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患者负面情绪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心理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患者负面情绪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赵晓珍

(甘肃省秦安县莲花中心卫生院甘肃秦安741613)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患者负面情绪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产后抑郁症患者1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负性情绪及治疗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者SDS评分及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91.01%明显高于对照组70.79%(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产后抑郁症患者负面情绪,提高其治疗依从性。

【关键词】心理护理;抑郁症;负面情绪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6)30-0198-02

产后抑郁症是产妇产褥期前后因精神压力过大而导致情绪变化从而引起心理及内分泌紊乱,发病原因与心理、精神、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1]。临床主要表现为哭泣、失眠、焦虑、暴躁、无故发脾气等。产后抑郁症不仅影响患者自身身体健康,而且破坏家庭和谐气氛,影响夫妻情感。因此妇幼保健医护人员应重视防止产妇产后抑郁、缓解其不良情绪。本研究对产后抑郁症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现详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178例产后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9例。观察组年龄22~36岁,平均年龄(28.62±2.03)岁;初产妇51例,经产妇38例;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55例,高中27例,初中及以下7例;对照组年龄23~38岁,平均年龄(27.98±2.15)岁;初产妇48例,经产妇41例;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57例,高中26例,初中及以下6例。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2]第三版抑郁症诊断标准;②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前17项总分>18分;③无精神病病史。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心、脑、肝等器质性疾病;②近3周服用抗抑郁药。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向患者进行抑郁症知识宣教,指导患者保持充足睡眠和休息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①向患者说明产后抑郁症是常见病症,真诚关心并体贴患者,耐心倾听患者叙述,对患者疑问做出科学解释,鼓励患者宣泄负性情绪,表达内心感受,从而减轻患者心理压力,提高其心理和社会应激能力。②向患者讲解产后抑郁症的相关知识,强化其对疾病正确认知,纠正不正确认知;指导患者正确母乳喂养技巧,通过播放图片、视频等形式传播婴儿保健知识,帮助其尽快融入角色。③采用音乐、松弛疗法等消除患者心理压力,缓和其心境;教会其产后抑郁症应对方法,使其可在生活环境中随时随地放松。④建立良好的社会家庭支持系统,取得家庭成员尤其是丈夫的支持,鼓励患者多与家人、朋友、其他患者进行沟通,树立治疗信心,以积极心态应对育儿压力。⑤强调遵医用药的重要性,向其讲解药物治疗效果、疗程等相关知识。两组患者连续干预2个月。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负性情绪及治疗依从性。

负性情绪评估借助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3]及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4]进行评定,按照中国常模划分,SDS标准分分界值为53分,其中总分53~62分表示轻度抑郁,总分63~72分表示中度抑郁,总分>72分表示重度抑郁;SAS标准分分界值为50分,其中总分50~59分表示轻度焦虑,总分60~69分表示中度焦虑,总分>70分以上表示重度焦虑。

治疗依从性采用本院自制的依从性调查量表进行评定,测评内容包括护理人员是否可以准确讲述关于产后抑郁症相关知识,仪表是否整洁,态度是否认真等13各方面,采用评分制,80~100分为依从,50~79为一般依从,0~49为不依从。依从性=(依从例数+一般依从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意义

本研究采用SPSS17.0统计学分析软件进行处理,负性情绪等计量资料均使用(x-±s)描述,借助t检验;治疗依从性等计数资料使用率“%”描述,使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负性情绪比较

观察组患者干预前SDS评分及SA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SDS评分及S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3.讨论

产后抑郁症是临床常见的分娩后并发症,多与孕期负性情绪难以平复、生育压力、夫妻关系不和等因素相关,其发病率有逐年升高之势,对母婴健康造成不良影响[5]。随着医学发展,人们逐渐从以药物治疗为主的模式转向以心理干预为主的模式。心理干预在产后抑郁症治疗中应用愈加广泛[6]。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SDS评分及SAS评分均显著下降,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表明心理护理可有效缓解产后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提示,心理护理干预通过将应激处理、健康教育及应对技巧进行有机整合,鼓励患者宣泄内心情绪,讲出心理矛盾,教会其应对负性情绪的方式与技巧,帮助其分析问题,并为其提出解决方法,从而调动患者主观能动性,提高患者心理和社会应激能力,改善抑郁焦虑症状[7]。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心理干预通过向患者讲解遵医用药的重要性,使其加深对药物的了解,从而提高其治疗依从性。

综上所述,心理干预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产后抑郁症患者负面情绪,提高其治疗依从性,疗效确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苏长春.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22):84-85.

[2]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87-89.

[3]W.K.Zung.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M].1965.

[4]W.K.Zung.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M].1971.

[5]杨艳红.探索产后抑郁症临床现状及心理护理[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6,27(S1):525.

[6]王海娟.心理护理对产后抑郁症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4,9(2):203-204.

[7]石敏.产后抑郁症的临床心理护理与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4(11):30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