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DP和旅游收入相关分析看旅游经济发展——以安徽省旅游发展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0-20
/ 4

基于GDP和旅游收入相关分析看旅游经济发展——以安徽省旅游发展为例

朱吉玉李剑

摘要:随着中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旅游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日益引起研究者的重视。文章通过2011年全国GDP和旅游收入、安徽省2002至2011年GDP和旅游收入两组数据的比较,运用Eviews软件,从纵、横两个方向,对GDP与旅游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量化分析。分析证明,不管是横向的全国范围,还是纵向的安徽省角度,两者之间都存在高度的正相关关系。据此提出促进安徽旅游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为实现安徽由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转变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GDP旅游收入相关分析旅游经济安徽省旅游

[中图分类号]F59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7326(2012)10-0029-04

一、问题的提出

从一般角度看,旅游产业发展依赖于旅游资源禀赋,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旅游经济应较发达,旅游收入应该较高。但从历年全国各省旅游收入排行榜看,旅游收入与GDP排名基本同步,两者关联度高于资源丰度。比如,山西省无论旅游资源总量,还是旅游资源质量,在全国均居前6位[1],但其旅游收入仅列全国第16位(GDP列全国第21位)。这给我们一个启示,经济发展水平对旅游发展影响很大。旅游产业发展不仅依赖旅游资源禀赋,还与区域经济、基础设施、资源开发、地区(城市)综合功能和形象、交通区位等条件密切有关,而这些因素都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关。

旅游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已成为理论界共识:旅游发展促进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又带动旅游发展。但是,多年来,理论界普遍关注的是旅游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和“乘数效应”,而对经济发展促进旅游发展,经济“反哺”旅游现象很少有人关注。本文将着眼点放在旅游发展的角度,通过经济增长和旅游发展的关联度分析,侧重于研究经济发展对旅游发展的促进作用。从而寻找利用经济发展的成果,增加旅游投入,加强旅游资源的开发、整合和营销,使旅游业做大做强的思路,为国家和地方政府进行宏观决策提供参考。特别是对那些旅游资源丰富而经济发展还较落后的地区更具有实际意义。

安徽旅游资源丰富,旅游发展潜力巨大。据黄成林在《中国主要旅游资源的省际比较研究》中分析,安徽旅游资源整体质量据全国第8位,其中自然类第三、综合类第七。根据比较优势原则,落后地区应优先发展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安徽旅游应该在安徽经济发展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也是实现安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安徽经济崛起的的重要途径。

二、文献综述

随着中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旅游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也日益引起研究者的重视。就学界关于旅游业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认识而言,基本上存在旅游业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促进旅游业发展以及二者互相影响等三种观点。国内诸多学者就旅游业与经济增长进行相关分析和实证检验。张敏对旅游业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运用Gnarger因果检验,结果表明旅游业与国民经济发展之间是双向的因果关系,旅游业的发展是国民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国民经济的增长是旅游业繁荣的Granger原因。他们是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的关系[2]。闰敏通过运用投入产出模型研究认为,一个国家的旅游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基础性产业的发达程度,尤其是交通运输等行业的发达程度[3]。刘长生和简玉峰用VAR模型和Granger因果检验分析我国各个省份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得出结论:总体上二者之间存在一种长期均衡和双向因果关系,但旅游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要小于经济增长对旅游业发展的贡献,且不同经济区域有差异。东部发达地区经济增长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远大于旅游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中部地区次之。从单个省份看,大部分省份存在双向因果关系(包括安徽省)[4]。武春友等研究认为我国国内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同时,在较短滞后期内,国内旅游的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从长期来看,经济增长对国内旅游发展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5]。

综合上述观点可以看出,我国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总体存在长期均衡和双向因果关系。进一步说明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对旅游业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这对于旅游资源丰富、旅游发展潜力较大的地区而言,可通过培育旅游这个大市场,发展旅游大产业,将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使旅游业为区域经济增长做出更大的贡献[2]。

三、实证分析

为了进一步分析GDP和旅游收入的关联性,本文选取2011年全国各省GDP和旅游收入、安徽省2002至2011年GDP和旅游收入两组数据,运用Eviews软件,从纵、横两个方向,对GDP与旅游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量化分析。

(一)横向分析

表2-12011年全国各省GDP和旅游收入对照表

(数据来源:根据各省2011年度统计公报整理编制)

表2-2全国各省GDP和TR排名对照表

*

(数据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各省数据整理编制)

从表2-1我们直观地可以看出:GDP较高的省份其旅游收入一般也较高;从表2-2可以看出,GDP的全国排名与旅游收入排名基本一致。两张表都显示GDP与旅游收入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用Eviews软件计算得出各省GDP和TR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1,几乎接近于1,两者属于正向高度相关关系。

(二)纵向分析

表2-32002—2011年安徽省GDP收入和旅游收入对照表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安徽省统计局网站http://www.ahtjj.gov.cn/

图2-1安徽省TR和GDP之间的回归散点图

从表2-3可以看出,随着GDP的增长,旅游收入也相应增长(2003年非典例外),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从图2-1可以看出安徽省GDP和旅游收入之间呈现正线性相关关系,用Eviews软件计算得出安徽省GDP和旅游收入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8,几乎接近于1两者属于正向高度相关关系。

线性回归方程为:TR=-409.7312+0.1388GDP。说明GDP增加1亿元,带动旅游收入增加0.1388亿元

结论:上述实证分析表明,无论是全国GDP和旅游收入之间还是安徽省GDP和旅游收入之间均存在较强的正向相关关系,特别是安徽省GDP和旅游收入之间存在高度相关。

安徽旅游资源丰富,旅游文化底蕴深厚,2011年旅游总收入1900多亿元,在全国排名第11位(高于GDP排名第14位),占GDP比重达12.5%。不管是理论分析还是发展实际来看,安徽省把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先导产业来发展是非常合理、完全正确的。安徽省“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到2015年安徽旅游综合指标要实现“中部领先、全国前十”,基本建成旅游强省和全国一流旅游目的地的战略目标。为促进安徽旅游做大做强,安徽旅游业的发展要以经济增长为基础,通过政府加大旅游投入,合理开发,适度优先发展的策略,实现安徽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转变,为安徽经济崛起作出更大的贡献。

四、安徽旅游发展的对策建议

要促进安徽旅游大发展,实现旅游强省的战略目标,必须认真做好下列工作。

(一)树立旅游发展战略观念,培育旅游支柱产业地位

安徽旅游要做大做强,首先要树立旅游发展战略观念。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全省各级领导和旅游主管部门要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性和战略意义,毫不动摇把旅游业摆在突出发展、优先发展的位置上,把旅游业培育为我省的支柱产业和新的国民经济增长点,当成安徽崛起的重要支点。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要具有长远战略眼光,早作规划、作长远规划,明确发展重点、提出保障措施,有计划、有步骤地落实旅游业发展任务。其次,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旅游资源属于公共资源,为确保有效地推动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与扶植,旅游规划、开发、整合、宣传和营销必须由政府牵头,坚持政府引导、部门联动、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旅游发展理念,

(二)进一步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力度,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安徽旅游要大发展,不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不行。能不能充分发挥旅游业的经济效应,使安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旅游经济大省,在一定程度上依赖政府及相关部门对旅游业的投资力度[6]。

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交通、环境、信息等旅游基础设施方面的缺失和不足是制约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地区间旅游发展和发达程度的差距所在[7]。旅游要发展,基础要先行。

旅游业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产业,涉及到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仅有旅游资源,不能很好开发、没有相应配套的旅游设施是做不好的。因此,旅游业做大做强,必须向一些部门增加投入,使相关产业和配套设施能与其同步发展。安徽是一个以山岳景观为主的旅游地,景点大都远离大中城市,景点间的联系主要是公路。由于受自然地理因素的影响,交通条件较差,旅游景区的接待服务设施落后。因此,必须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旅游业软硬件实施和环境,为提升安徽旅游的整体形象和竞争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加强旅游资源开发、整合

为提高安徽旅游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竞争力,促进安徽旅游大发展,必须在旅游资源开发、整合上做足文章。

在旅游资源开发方面,目前安徽仍处于低层次,点多、面广,小而分散,且经营粗放。因此,资源开发一要注重综合性开发,不断提升品位、提高档次,充分发挥安徽省资源优势,科学开发。二要突出政府主导,注重整体开发,在全面提升传统景区景点的同时,进一步加快新兴景区景点开发步伐。三要注重文化开发,要让丰厚的文化因素深入到旅游开发的过程中,着力培育更多具有安徽地域文化特色的精品景区[8]。实施重点开发和协调发展相结合的旅游开发战略,要将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有重点、分步骤的进行合理利用,分区分批重点开发建设好若干个旅游经济增长点。突出重点,带动全局,实现旅游资源的合理布局和产业合理分工,避免重复建设、项目雷同。

在旅游资源整合方面更是安徽旅游的短项。安徽旅游资源虽然丰富,观光、人文、休闲、宗教等类型齐全,但小而分散、各自为政,缺乏有效的整合。旅游资源整合是实现旅游资源市场价值最大化和综合效益最大化的过程。合理整合有利于充分发挥旅游资源集聚效益、互补效应。因此,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根据游客细分市场的需要,合理配置、精心整合,改变小而散的小农经济意识,发展中心城市综合功能,形成特色,全面提升安徽旅游的吸引力。

(四)扩大宣传,强化营销,发展特色品牌

加强宣传力度,强化营销手段,发展特色品牌,是提高安徽旅游的整体印象,扩大安徽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的重要途径。

首先,要树立大市场、大营销观念,认真做好宣传促销工作。要政府牵头,精心打造一个全新、统一、独特的安徽旅游品牌形象识别系统。要加大整体营销力度。建立和完善“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和部门联合、企业联手、上下联动的宣传促销模式,以市场为导向,以精品为内容,以媒体为手段,以形象为中心,以效益为目标,以旅行社为重点,进行联合促销[9]。在渠道上要实现国内、国际旅游市场的双突破。即以国内市场为基础,在区域细分市场上寻求突破;以国际市场为重点,在旅游发展外向度上寻求突破。以长三角旅游客源市场为我省国内市场的重点,通过强有力的促销,努力把江浙沪高位旅游的“势能”转变成安徽旅游发展的“动能”,依托长三角地区推进我省与国际旅游市场的接轨[8]。

其次,要发展特色品牌,实施特色战略。有特色才有吸引力,有特色才能增强竞争力,发展特色品牌是安徽旅游营销的重要突破口。要在认真分析旅游目的地特色的基础上,通过有效的营销手段,树立安徽省特色鲜明的旅游形象,创建品牌旅游产品,精心策划一些体现安徽特色、具有广泛影响的旅游活动品牌,使之成为推介安徽旅游、展示安徽形象、促进经济发展的新平台。认真研究旅游客源结构,加强市场细分,加大对重点目标市场的促销力度[8]。

安徽旅游资源的开发应注意突出四个方面的特色:一是山岳风光;二是徽州文化;三是宗教旅游;四是红色旅游。要打好黄山牌,做好徽文章。重点发展,培育特色,以点带面,以南促北。做强观光旅游,做大宗教旅游,做深文化旅游,做好红色旅游,全面促进安徽旅游大发展。

(五)加强区域旅游合作,重视旅游区域联合发展

现代旅游业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其高度的开放性。任何一个地区旅游业的发展都离不开邻近地区的密切配合和支持。安徽的毗邻地区旅游资源都很丰富,特别是东部地区,既是经济发达省份,又是旅游强省。加强区域合作,对安徽旅游发展大有裨益。因此,要积极推进与周边省份合作,按照“东向带动、区域联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原则,向东融合、向中做大、向西拓展,形成互动。加快推进旅游业与长三角经济区的一体化进程,构建无障碍旅游区,逐步实现旅游体制接轨、旅游市场融合、旅游产业东向带动。着力推进“南北互动”和“城乡联动”。深入开发“长三角”旅游客源市场,进一步增大江浙沪游客对我省旅游经济的贡献率[8]。

从地理位置和旅游资源特色吸引力看,皖南皖东皖西南旅游区同邻近的江苏、浙江、江西等省的旅游区浑然一体,整体知名度高,吸引力强。因此,要积极开展横向联系,实行区域开发。把安徽的一些明星景点,如黄山、九华山、芜湖方特、西递、宏村等,同邻近省市的著名景点联结起来。皖东旅游区可以和南京、苏州、无锡乃至上海等城市加强联系,皖南旅游区可以和苏南、浙北旅游区联为一体,皖西南旅游区可以和以庐山为中心的赣北旅游区组成一个区域网络,合理组合,形成有特色的旅游线路,必将大大增强安徽旅游的吸引力[10]。

(六)加强旅游教育与人才培养

旅游要发展,人才是支撑。要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按照建设旅游大省和全国著名旅游目的地的要求,制定安徽旅游人力资源发展规划。充分发挥全省大中专院校,尤其是旅游院校的办学优势,加快培养高、中级旅游管理人才和技能型实用人才,建设一支业务精通、服务一流的旅游从业人员队伍。坚持旅游从业人员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和上岗、在岗培训制度,全面开展在职继续教育,不断提高旅游行业队伍整体素质。要使外语导游,特别是日语、韩语、法语、德语、俄语等语种导游人数明显增加。在迅速完成本地旅游营销人才储备的前提下,有步骤地选派业务骨干到境外深造,积极引进旅游经营、管理、营销、策划等各类人才,聘请国内外旅游专家为我省旅游发展提供决策咨询、规划设计、市场促销和业务培训。从而为安徽旅游资源深层开发和高效运营提供有效的智力支持[8]。

*本文是安徽省人文社科重点项目:“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人才流失和人才开发战略研究”,主持人:朱吉玉,编号:SK2012A052。

作者简介:朱吉玉(1963—),男,安徽无为人,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工商企业管理和经济学(安徽芜湖,241002);

李剑,男,安徽芜湖人,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系助讲,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旅游管理(安徽芜湖,241002)。

[参考文献]

[1]黄成林.中国主要旅游资源的省际比较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1):135-137

[2]张敏.旅游业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12

[3]闰敏.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旅游产业关联度分析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3):43-48

[4]刘长生、简玉峰.我国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基于不同省份的个体数据和面板数据分析[J].旅游科学,2008(5):23-27

[5]武春友、谢风媛、全华.旅游发展与我国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科技与管理,2009,11(6):8-11

[6]郑曼莉.安徽省旅游经济的发展研究[J].中国商贸,2011(24):167-168

[7]鲁超.旅游业促进经济增长机理与动力机制研究[D].燕山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12

[8]王靖.安徽旅游业发展战略研究[J].旅游科学,2007(5):18-24

[9]尹长丰.安徽、合六巢区域旅游资源整合与开发[J].决策咨询通讯,2009(4):64-66

[10]唐德鹏.安徽旅游资源的特点及其开发利用[J].地域研究与开发1993(3):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