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文物建筑保护修复方法与技术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我国文物建筑保护修复方法与技术研究

袁林君

关键词:文物建筑;保护修复方法;技术

文物古建筑作为我国一种重要的文化遗产,是我国建筑艺术和文化的直接承载体。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古建筑饱经岁月的侵袭而逐渐出现破坏,部分甚至出现了毁灭性的破坏。因此,为了可以使我们的子孙后代可以切实体验我国古建筑中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就必须做好其保护修缮工作,以确保文物古建筑永放璀璨文化光芒。

1文物建筑保护修复设计的特点

1.1前期调研工作的重要性

系统和科学地前期调查研究是制定保护措施和修复方案的基础。目前,国内的文物建筑保护修复工作中对前期调研工作还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了不合理的修复方案甚至是最终对文物建筑的严重破坏。而国外对于文物建筑的前期调研工作己经相对成熟和完善,调查的内容和方法也比较系统。文物建筑作为己经存在的实物,其中涵盖了大量原始及真实的历史信息。前期调研工作就是要了解和掌握这些历史信息,以达到有针对性地对病害成因进行分析和制定相应的修复方案,实现对文物建筑最完整的保护。

1.2保护为主

“保护为主”是文物建筑保护工作方针的核心,也是文物建筑保护的重要理念之一。保护包括文物建筑本体及其原生环境,必须最大限度地尊重历史原貌和保留历史信息。保护修复设计不是对文物建筑进行重新设计,也不是古建筑设计。而是通过保护修复设计,遵循保护修复的原则,采取合理的修复措施和修复技术手段,解决文物建筑存在的问题。保护修复设计并非要通过方案产生新的建筑形象,更加强调的是对文物建筑原有的、真实的状态的维持和延续。但保护修复方案的制定,不是简单机械的过程,而是有技术针对性的保护过程,要实现保护修复作用与文物建筑之间的平衡关系。

1.3多学科的交叉运用

文物建筑的保护涉及的专业领域有历史考古、文物修复、环境监控和灾害防治等多方面。不同信息的收集、分析、整合与叠加使得历史信息能够更加完整充分的展现。文物建筑保护修复的前期调查研究工作中,就需要运用考古学和历史学的方法对历史信息进行收集和分析,完成对文物建筑本体的调查则要使用测量学的方法。在修复设计及实际的修复过程中,必须对修复的技术措施和具体使用的修复材料的性能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才能保证文物建筑修复的质量。

1.4真实展示和合理利用

目前,文物建筑的保护模式大多数仅就建筑本体进行维修的设计和管理。使设计、修缮、保护、展览等各方面脱节,忽视了建筑本体与室内环境及文物、外部的相关环境的关系。阻碍了对文物建筑及其所有历史信息的全面了解。展示要保证文物建筑的原真性,体现文物建筑具有的价值和文化意义,通过展示使公众认识、了解和体验文物建筑。利用同样是有助于人们对文物建筑价值和文化意义进行了解的活动。展示是利用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对文物建筑最真实的展示,才能涉及对文物建筑的利用,赋予其使用功能。合理的利用和展示,是遗产地和博物馆建设所肩负的双重责任。

2保护修复设计的主要步骤

2.1文物建筑调查研究与评估

调查研究分为:文物建筑基本情况的普查,文物建筑现状测绘的重点调查,文物建筑的考古和历史研究的专项调查,以及最后对调查研究成果的文献汇集。评估工作主要分为:现状评估和价值评估两个内容,需要结合调查研究成果对文物建筑进行科学严谨地评估。以指导下一步保护措施的制定以及完成修复设计。

2.2制定保护措施

在遵循保护基本原则的情况下,根据调查研究与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保护修复措施、展示利用方案和具体的保护修复技术。必须要对文物建筑的真实情况有完整和清楚地认识,才能做到有针对性地制定对策。最终将体现在具体的保护修复设计中。

2.3设计文本编制

设计文本的编制是对保护修复设计成果的展示,也是指导保护修复实施阶段的文件。编制过程及内容必须规范,真实体现保护的意图、措施及方法。文本编制过程中的错误和遗漏,都将对文物建筑保护修复过程造成严重影响。文本编制反映了文物建筑保护修复设计的技术性。

2.4实施保护修复

保护修复实施过程中,对修复设计措施和技术的完成度要有保证,并完成对未查明部分的修复设计、修改现状情况与设计有误差的内容,完善文物建筑的保护修复设计。

3文物建筑修复技术的新发展

在使用新材料和新技术时必须明确的是所使用的新材料、新技术能够更多、更好地保存古建筑原形制、原结构、原材料,更有利于原工艺技术的操作,也更有利于古建筑的保护。

使用新技术、新材料应该遵循的原则是新材料是为了补强及加固原结构、原材料,而不是替换原材料;新技术要有利于对原状的保持,有利于施工和维修加固。新技术、新材料的研究主要有复合材料修复技术、微生物修复技术以及数字图像修复技术等。

3.1复合材料修复技术

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材料,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在宏观上组成的具有新性能的材料。主要分为金属基体材料,如铝、镁、钦及其合金;非金属基体材料,如合成树脂、橡胶、石墨等。增强材料主要有玻璃纤维、碳纤维、硼纤维、碳化硅纤维等。复合材料中以纤维增强材料应用最多,其特点是比重小、比强度和比模量大,适用于保护修复中的加固处理。如碳纤维加固技术,具有高强、高效以及良好的耐腐蚀性和耐久性,能够提高构件的承载力和延展性,改善受力性能,达到加固的目的。

3.2微生物修复技术

微生物修复技术是利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和生长繁殖,其过程无污染,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界中某些微生物利用自身的生命活动产生相对不溶或难溶的化合物。目前的主要研究是利用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积,由于碳酸钙有较高的强度和耐久性,对混凝土材料的缺陷修复有优势。还可以向土壤中注入营养物改善土质较差的地基和基础加固。可以通过对微生物作用机理的进一步研究,将修复技术扩展到其他材料中。

3.3数字图像修复技术

文物修复是通过对残破文物遗留信息的研究最大限度地对文物进行保护,而数字图像修复则是利用图像本身现存的信息修复缺失信息的方法模型,两者存在相同的原理。结合数字图像修复中的数学算法预先在计算机上虚拟实现文物的修复,从而快速的提出修复方案,缩短修复的周期,防止修复过程中主观因素的影响对文物造成的二次损坏,使文物修复体现真实性和完整性。

数字图像修复的方法模型分为基于变分PDE的模型和基于纹理合成的模型。其原理就是针对文物数字图像中的遗失或损坏部分,按一定的规则进行修补,使图像最终接近或达到原图的视觉效果。利用数字图像修复技术对各种病害造成的文物信息缺陷进行分类,再针对具体数字图像中的病害情况,采用对应的图像算法进行修复。

结束语:

无论是传统修复技术的使用,还是现代修复技术和材料的运用,亦或是新技术、新材料的使用;都必须以最大限度地保护文物建筑的原真性为目的,要保护文物建筑所具有的价值和保存其历史信息。修复材料和技术的使用应当遵循最小干预原则、可逆性原则等。

参考文献:

[1]数字图像修复技术在文物领域的应用展望[J].王展,王慧琴,吴萌,陈卿,柏柯.文博.2014(03)

[2]我国文物建筑保护修复方法与技术研究[D].贺欢.重庆大学2014

[3]刍议文物建筑修缮工程中的设计服务[J].赵玲.科技风.20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