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好水土保持助推贫困农户增收脱贫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搞好水土保持助推贫困农户增收脱贫

李立新郑俊

1.重庆市开州区水库管理中心重庆405400;2.重庆市开州区水土保持站重庆405400

摘要:水土流失是山区贫困的主要根源,水土保持是贫困农户增收脱贫的基础性工程,在改善水土流失区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水土保持是贫困农户增收脱贫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水土保持;助推;农户;增收脱贫

1、水土保持在贫困农户增收脱贫中的地位与作用

水土流失是致贫的根源,严重水土流失区也是农业发展的难点地区。水土流失主要表现为:一是裸露地表缺少必要的硬化或植物覆盖,雨洪调蓄利用和给排水设施不完善,造成“下雨水汪、雨停就流光”、“有水泻下河,山坡光壳壳”的现象;二是农村牲畜散养,土肥乱堆,生活污水任意排放,造成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三是修建道路、房屋等土建工程,挖土、堆土管理不善,造成大量水土流失。水土是基本的环境和资源要素,水土流失恶化了农村生态环境,严重地制约着农村经济发展,对农户的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威胁。

集中来看,贫困农户增收脱贫面临的水土流失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水土流失与多种灾害紧密相关。因为水土流失,肥沃的表土冲走,土地资源逐步丧失,土地生态系统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植被萎缩,土壤涵养水分能力下降,致使粮食、经济作物等农产品产量下降,生态恶化,加剧滑坡、崩塌等自然灾害,给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危害。在各类自然灾害中,因水土流失引起的洪灾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灾害的频发性不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造成大量人员伤亡。水土流失地区灾情多,风沙、干旱、洪涝、滑坡等灾害频繁。二是水土流失与贫困紧密相关。水土流失地区自然条件差、农业基础设施薄弱,人民生活贫困。贫困地区多属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同时也是增收困难地区。三是水土流失与人为活动紧密相关。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不合理的开发建设活动、不合理的生产耕种方式已经成为引发水土流失的主导因素。重庆市每年因不合理的人为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面积高达270平方公里以上,土壤流失量达3000多万吨。四是水土流失与社会水土保持生态意识紧密相关。凡是在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强的地方,无论是农民群众的日常耕种活动,还是开发建设单位的生产建设活动,都会自觉遵守水土保持的有关要求。反之,则频繁地造成水土流失,水土资源得不到有效保护。

1.1实施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促进贫困户经济发展

贫困地区农业基础薄弱,突出环境问题主要是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我国的水土保持从50年代开始就明确首要任务是建设梯田、坝地、小片水地等基本农田,并进行科学种田。用提高粮食单产的办法提高粮食总产量,解决群众吃饭问题,以及在此基础上,促进陡坡退耕,造林种草建果园,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农村产业结构,改广种薄收为少种高产多收,改单一农业(粮食)经营为农林牧副渔综合经营全面发展,制止“破坏资源一一水土流失——低产贫困”的恶性循环,使水土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奠定可靠的物质基础。近年来,重庆市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坚持以效益为先,统筹规划、因地制宜,既保证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任务的顺利完成,又有效地推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

1.2实施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改善贫困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农业产出后劲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主要作用是从改善贫困山区农业生产基础条件的水、土、肥人手,最终实现农、林、副、牧、渔全面的发展,使整体生态系统得到改善,增强农业产出后劲。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正是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通过合理确定农、林、牧各业的用地比例,正确配置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与农业措施,坚持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以保护水土资源为中心开展治理,围绕水源修梯田,围绕梯田建水源,围绕水源种林草,将一些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变成“保水、保土、保肥”的丰产高产田,有效治理水土流失,促进当地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提高土地生产力,同时,在蓄水抗旱方面能够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的层层拦蓄,能够增加降雨入渗,在干旱季节以泉水的形式流出,增加有效灌溉水源,为粮食生产稳定发展提供保障。水土保持措施改善当地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增强农业产出后劲。

2.明确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思路,助推贫困农户增收脱贫

贫困农户增收脱贫指通过发展本地经济,,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的目标,就是到2020年要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和基本医疗有保障的同时,年均可支配收入水平达到或者超过2300元。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在促进贫困农民增收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基本农田建设、林果业的发展是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主要内容,特别是经济果木林的不断发展,已经成为拉动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因素。

2.1大力建设基本农田,增加粮食是贫困农户增收脱贫的前提

基本农田不仅是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重要措施之一,而且农民的口粮田,是生存之本。在重庆,特别是贫困地区,多数为三峡库区,三峡水库蓄水后,在有限的农业人均基本农田上又淹没了大量的基本农田,随时间的推移,人地矛盾日趋突出。为此,我们必需加大基本农田建设,只有将坡耕地改造成保水、保土、保肥的梯地(田),同时完善水系、道路配套,提高耕地的单产,才能长期稳定地满足农民粮食需求,解决农民温饱问题。也只有解决了农民温饱,农民才有发展欲望。贫困农户增收脱贫才有保障。

同时,大力建设基本农田为提供了贫困农户增收创造以下三个基本条件:一是在满足粮食基本自给的基础上,可节约土地种植经济作物:二是改广种薄收为少种高产多收,可减少农业劳动投入,使更多的农业劳动力从繁重的农业劳动中解放出来,从事发展增收项目:三是可节约土地发展林果牧生产,增加收入。

2.2发展经济果木林,培植优势产业是贫困农户增收脱贫有效途径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就是依托水、土资源,以市场为导向,培植优势产业,形成各具特色的小流域经济。我区实施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中央预算内、世行贷款等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水土保持在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独特的作用。水保产业的经济效益日益显著,林果业的发展是水保产业的主要内容,特别是经济林的不断发展,已经成为拉动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因素。如:位于我区江里河谷地带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镇安小流域,在建设基本农田的同时,培植优势产业——发展翠冠梨,现已取得显著成效。2016年流域内产果量达9000余吨,人均仅此项收入达5000余元。又如温泉小流域。在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中,把水保项目实施与培植优势产业相结合,发展以“竹、桑”为主的经济林基地建设。2016年,该流域出竹量8000万吨,收入2000多万元;养蚕8000多张,收入500余万元。同时,为将产品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该流域发展竹材加工厂一个,该厂生产的“星星套装门”远销国内外。

3结论

贫困农户增收脱贫离不开水土保持工作,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是贫困农户增收脱贫的有效途径。水土保持部门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投身到贫困农户增收脱贫中来,为贫困农户增收脱贫做出贡献。

[作者简介]李立新(1969-),男,重庆开州区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