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SD技术在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中的作用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1
/ 2

VSD技术在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中的作用价值

尹俊华

(江油市人民医院621700)

摘要:目的探究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治疗中,负压封闭引流术(VSD)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若干名,其中128例患者参与研究,平均分为两组,将VSD术、常规手术结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在治疗前无差异,治疗后两指标水平均下降,观察组指标水平更低(P<0.05)。两相比较,观察组换药次数明显减少,伤口愈合时间缩短(P<0.05)。结论给予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VSD技术治疗,其炎症水平迅速下降,患者恢复时间缩短。

关键词:腹部切口脂肪液化;VSD技术;炎症水平

脂肪液化通常发生在手术后1周左右,患者切口愈合不良好,切口处见渗出液并伴有脂肪滴,患者切口发炎,有红肿症状,确诊为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临床研究显示,肥胖、营养不良、代谢紊乱患者是脂肪液化的高危人群。临床治疗中常采用VSD技术,即向腹部施压,将腹部组织间隙及其它器官中液化脂肪排出,使机体回归正常,引流后进行消毒、清洁处理,有利于减少患者痛苦,消除炎症。为深入研究VSD技术临床效果进行本次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收治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在自愿参与本研究者中选取128例,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64例,患者均系2018年2月-2019年4月被我院收治。患者术后发生脂肪液化时间均不超过1周,其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水平异常,所有患者均系横向切口,患者均为女性。最大者40岁,最小22岁,平均(28.12±0.50)岁。患者资料完整,临床症状相似(P>0.05),可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治疗,实施二次清创缝合术,实施步骤:对切口进行局部麻醉,用手术刀、镊子等将坏死、感染组织清除,接着冲洗创面,用双氧水冲洗,准备无菌干纱布,不断更换纱布擦拭创面,观察创面有鲜红血液渗出为止,缝合伤口。

以此为基础给予观察组VSD术,实施过程:选择敷料,为保证创伤处通透性选择藻酸盐敷料(浙江医鼎医用敷料有限公司,浙械注准20182640258),对比创面形状将敷料剪成相应形状。切口上覆盖敷料,在切口边缘3cm处打孔,找到深筋膜置入硬质塑胶管,规格为3mm。多根胶管同时插入,间距保持5mm,切口底部全部被胶管覆盖。患者取仰卧位实施腹压引流,若患者无异常情况进行持续引流,压力为100mmHg。观察组患者切口无外渗液、无脂肪滴后停止引流,用胶布将敷料固定在创伤处,术毕。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炎症指标,记录CRP、WBC水平变化。统计两组伤口愈合及换药次数。

1.4统计学分析

SPSS21.0分析,t、?2检验为计数资料,(?x±s)为计量资料。P<0.05表示差异明显。

2结果

2.1治疗前后两组相关指标对比

治疗前两组CRP、WBC水平持平,治疗后两指标水平均下降,观察组指标水平更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换药次数明显减少,伤口愈合时间缩短(P<0.05)。见表1。

3讨论

本研究采用VSD术治疗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效果良好。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炎症指标水平显著下降,患者换药次数明显减少,创伤愈合时间缩短(P<0.05),可见负压式引流效果显著。引流期间将患者腹部封闭,高负压持续作用,外部环境、引流区完全被隔离开来,细菌不会入侵腹部,有效防止交叉感染。腹部长时间维持高负压状态,组织间隙中多余液体被完全排出,配合传统清创治疗,引流区无细菌、坏死组织,实现“零积聚”,保证创面清洁。将负压调节到最佳状态,创面血液循环恢复正常,局部微循环正常,肉芽组织生长加快。研究显示,负压引流状态下,纤维细胞、浅层血管内皮细胞数量明显增加,有助于提高微血管密度。经负压引流治疗,明胶酶在创面上相当活跃,胶原、明胶降解被抑制,从而加快创面愈合速度。

近年来对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研究较多,有学者提出将原癌基因用于创面恢复,该基因在胚胎发育早期发挥作用,细胞生长、分化速度加快,结合VSD技术能明显加快创面愈合速度,损伤细胞被修复,皮肤创面愈合机制被快速启动。也有学者从神经肽类SP、P物质研究中得出VSD技术能加快创面愈合的结论,在此技术影响下,创面周围神经末梢活跃,其产生P物质量明显增加,促进表皮生长因子完全表达,进而使创面愈合速度加快。脂肪液化处的炎性因子较多,淋巴结浸润,VSD术下浸润症状快速消失,同时促进纤维细胞、胶原细胞合成,修复损伤创面。基于上述优势,VSD术受到医院、患者欢迎,在临床上大面积使用。治疗期间需注意以下事项:

前期处理到位,细菌、坏死组织清除彻底,一次缝合时的线结也要清理干净。在严格无菌环境下进行操作,腹部封闭,保持负压持续性。敷料质量要好,确保敷料形状稍大于创面,恰好能将创面覆盖即可,保持创面密封性。引流管间距离严格控制,且保证其深入腹部筋膜,引流期间注意观察导管有无偏移、冒管现象。

综上所述,给予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负压引流治疗,能快速降低患者炎症水平,加快创伤愈合。

参考文献

[1]陈淳,陈洁冰,吴丽容,等.3种方法处理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效果比较及护理[J].现代临床护理,2018,17(10):49-52.

[2]周玲,王莉,陈秀芳,等.剖宫产手术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8,28(14):97-100.

[3]翟家乐,杜娟,林芸,等.四黄水蜜外敷联合TDP灯照射治疗妇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疗效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6,22(10):98-100.

[4]郭翔.剖宫产术后脂肪液化切口护理的研究进展[J].卫生职业教育,2018,36(20):163-165.

[5]廖英艺,麦建彩,杨璐.简易负压引流在预防肥胖剖宫产产妇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1):41-42.

[6]宫涌馨,缪旭,耿艳侠.VSD治疗妇科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疗效研究[J].河北医学,2017,23(4):626-628.

[7]徐嘉鹏,杨德君,付红兵,等.低分子右旋糖酐氨基酸预防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军医杂志,2019,47(6):624-625.

[8]郭淑芳,边红艳,史娟,等.一例胎膜早破剖宫产术后脂肪液化并感染的护理体会[J].海南医学,2016,27(6):1031-1032.

[9]程燕,昝春梅,赵伟.深部VSD技术辅助二期清创在妇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中的应用[J].四川医学,2019,40(03):71-74.

[10]李利发,张井潇,陈小波,等.三种不同缝合线对腹壁手术切口愈合质量影响的研究[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6,23(4):445-449.

[11]马雪玲,王玉珏,庄淑梅.藻酸盐敷料应用于肿瘤术后伤口脂肪液化的效果观察及其影响因素[J].广东医学,2018,39(19):147-150.

[12]黄鹄,甘建春,朱励民,等.自制双套管持续低负压冲洗引流在腹部手术切口感染或脂肪液化中的应用[J].安徽医药,2016,20(11):2121-2123.

[13]陈其庆,姜平,胡志奇.自制负压引流系统治疗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继发感染创面13例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6,36(10):1105-1106.

[14]严晓云,李玉伟,温艳,等.一期清创缝合联合特定电磁波照射治疗骨科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疗效观察[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6,15(12):945-947.

[15]毛龙,肖宗位,谢飞,等.负压引流预防心外科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研究[J].海南医学,2019,30(6):77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