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穿刺点渗血原因分析及护理要点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1-11
/ 2

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穿刺点渗血原因分析及护理要点探讨

洪秀杰王如楠

大庆龙南医院黑龙江大庆163453

【摘要】目的:探讨对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穿刺点渗血的原因进行详细的分析,并且以此为基础加以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方法:抽取我院于2017年9月~2018年9月所收治的70例血液透析患者,所有患者均出现内瘘穿刺点渗血的情况,通过统计一年内发生渗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且以此为基础加以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结果:通过详细分析引发患者出现内瘘穿刺点渗血的原因,具体包括:造瘘时间、透析频率、内瘘吻合方式以及穿刺方式等,临床上通过引发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护理后渗血的发生几率6例(8.57%)显著低于护理前16例(22.86%),P<0.05,两组差异于统计学而言有意义。结论:对血液透析患者出现内瘘穿刺点的原因进行详细的分析,并且以此为基础加以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减少渗血的发生,护理效果十分显著。

【关键词】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穿刺点渗血;原因分析;护理要点

对于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而言,血液透析作为一种肾脏替代的治疗方法,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动静脉内瘘作为常用的血管通路,加之对于肝素的使用,将会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由于血管钙化的影响,进而发生内瘘穿刺点渗血的情况,对于内瘘穿刺点渗血的患者而言,若未及时进行治疗和处理,将会严重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1-2]。因此,临床上需要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对于减少内瘘穿刺点渗血的发生十分重要。本文通过对血液透析患者出现内瘘穿刺点渗血的原因进行详细分析,并且以此为基础提出有效的护理措施,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是在患者知情同意下开展,抽取我院于2017年9月~2018年9月所收治的70例血液透析患者,所有患者均出现内瘘穿刺点渗血的情况。其中,男性40例,女性30例,最大年龄68岁,最小年龄20岁,平均年龄(50.21±7.25)岁;血液透析的最短时间2年,最长时间为8年,平均时间为(3.5±1.2)年。动脉穿刺点渗血为39例,发生几率为55.71%;静脉穿刺点渗血为31例,发生几率为44.29%。发生内瘘穿刺点渗血的患者中,长期定点穿刺为30例,占据42.86%;≥45岁发生内瘘穿刺点渗血的患者为46例,占据65.71%。

1.2护理方法

根据引发血液透析患者出现内瘘穿刺点渗血的原因,加以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和指导,进而预防内瘘渗血的发生,具体护理措施如下:①在使用内瘘的过程中,需要等到内瘘成熟后再使用,成熟的内瘘瘘体静脉壁增生肥厚,拔针后能够起到收缩止血的效果,还能够扩张瘘体静脉直径;②透析的过程中,需要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渗液、渗血以及肿胀等并发症,便于及时发现及时处理;③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决定肝素的具体用量,并且根据患者的凝血时间以及贫血程度,适当调整使用剂量,进而确保患者透析过程中避免出现渗血情况;④对于老年患者而言,则需要尽量减少穿刺过程中的活动程度,对于意识障碍或者出现情绪躁动的患者而言,则需要适当给予肢体约束;⑤对于血管硬化或者狭窄的患者而言,则需要进行B超检查进行确诊,并且确保操作技术的正确和准确,叮嘱患者适当锻炼内瘘一侧的手臂,进而使得血管扩张。

1.3临床观察指标

通过统计一年内发生渗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且以此为基础加以针对性的护理干预。

1.4统计学方法

本组研究采用版本为SPSS19.0的统计学软件,总结归纳并分析两组血液透析内瘘穿刺点渗血患者临床保护治疗所涉及的各项数据资料。其中,选择[n(%)]表示计数资料,行卡方做统计学检验,如果结果显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比护理前后渗血的发生几率:护理后渗血的发生几率6例(8.57%)显著低于护理前16例(22.86%),卡方值=5.393,P值=0.020,P<0.05,两组差异于统计学而言有意义。

3讨论

对于慢性肾衰竭患者而然,其在接受血液透析的过程中,穿刺部位出现渗血的几率相对较高,具体原因如下所示:①动静脉内瘘使用较早。动静脉内瘘术后,由于患者内瘘尚未成熟便使用,将会使其出现吻合口以及穿刺点皮下血肿或者渗血的情况,对于情况较为严重的患者而言,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血液循环;②穿刺点固定不稳。由于内瘘穿刺点的部位反复穿刺,将会严重降低患者穿刺点的皮肤弹性,加之该位置的皮肤松弛、变薄,若未固定牢固,将会在患者血管内压增大的规程中,导致穿刺针的滑脱,进而引发出血的症状;③抗凝剂使用不良。血液透析的过程中需要使用抗凝剂,但是由于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抗凝剂的使用剂量不当,将会使其出现凝血障碍的情况,此时,需要及时调整用药剂量,进而才能够有效避免渗血的发生;④对于长时间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而言,由于对于钙磷的控制不良,将会导致患者出现血管狭窄、血管钙化以及血流不畅的情况,进而增加患者血管内的压力,容易出现渗血的症状;⑤穿刺的过程中由于穿刺角度并不合理,或者内瘘血管与患者表层皮肤的距离较大,在拔针时的按压不当或者位置不对,将会出现渗血情况;⑥对于长时间接受血液透析的老年患者而言,由于其年龄较大,皮肤已经处于松弛的状态,大部分患者合并糖尿病综合征,其本身的血液循环功能不佳,导致穿刺点难以愈合,容易增加出血的发生几率[3-4]。研究显示:护理后渗血的发生几率6例(8.57%)显著低于护理前16例(22.86%),P<0.05,两组差异于统计学而言有意义。通过详细分析引发患者出现内瘘穿刺点渗血的原因,具体包括:造瘘时间、透析频率、内瘘吻合方式以及穿刺方式等,临床上通过引发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结语:

综上所述,临床上通过详细分析引发患者出现内流穿刺点渗血的原因,并且以此为基础加以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和处理,进而有效降低了渗血的发生几率。

【参考文献】

[1]李芸,邝炎辉,胡秀梅,etal.分组管理模式对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穿刺点渗血发生的影响[J].中国临床研究,2016,29(7):979-981.

[2]王芳,徐琴娟,马芳琴.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内瘘扣眼穿刺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全科护理,2016(36):3809-3811.

[3]李靖丽,丁殊节,宋艳玲.品管圈在降低血液透析内瘘穿刺点渗血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5):44-46.

[4]程火香.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穿刺针眼渗血的原因及护理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6):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