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6-16
/ 2

浅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卜丽娜

中山市板芙镇板芙中学广东中山528400

摘要: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一直存在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不高的问题,这不仅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语文考试成绩,更严重影响了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初中语文教学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实施学生自主课堂教学模式,才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和方法,据此,本文浅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教师和学生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两大主体,既要各司其职,又要相互配合、共同努力。新课程理念下,为更好的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自主学习作用,笔者观点,应在初中语文课堂中运用学习自主课堂教学模式,这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根本途径。因此,本文从探究学生自主课堂教学模式的概念和内容出发,并结合初中语文教学问题,探究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学生自主课堂教学模式的策略,具体如下。

一、学生自主课堂教学模式

(一)学生自主课堂教学模式的概念

所谓自主学习模式就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凭借自己对知识的理解,独立学习知识并完成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学生自主课堂教学模式既是一种教育思想,又是一种学习方式,总的来说,学生自主学习是众多学习方式之一,它使学生通过质疑、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分析讨论,解决问题;表达与交流等探究学习活动获的知识,激发兴趣,是新课改下“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教学模式之一。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其在提升学生的思维创造力方面有着非常显著的促进作用。

(二)学生自主课堂教学模式的内容

在教学实践中,“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主要分为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团队合作——实践检验——反思总结六大环节。首先,教师应该针对课堂教学内容的不同设定合适的教学情景,将学生引入到学习状态之中。其次,教师要向学生提出问题,问题的设定一定要对课堂内容起到点睛作用,进而为学生提供一个正确的探究方向[1]。第三,当学生们有了正确的学习方向之后,教师便可以将课堂时间留给学生,让其通过自己的能力去探究问题的答案,这个环节需要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第四,学生们针对问题找到自己的答案之后,便可以在同学之间展开讨论,借鉴一下别人的解题思路与角度并找出一个最优解题思路,进而不断发散自己的思维。第五,实践是语文课堂的助推力与催化剂,语文课堂上的很多知识都需要借助实践进行展示。学生们可以通过实践对自己自主学习的成果进行检验,进而决定是否需要更改答案。最后,任何学习方式都需要进行总结与反思,这是初中语文学习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学生的学习能力会在这个环节中得到不断的升华,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也会得到不断的提升。

二、目前初中语文教学问题分析

(一)教学观念落后

“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生为附属”的教学观念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在学习时毫无成就感,也感受不到语文学习的快乐,同时,落后的教学观念使得教学气氛非常沉闷,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语言交流,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2]。

(二)教学方法不科学

“填鸭式”和“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奴隶”,其在丧失主动学习和探究机会的前提下,对教师的依赖性越来越强,甚至会出现教师不在就不会做题的情况,其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探究意识明显不足,对其日后的语文学习非常不利。

(三)教学过程不完善

教师不注重提问环节和自主探究环节。首先,教师在提问时常常急于给学生提问题,然后不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就草草的给出答案,长此以往,学生的问题意识就会变差;其次,教师偏重理论教学而忽略实践教学,很少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3]。

(四)教学内容千篇一律

首先,初中语文教学内容不比小学,内容过于枯燥、乏味了一些,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学内容中条条框框较多,学生的学习压力比较大,例如学生要求背诵课文,需要一字不差、一字不落的背诵,虽然这样的背诵要求是合理的,但是这种教学要求容易使学生形成“机械性学习”。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学生自主课堂教学模式的策略

(一)深入贯彻新课改要求,改革教学观念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初中语文教学也要与时俱进,这样才能始终符合新课改的要求,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学生自主课堂教学模式重在“学生自主”四个字,所以教师必须改革原有的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的现代化教学观念,承认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自己则作为引导者和启发者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二)分析原有教学方法的不足,改进教学方法

笔者在此处列举三种现代化教学方法,具体如下。

第一,采用兴趣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即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改变乏味、沉闷、尴尬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接受语文学习;第二,合作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培养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第三,任务驱动教学法以任务的方式使学生在学习时有明确的小目标和大目标,从而为学生学习增添动力,继而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完善教学过程,特别注重自主探究和提问环节

首先,教师要学会放手,即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不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过程多加干涉,当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和点拨的方式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其次,在提问过程中,教师可以以给问题“留白”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即找出不同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继而引导学生由一个问题去思考另一个问题,自然而然的串联课堂知识点,这样既提高了教学效率,又让课堂提问过程变得平顺有序,从而逐渐提高学生的联想能力[4]。

(四)利用信息化手段丰富教学内容

1、古诗词教学内容

传统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内容不算多也不算新,有很多古诗词在学生没上初中的时候就已经学会了,所以语文教材应该更新古诗词教学内容,多加一些新的古诗词。而利用信息化手段,教师就可以丰富古诗词教学资源。

2、读写教学内容

读写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但实际上读写教学效果却不如人意。其中,读写材料存在过于严肃、死板的主要问题。信息化视角下,教师应该利用网络整合读写教学资源,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生动、形象地再现读写教学的内容,激发学生的读写兴趣。

(五)实施学生自主课堂教学模式的初中语文教学效果

第一,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幅度提升;第二,由于教师充当学生的引导者和启发者,所以教师的教学难度也大幅度降低;第三,学生在合作过程中注意力非常集中,表现出较强的参与热情,教学过程平稳、有序;师生交流互动的机会增多,教学氛围更加融洽、和谐。

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实例分析

本文以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论语》十二章为例设计教学过程。

首先,《论语》是重要的儒家思想典籍,教师在教授《论语》十二章的时候,可以有针对性的拓展儒家的其他思想,紧紧围绕“仁、义、礼、智、信”五个方面传授学生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从而让学生在优秀文化的熏陶中找回本心,健康成长。

其次,教师还可以进一步拓展教学内容,由“仁、义、礼、智、信”五个方面拓展到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再拓展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环环相扣的方式层层深入,最终由传统文化教育过渡到现代精神文明教育之中。

然后,根据教学内容和拓展内容,让学生自己去网上、书里找关于“仁、义、礼、智、信”、伟大民族精神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资料,结合资料回归教材,重新解读《论语》十二章。

最后,教师给定一个问题,例如“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大家对这句话是如何理解的?”,并以分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与其他同学交换意见,从“仁、义、礼、智、信”、伟大民族精神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深入探究这一问题。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改革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学生自主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基础和基本前提。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初中语文教师应及时认识到自我不足,努力学习学生自主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方法,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胡建波.浅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6(30).

[2]蒲海然.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文理导航(上旬),2015(10):20-20.

[3]刘良.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0(1):99-99.

[4]王志辉.浅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小作家选刊,201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