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港市HIV感染者/AIDS病人社区管理工作模式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2-12
/ 2

张家港市HIV感染者/AIDS病人社区管理工作模式探讨

吴洁黄莉芳刘萍

(江苏省张家港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苏州215600)

【摘要】目的:对张家港市实施HIV/AIDS社区管理工作情况进行思考分析,为其他低流行地区实施HIV/AIDS社区管理工作提供经验与借鉴。方法:收集、整理HIV/AIDS社区管理模式的具体做法、管理工作情况和工作指标完成情况,对HIV/AIDS社区管理工作进行评价。结果:实施社区管理工作以来HIV/AIDS随访检测率、抗病毒治疗率、配偶/固定性伴HIV抗体检测率、接受结核病检查率均达到并远超全国艾滋病防治措施落实质量考评指标的要求。社区工作人员心态由抵触、担心逐渐转为自然接受,亦未发生隐私泄露或其他不良事件。结论:在艾滋病疫情低流行地区,采取行政推动并落实相应政策、经费等保障措施,实施HIV/AIDS社区管理工作是切实可行的。健全的基层防治工作网络、社区管理工作人员的个人素质和保密工作是社区管理工作成功开展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HIV/AIDS;社区管理;工作模式

【中图分类号】R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4-0375-02

江苏省属于艾滋病低流行区,一直以来HIV/AIDS管理工作由县级疾控中心直接承担,近年来各地艾滋病疫情普遍处于上升期,新报告HIV/AIDS数量不断增加,县市疾控中心的工作压力在增加,而专职从事艾滋病防治工作的人员大多数县市仅有1~2名,防治工作人力资源匮乏,与疫情不断上升势头不相匹配[1]。为此,张家港市作了有益的探索,从2013年4月开始在省内率先尝试将感染者和病人管理工作逐步下放社区管理,并建立了以县市疾控中心为核心,镇(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辅助,定点救治医院和其它服务平台为依托的告知和随访管理模式,本文对该项工作实施进程进行探讨,以期进一步理清思路,切实加强病人社区管理工作。

1.社区管理工作模式

1.1工作保障

政策保障以卫生局名义起草下发了《张家港市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社区管理工作方案(试行)》,对各单位职责分工、工作内容和工作要求予以明确。

人员保障各镇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指定合适的工作人员负责辖区范围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管理工作,市疾控中心组织专题培训班,将当前艾滋病疫情形势、国家防治政策和病人管理工作内容和注意事项进行细致的讲解,并每年开展培训,提升服务技能。

设施保障各镇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配置电脑、电话、带锁的文件柜等设备。

经费保障按照病人管理数量拨付各镇经费和人员补助经费,增加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

1.2具体工作做法

开展社区管理工作之前发现的老病人仍然由疾控中心管理,之后发现的新病人逐步由各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行管理。第一年的随访,由疾控中心与镇区工作人员共同完成,与病人面对面访谈,地点一般设置在镇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首次发现的医疗机构。第二年开始,个案随访逐步由镇区独立完成,完成随访后由镇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直接登陆“艾滋病综合防治管理信息系统”进行随访记录的上报和修订,疾控中心提供持续的督导和支持。双方共同为管理对象和家属提供医学、心理咨询,安排病毒载量、相关免疫指标的检测以及各项转介服务。

1.3管理工作情况

1.3.1管理现状截至2015年12月31日,累计有130例感染者和病人下放社区管理,全市9个镇区均有病人在管,数量从3~50个不等。

1.3.2实施前后病人管理核心指标完成情况实施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社区管理工作以来,病人管理几个核心指标均达到并远远超过了国家艾滋病防治工作指标的要求(随访检测比例≥85%,配偶/固定性伴HIV抗体检测率≥85%,接受结核病检查比例≥90%,抗病毒治疗比例≥80%),除抗病毒治疗比例因国家纳入抗病毒治疗标准的调整而下降比较明显外,其余指标均无大幅下降(详见下表)。

1.3.3其他情况社区管理工作人员的心态由抵触、担心逐渐转为自然接受,未发生隐私泄露或其他不良事件。

2.工作体会与思考

张家港市通过几年的探索和工作实践,艾滋病病人社区管理工作得到了有效落实,说明在艾滋病疫情低流行地区,采取行政推动并落实相应政策、经费等保障措施,实施HIV/AIDS社区管理工作是切实可行的,病人管理工作的推开还为其他低流行地区开展该项工作提供了相关工作经验和借鉴,对江苏省全面铺开HIV/AIDS社区管理工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1健全的基层防治工作网络是推行艾滋病感染者/病人社区管理工作的基础

张家港市县镇村三级卫生防病网络健全,兼职从事病人社区管理工作的工作人员通常同时从事传染病管理等工作,有一定的与传染病人随访管理工作经验,在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病人管理工作中有着疾控中心工作人员无法替代的优势,他们更容易掌握感染者/病人的家庭真实情况和动向,在性伴的追踪中也更能掌握实际情况,他们掌握本地卫生服务政策和资源,也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可以为病人提供必要的卫生服务甚至解决某些实际困难,从而提高病人依从度,有利于病人随访管理工作的顺利完成。

2.2社区管理工作人员的个人素质是做好艾滋病感染者/病人社区管理工作的灵魂

由于当前社会环境仍然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存在一定程度的歧视,HIV/AIDS一旦被确证,精神压力巨大,而艾滋病防治工作人员就成了他们唯一的诉说对象,这就需要艾滋病防治工作人员既要有爱心、耐心和责任心,能正常面对感染者,不歧视、不恐慌,与病患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又要掌握艾滋病防治相关医学知识,能为病人提供切实的医疗上的帮助,同时还需要掌握一定的社会学、心理学知识和沟通技巧,以便更好地与病人交流与沟通,掌握病人真实感染途径和密切接触等情况,能妥善处理病人管理工作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其他事项。通常开展工作前建议选择工作年限较长、已婚和有较强责任心且具有奉献精神的工作人员承担该项管理工作,并在以后的管理工作中逐步加强多次多方面的培训,切实提高其管理能力。

2.3保密工作是是做好艾滋病感染者/病人社区管理工作的基本原则。

当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只要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生存期基本与常人无异,可以像正常人一样工作和生活,但是目前社会环境仍然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存在或多或少的歧视,仅卫生系统内部,拒绝接受HIV感染者/病人正常手术的例子不在少数,病人因此而拒绝配合随访管理甚至远走他乡[2]的例子也有,所以,做好保密工作是做好病人社区管理工作的基本原则。在本市工作实践中,参与管理工作的兼职艾滋病防治工作人员严守了保密原则,从未发生任何泄露个人信息事件,但部分感染者/病人还是会有顾虑,会有遇到熟人的尴尬、担心个人信息被泄露而影响生存环境、遭受歧视的担心,还需要继续在全社会加强艾滋病非传播途径、反歧视方面的宣传,营造宽松和谐的社会环境。在这种状况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有个别病人担心极大时,可以采取调换镇区管理或由市疾控中心直接管理的方式处理。

还有部分学者[3,4]提出,HIV/AIDS社区管理工作应加强与非政府组织(NGO)的合作,发挥NGO易于接触高危人群的优势,这在实践中也得到了印证,NGO志愿者更具亲和力,尤其是感染者和病人刚刚得知自己感染的初期,有同伴或者志愿者的支持更容易避免抑郁、焦虑和自杀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有助于防范感染者/病人产生厌世、仇恨和报复社会的想法。但NGO在我国起步较晚,应该如何规范NGO的行为和活动,如何加强对资金和人员的监管还是个现实问题。

重心下沉是未来艾滋病防治的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5],在当前疫情形势下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HIV/AIDS随访管理是切实可行的,可根据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数量来确定下放社区甚至行政村管理的合适时机。

【参考文献】

[1]还锡萍,傅更锋,管文辉等.2014年江苏省艾滋病性病和丙肝防治发展研究报告[J].江苏预防医学,2015,26(5):54-57.

[2]张英霞,韦启后,俸卫东.HIV感染者/AIDS病人需求分析和管理模式探讨[J].中外健康文摘,2010,7(4):125-126.

[3]徐钟渭,徐红,金以森等.低流行区HIV/AIDS管理模式探讨[J].中国艾滋病性病,2006,12(3):254-255.

[4]马文喆,谈煜波,羊海涛等.中国HIV感染者/AIDS病人社区管理模式现况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5,31(9):1233-1236.

[5]郝阳,单多,付晓静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与艾滋病防治的可行性[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4,48(5):386-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