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干化学分析仪与显微镜镜检结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6-16
/ 2

尿液干化学分析仪与显微镜镜检结果分析

甘来军张玉霞

甘来军张玉霞

(淮南东方医院集团谢一医院检验科安徽淮南232052)

【摘要】目的:分析尿液干化学分析仪和传统显微镜镜检在尿常规检测中的差异性,以引起对显微镜镜检的高度重视。方法:对1300份尿液同时用尿干化学分析仪和显微镜尿沉渣检测,将红细胞和白细胞的结果作比较,寻找差异原因。结果:两种方法红细胞敏感性(TP)97.6%,特异性(TN)93.0%,漏诊率(FN)2.4%,误诊率(FP)7.0%;白细胞敏感性(TP)84.3%,特异性(TN)98.3%,漏诊率(FN)15.7%,误诊率(FP)1.7%。结论:尿干化学分析仪的检测结果只能作为一般尿液的初步筛查试验,临床尿常规项目必须报告沉渣显微镜镜检结果。

【关健词】尿常规;干化学法;显微镜检查;差异性

【中图分类号】R4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5)06-0166-02

尿常规是临床检验常规项目,也是医院检验科日常工作量最大的项目之一。随着多联干化学尿液分析仪的投入使用,给临床提供了更多的有价值信息。可是,目前一些基层医院检验人员过分依赖自动化仪器,忽视自动化仪器的局限性,省去了重要的显微镜检查,造成了不必要的漏诊和误诊。本文就我院1300例尿液标本同时做干化学分析和显微镜镜检的结果进行了分析,以说明干化学尿液分析与显微镜联合检测的重要性。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

1.1.1多联尿液干化学分析仪(URIT-500B桂林优利特);

1.1.2十一联尿干化学试纸条(URIT11-G尿试纸条);

1.1.3显微镜;离心机;10ml塑料刻度离心管。

1.2方法

1.2.1标本来源于2014年8月份征兵体检342份,其余958份来源于本院门诊和住院病人,随机收集。

1.2.2用一次性洁净塑料尿杯收集患者新鲜尿液约10ml充分混匀后,置于特制的塑料刻度离心管中,将试纸条完全浸入,约2秒钟取出置于尿液分析仪上进行尿十一项检测,每一份标本均严格按照说明书先用尿干化学分析仪检测,记录红细胞和白细胞结果,然后用10ml尖底离心管取10ml混匀的尿液,以1500转/分,离心5分钟,倾去上清液,留取0.2ml沉渣,混匀涂片镜检,在高倍镜(10×40)观察10个高倍视野,并记录结果。结果判断:涂片显微镜镜检正常参考值为:红细胞0-3个/高倍视野(HP),白细胞0-5个/HP,滴虫0个/HP,结晶<(+)/低倍视野(LP)、透明管型0-1个/LP,超出参考值范围为阳性报告[1],如结果不相符合时,嘱病人重留一份新鲜尿液,如上检测。

2.结果

1300份尿液标本用尿分析仪和尿沉渣显微镜镜检两种方法,检测红细胞、白细胞结果见表1,两种细胞干化学法检测性能指标见表2。

3.讨论

3.1由表1可知,尿干化学分析仪和尿沉渣显微镜镜检检测红细胞和白细胞的结果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经统计学处理,P<0.01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说明单独使用尿干化学分析仪检测尿液红细胞和白细胞容易造成漏诊和误诊。

表1两种方法检测红细胞(白细胞)情况

3.2表2数据显示,干化学法检测红细胞的假阳性率为7.0%,假阴性率为2.4%,可能原因:红细胞破坏后显微镜无法检出,或者由于患者口服大量的维生素C干扰尿液分析仪的检出,所以,实际工作中要注意询问患者病史和临床用药情况并结合尿常规其它项目结果(干化学中蛋白质、维生素C、结晶)来判断[2]。

3.3由表2可以看出,化学法检测尿液白细胞假阳性率为1.7%,假阴性率为15.7%,漏诊率相当高,可能是与干化学法检测白细胞原理有关或者与某些抗生素使用有关,假阳性或许与白细胞破坏有关[3]。

3.4在对1300份标本的检测中我们还发现了滴虫2例,有临床意义的结晶77例,管型4例,小圆上皮细胞5例,共占6.77%,这些都是通过干化学分析仪无法检出的。李辉霞等研究了1500例干化学法检测阴性的标本,发现至少有2.13%的漏诊率[4]。

鉴于此,本人认为尿常规检查必须同时进行干化学和显微镜尿沉渣镜检,干化学分析仪的检测结果只能作为一般尿液的初步筛查试验,坚决反对使用尿液化学分析以后不再作尿沉渣镜检的错误做法,尿常规报告还要同时报告尿液颜色、透明度等一般物理性状[5]。有些学者提出了尿液复核原则,认为①白细胞酯酶阴性;②亚硝酸盐阴性;③红细胞低于10个/μl;④蛋白质阴性等四项同时满足可不做显微镜检查[6]。该复核原则对大批量健康体检和普查适用可以减少工作量,提高检测效率,而对正常门诊和住院病人特别是肾科病人和以镜检有形物质结果作为主要诊断依据与疗效观察指标时不适用。作为一张完整的尿常规报告必须报告外观和镜检情况。

【参考文献】

[1]丛玉隆,尹一兵,陈瑜.检验医学高级教程.第一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5,167-176.

[2]唐健辰,戴芬,尿白细胞、红细胞干化学法检测与人工显微镜检查的比较.检验医学,2010,25(3):183.

[3]孙士欣,陈建魁,于农,等.尿沉渣人工显微镜镜检红细胞、白细胞与尿液干化学分析一的结果比较分析.国际检验医学杂,2012,33(14):1729-1730.

[4]李辉霞,王德志,罗坤.干化学尿液分析与尿沉渣镜检结合的临床意义.医学信息,2010,23(6):38-39.

[5]叶应妩,王毓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三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2006.10,291-293.

[6]丛玉隆.实用检验医学下册.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8,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