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解剖学特点与切口愈合邓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1-11
/ 2

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解剖学特点与切口愈合邓君

邓君

内江市第六人民医院妇产科四川省内江市641000

摘要:目的:探析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解剖学特点与切口愈合情况。方法:收集在我院2016年2月——2017年4月期间进行妇产科腹部手术治疗的患者78例的临床资料,对这些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重点分析的是这78例患者的手术切口的解剖学特点以及切口的愈合情况。结果:这78例患者中有61例患者的伤口愈合良好(78.26%),17例患者切口出现了不良反应(21.79%),所得数据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手术切口出现不良反应主要与患者的年龄、贫血、糖尿病及手术切口处理存在着密切关系。结论:全面评估进行妇产科腹部手术患者的身体各项指征,做好切口的防护,最大限度的防止感染的发生,有利于促进患者手术伤口的愈合。

关键词:妇产科腹部手术;解剖学特点;切口愈合

手术切口愈合情况是评判患者手术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目前在临床上一般将手术切口愈合分为甲级愈合、乙级愈合、丙级愈合这三个等级,在本次研究的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愈合中的愈合良好就是指的是甲级愈合,于何处无炎症、化脓红肿、硬结、积液等任何不适,患者自身身体状况也表示良好。在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解剖学特点与切口愈合情况的探析中,我们主要是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在于研究手术切口解剖学特点对切口愈合的重要意义和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以期寻找到最利于妇产科腹部手术患者切口愈合的治疗与护理措施,下面就对此方面进行具体的探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自2016年2月——2017年4月在我院妇产科选取的78例进行腹部手术的患者的年龄在20岁——6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3.7)岁,患者均为腹部有肿瘤需要进行手术切除的患者,其病程为4个月——24个月,平均病程为(12±3.1)月,其中采用手术横向切口和纵向切口的患者人数各为39例。

1.2方法

收集在我院2016年2月——2017年4月期间进行妇产科腹部手术治疗的患者78例的临床资料,对这些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于手术切口感染患者的资料要进行感染程度、感染可能影响因素的分析判断,其重点分析的是这78例患者的手术切口的解剖学特点以及切口的愈合情况。做好相关数据的记录,并借助统计学上的方法来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判断。

1.3切口解剖学特点以及愈合情况分析

1.3.1切口的解剖学特点

本次所研究的这78例进行腹部手术的妇产科患者主要进行的是横切口手术方式和纵切口手术方式,各自切口的解剖学特点如下:(1)横切口的解剖学特点:横切口主要位于下腹部,对皮下神经的损伤较小,便于患者术后较早的下床活动。同时,横切口与患者身体的莱格线是相对平行的,这也就促进了术后伤口的愈合,但是横切口的出血问题相对会比较严重,因为其切口方式触及的血管较多,需要妥善进行处理。(2)纵切口的解剖学特点:切口部位一般在腹部正中线旁开2公分的位置,纵切口主要对莱格线进行了竖向的切断,可在腹膜外见到断面的脂肪层,主要破坏的是横向排列的血管,重点需要预防的术后切口感染的问题,需要做好切口的清洁消毒。

1.3.2切口的愈合情况分析

其中与切口愈合直接相关就是术后对患者切口部位的处理,所以医护人员需要加强对术后患者切口部位的监视,及时发现其中的异常,保证切口部位的皮肤的干净清洁,除此之外,医护人员还要教会患者及其家属对切口部位的防护,以免其日常活动给切口的愈合带来干碍。在本次研究当中,还重点分析了,切口愈合和患者年龄、贫血、糖尿病等之间的关系,这些都是经过临床上对患者临床资料的严格分析和对比所得出来的,也是临床上促进此类患者切口愈合的重要影响因素,需要医护人员在对患者的实际护理中综合考虑这些方面,及时调整护理措施,最大限度的促进患者手术切口的早日愈合,没有不良反应发生的为初级愈合,如果出现轻微红肿、疼痛等为次级愈合,而出现切口化脓现象则为愈合不佳。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7.0软件系统,计量资料以约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以频数及构成比表示,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进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次通过对我院妇产科进行腹部手术的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整理分析所得的结果如下所示:这78例患者中有61例患者的伤口愈合良好,切口愈合率为78.21%,17例患者切口出现了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1.79%。其中手术切口愈合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的平均年龄(54±2.4)岁大于患者的平均年龄(41±3.7)岁,其中愈合良好61例患者中伴有贫血和(或)糖尿病的患者有16例,所占比例为26.23%;发生不良反应的17例患者中伴有贫血和(或)糖尿病的患者有14例,所占比例为82.35%,且有9例患者因为术后伤口处理不善而出现了感染,所得数据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妇产科腹部进行手术出现术后切口感染与患者的年龄、贫血、糖尿病以及伤口处理不善有较大的关联。

3.讨论

总之,通过本次在临床上对我院妇产科78例进行了腹部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会卦象分析,我们不难得出全面评估进行妇产科腹部手术患者的身体各项指征,做好切口的防护,最大限度的防止感染的发生,切口感染是是目前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除了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使伤口恢复迟缓外,也是诱发医疗纠纷与医疗事故的因素之一,严重的患者还有可能进行第二次手术。切口感染有两种情况,第一是切口浅部的感染,在术后一个月内发生,主要是皮肤以及皮下组织被致病菌感染,主要表现在切口表部出现脓性分泌物、疼痛、肿胀红热等症状;第二是切口的深部出现感染,主要表现出切口的深部流出脓液、体温升高、局部红肿热痛、影像诊断切口深部有肿胀等症状皆为深部感染。虽然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手术隔离、抗生素防御以及消毒灭菌等措施也不断应用于手术中,但是目前腹部切口感染率仍然没有下降多少,治疗感染外,对其的预防也非常重要。首先从病人身上入手,需要了解患者的年龄(年龄越大感染率越高)、平常的营养情况(营养不良,会使患者免疫功能损伤,抵抗力下降,增加感染率,需要加强手术者的营养,改善其身体状况)、术前住院时间(住院时间大于10天的患者,携带的耐药菌越多,感染的几率也较大,需要缩短住院时间,在临产一周内住院观察)、糖尿病(当术中血糖血糖的含量大于210mg/dL时,手术感染率增加,所以应将血糖的含量控制在6.0-12.0mmol/L,只有达到此标准才能使术后腹部切口感染控制在最低水平或者不会发生感染)。其次是从手术方面入手,手术前医生需要进行术前洗手消毒;手术室的环境应通风、洁净、保证人数不宜过多等。通过这些措施有利于降低患者的术后切口感染率,从而促进患者手术伤口的愈合这样的结论,除此之外,需要对患者进行正确部位的解剖,主要从纵向或者横向进行操作,但是正确的解剖方式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实施,一般的妇产科腹部都是从纵向将腹部切口,但是此种方式比横向方式感染率高,但是横向由于血管分布较为复杂,所以两种解剖方式都具有一定的危险性,需根据术中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手术,并控制好感染情况,从而加快术后切口的愈合,使患者更快恢复健康出院。现今对于促进切口愈合的措施还有更大的研究进步的空间,此鼓励我们继续进行探析,寻找新的突破点,助力临床医学护理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商晓,向阳.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解剖学特点与切口愈合[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2(6):460—462.

[2]杨希.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解剖学特点与切口愈合[J].大家健康旬刊.2015(15):96—97.

[3]张亚辉.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解剖学特点与切口愈合[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41—42.

[4]陈穗敏.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解剖学特点与切口愈合不良的临床治疗[J].临床医学工程.2017,24(2):19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