发再服仍有效。以黄连为主的黄连阿胶汤治疗1例西药治疗无效的小儿久痢,获得痊愈。治疗白喉,每次口服黄连粉0.6g,每日4~6次,并配合1%的黄连溶液漱口。用药后体温在1~3天内能恢复正常,假膜平均2.6天消退,咽拭子培养平均28天转阴[2]。

3.讨论

黄连素在临床上,一直作为清热解毒、抗感染药物。近年来,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和药理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黄连有广泛的临床用途,现已研究发现黄连在治疗心血管疾病、胃肠神经官能症、糖尿病有较好的临床意义。除了内服黄连有上述治疗意义外,将黄连外用或制成外用制剂用于妇科疾病,口腔疾病,五官疾病均有较好疗效[3]。此外,黄连与其他药物联用可以增强联用药物的效果,减少联用药物用量,节省治疗费用。

参考文献

[1]方青,詹小萍,莫剑翎,等.黄连解毒汤对AD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对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2004;29(6):575.

[2]姜彤伟,金东明.药对芩连在代谢综合征中的运用[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3]蒋小飞,王立军,李学刚,赵忠启,朱家颖.黄连中药根碱和表小檗碱的分离及其体外降糖活性[J].贵州农业科学,2011年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