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手术方式对上消化道穿孔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20
/ 2

不同手术方式对上消化道穿孔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

唐成坤

淮北市第四人民医院安徽淮北235100

【摘要】目的分析探究不同手术方式对上消化道穿孔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本次将2016年4月至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32例上消化道穿孔患者视为研究的主体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组平均为16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实行开腹修补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实行腹腔镜修补术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手术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2组数据具备统计学研究意义(P<0.05)。(2)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的6.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25%,2组数据具备统计学研究意义(P<0.05)。结论上消化道穿孔患者实行腹腔修补术治疗的效果显著,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快速恢复胃肠功能,大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因此,值得在临床治疗领域中使用及推广。

【关键词】不同手术方式;上消化道穿孔;胃肠功能

近年来,由于受饮食习惯改变及不规律饮食发生率增加的影响,消化性溃疡疾病的发生率呈逐年递增趋势。上消化道穿孔作为消化性溃疡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具有发生率高及治疗难度大等鲜明特点。一旦错失最佳治疗时机则可能引发中毒性休克,甚至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安全[1-2]。目前临床治疗上消化道穿孔以手术治疗为主要方法,早期普遍实行开腹修补术,其治疗效果确切,而腹腔镜技术蓬勃发展,促使上消化道穿孔腹腔镜修补术成为有效治疗方法。鉴于此,本文重点探究不同手术方式对上消化道穿孔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将2016年4月至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32例上消化道穿孔患者视为研究主体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组16例。其中,对照组16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9:7,年龄分布在28-67岁,平均年龄为(47.81±1.63)岁。观察组16例患者男女比例为9:7,年龄分布在29-65岁,平均年龄为(47.93±1.72)岁。结合以上具体资料发现,两组基本信息均不存在明显差异性,例如:性别及年龄等,P>0.05,说明两组具备纳入对比的研究价值。同时,本次研究明确要求所有患者及其亲属提前阅读及签署实验同意书,了解实验基本流程及具体内容,并且该实验得到本地伦理协会的审核及同意。此外,排除存在手术耐受较差及在手术前30日口服影响胃功能的药物。

1.2手术治疗

(1)对照组患者实行开腹修补术治疗,即:于右上腹直肌位置开12厘米切口,于穿孔处进行修补,再留置引流管缝合手术切口,术后常规抗感染治疗3至5日。

(2)观察组患者实行腹腔镜修补术治疗,即:取仰卧位,实行全身麻醉,于肚脐下开1厘米切口,建立二氧化碳气腹,再于腹部左右两侧各开1个5厘米切口为操作孔,缓慢放置腹腔镜清洗腹腔探查其具体情况,仔细观察穿孔位置、穿孔大小及穿孔边缘等情况,针对非癌性穿孔则采取相应的修补措施,及时切除病灶位置,缝合穿孔周围部位,再使用生理盐水清洗腹腔,沿着右侧操作孔放置引流管进行引流,缝合各个切口完成手术,并且术后常规抗感染治疗3至5日。

1.3判定标准

分别统计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手术时间,并且观察2组患者是否出现切口感染、腹腔感染、术后肠瘘及肠梗阻等并发症,计算其总发生率[3]。

1.4统计学分析

该实验选择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收集及数据处理,将(%)视为计数资料的表现形式且选择χ2为检验标准进行研究,将(x+S)视为计量资料的表现形式且选择,t为检验标准进行研究,P值<0.05,则意味着2组研究数据出现明显差异性,具备统计研究的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对比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手术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2组数据具备统计学研究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下表1:

2.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1.25%,该组切口感染2例、腹腔感染1例、术后肠瘘1例及肠梗阻1例;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25%,该组切口感染1例、腹腔感染1例、术后肠瘘0例及肠梗阻0例。对比统计结果发现,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数据具备统计学研究意义(χ2=10.283,P<0.05)。

3.讨论

消化性溃疡是临床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疾病演变发展至某种程度后可能引发消化道穿孔,出现恶心呕吐、体温上升及剧烈腹痛等临床症状,直接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及工作,一旦错失最佳治疗时机则可能加重腹膜炎症状,造成电解质紊乱及中毒性休克,大大增加总体治疗难度,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健康安全。早期临床治疗消化性溃疡停留于开腹修补术的阶段,其治疗效果相对确切,但是手术后机体创伤相对严重,大大增加术后感染的发生率,延缓机体康复速度。开腹修补术对于患者机体耐受性的要求相对严格,是上消化道穿孔实行开腹修补术治疗的明显不足。受腹腔镜技术发展及临床经验趋向丰富的影响,腹腔镜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上消化道穿孔治疗领域。

术后早期恢复胃肠功能,可以明显降低肠梗阻及肠粘连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利于肠粘膜屏障自行修复,对于预防腹腔感染加重及加快伤口愈合具有不可比拟的积极作用。同时,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效果以肠鸣音出现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排便时间等指标为参照,换而言之肠鸣音出现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出现越早,则胃肠功能恢复越快[4]。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具有疼痛轻微及切口小等鲜明特点,特别是手术操作期间其视野相对清晰明确,有助于彻底清除食物残渣等污染物,大大减轻手术操作对邻近组织器官的影响。此外,从机体应激角度来看,腹腔镜修补术所产生的应激反应远远轻于开腹修补术,无法抑制胃泌素正常分泌,有助于尽快恢复胃肠功能,真正意义上做到刺激胃酸、胰酶及小肠液分泌,进一步加快胃肠道蠕动速度,对于胃肠道黏膜生长具有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上消化道穿孔患者实行腹腔修补术治疗的效果显著,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快速恢复胃肠功能,大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因此,值得在临床治疗领域中使用及推广。

【参考文献】

[1]何非,钱奕勋.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上消化道穿孔疗效比较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9(25):37-38.

[2]白光亮,许江龙.腹腔镜与开腹上消化道穿孔修补术疗效比较[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59):44-45.

[3]黄晋,于丽.不同手术方式对上消化道穿孔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研究[J].吉林医学,2019,40(07):1448-1450.

[4]罗千名,鮑红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在上消化道溃疡穿孔修补中应用效果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93):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