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期先天性耳前瘘管的手术治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1

感染期先天性耳前瘘管的手术治疗

唐红军

唐红军(湖北省谷城县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441700)

【摘要】目的:探讨感染期先天性耳前瘘管的手术治疗的时机、效果。方法:手术治疗65例感染期先天性耳前瘘管。结果:65例患者一例复发,一例发生软骨膜炎,最后均取得满意的效果。结论:耳前瘘管感染期手术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感染耳前瘘管手术治疗

【中图分类号】R76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4-0356-01

先天性耳前瘘管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畸形,分单纯型、感染型和分泌型,本文对我院1990-2002年手术治疗65例感染型先天型耳前瘘管,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65例中,男30例,女35例,年龄3-65岁,均系单耳发病,瘘口位于耳轮前上方或耳轮角,感染皮肤位于瘘口前上或前下及近鬓角处。

1.2手术时机

手术病例选择已感染的先天性耳前瘘管,脓肿自行破溃或已切开引流,无全身症状,体温正常。

1.3手术方法

成人患者多采用局部麻醉,儿童患者采用全身麻醉,在瘘口周围作一梭形切口,向下、向上或向前延伸至切排口及破溃口,在皮下分离瘘管一直追至盲端,清除感染内肉芽及瘢痕组织,直至感染区底面筋膜及周边光泽的皮肤,检查无瘘管上皮残留,清洗术腔,对位缝合,局部加压包扎,术后应用抗生素3-5天,伤口换药3次,7天拆线。

2结果

65例患者手术顺利,一例复发,一例发生耳软骨膜炎,经二次手术伤口均一期愈合,随访半年-2年无复发病例。

3讨论

先天性耳前瘘管是胚胎时期形成的耳廓的第1、2腮弓的6个小丘样结节融合不良或第一腮沟封闭不全所致,瘘管多位于耳轮角前,另一端为盲管,患者因全身抵抗力下降,局部污染,挤压等原因继发感染。通常无感染者不需手术治疗,若有感染尽可能感染控制后再行手术,有脓肿形成者行脓肿切排,伤口换药,但在实际工作中伤口长期不愈,给病人增加了经济负担及换药之苦。感染期和非感染期手术比较复发率,无显著差异。故我院对65例感染期手术治疗获得了满意疗效。感染期的手术有如下特点:

1、感染期病人容易接受手术治疗,可以减少住院费用及天数。

2、感染期患者瘘管形态走形发生变化,术中切除彻底,宁多切而不姑息,可减少耳廓软骨膜炎。

3、感染期手术可缩短病程,减少病人换药之苦,特别是儿童可减少心灵创伤,术中发现感染期瘘管末端膨大形成囊状,内有上皮组织,导致长期换药伤口不愈原因之一。

4、感染期适当的手术处理及手术时机,术中恰当的处理可使伤口Ⅰ期愈合。

参考文献

[1]耳鼻喉科学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田勇泉孙爱华等

[2]临床耳鼻喉科杂志.小儿先天性耳前瘘管的感染期手术治疗.姚红兵汪武徐洁

[3]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先天性耳前瘘管显微手术治疗.邓蔚李皓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