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护理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9-19
/ 2

社区护理探讨

刘曼

刘曼

郑州人民医院郑州市450003

【摘要】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发展前景。方法对国内、国外社区护理内容进行比对、借鉴。结果发展社区护理是顺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结论开展社区护理,提高生存质量。

【关键词】社区护理探讨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医疗保健的需求日益增长。疾病谱的变化以及人口的老龄化,带来了许多相应的社会保健需求。为使人类健康与社会协调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医疗保健知识的需求,必须尽快发展社区护理。根据美国护士学会等国外的定义、结合现阶段我国的国情,社区护理将定义为:社区护理[1]是公共卫生学和护理学理论的结合,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服务对象为个人、家庭和整个社区,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残疾人等为重点,融预防、保健、医疗护理、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为一体的,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护理服务。社区护理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1、开展社区护理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1.1、由于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健康的含义有了新的认识,健康不再是以是否生病为标准,而是要使人们的心理、生理和生活方式都健康。人们希望提高生活质量,希望掌握更多的医疗护理保健知识,主动参与到保障自己和家人健康的活动中来,渴望得到家庭医生、家庭护士便捷、优质、价廉的健康服务。人们健康保健观念的转变敦促着护理工作必须从医院走进社区,走进家庭,帮助人们提高自身对疾病的控制能力,提高自我保健的意识。

1.2、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和疾病谱发生的变化,很多急性疾病可以治愈,使人的生命得以延长,高龄人口的增长带来慢性疾病的增多。医院以处理急症为主,而可以提供给慢性病患者的服务是健康教育及长期的社区护理服务,如果长期住院治疗,势必加重患者经济负担,同时也造成卫生资源的浪费。因此,很多需要康复和长期护理服务的慢性病患者将从医院回到社区,护理服务亦会因需要由医院延伸到社区和家庭。

2、我国社区护理现状

社区护理是社区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2],承担着医院以外的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康复护理等工作,近年来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提出“改革城市卫生服务体系,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逐步形成功能合理、方便群众的卫生服务网络。”目前在我国一些大城市社区护理工作已初具规模,如设立家庭病床,定时定期上门开展护理服务等,满足广大群众对卫生服务的多层次需求,使居民足不出户就能得到护理人员的帮助,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然而由于社区护理在我国起步较晚,其服务内容、服务规模及服务质量以及社区护理教育等方面还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1、社区护理服务内容

2.1.1、社区保健服务

社区保健服务是指向社区各类人群提供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保健服务,其重点人群为:妇女、儿童、老年人。

2.1.2、社区慢性身心疾病病人的管理

社区慢性身心疾病病人的管理是指向社区的所有慢性疾病、传染病及精神疾病病人提供他们所需要的护理及管理服务。

2.1.3、社区急、重症病人的转诊服务

社区急、重症病人的转诊服务是指帮助那些在社区无法进行适当的护理或管理的急重疾病病人转入适当的医疗机构,以得到及时、必要的救治。

2.1.4、社区临终服务社区、临终服务

是指向社区的临终病人及其家属提供他们所需要的各类身心服务,以帮助病人走完人生的最后一步,同时尽量减少对家庭其他成员的影响。

2.1.5、社区健康教育[3]

社区健康教育是指以促进和维护居民健康为目标,向社区各类人群提供有计划、有组织、有评价的健康教育活动,从而提高居民对健康的认识,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及行为,最终提高其健康水平。

2.1.6、社区康复服务

社区康复服务是指向社区残障者提供康复护理服务,以帮助他们改善健康状况,恢复功能。

2.2、社区护理存在问题

2.2.1、护理人员缺乏社区护理的理念[4]

我国的护理工作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护理人员观念还未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病人为中心,以院内护理向社区家庭护理方向转变,护理专业价值和专业信念的认识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而缺乏自觉性、责任心和紧迫感。

2.2.2、护理人员知识陈旧,距离社区护理的要求差距较大

据我们调查,当前,护理人员普遍存在知识老化问题,难以承担健康促进、社区保健的重任。特别是高层次的护理人才短缺影响了社区护理的开展。

2.2.3、社区护理还缺乏一定的社会认可和理解

目前,人们对护理工作的认识仍停留在单纯的技术性操作上,以协助医生完成治疗工作为主,未被提到促进人的身心疾病康复和维护人类身心健康的高度,仍属于从属地位,不被社会重视,这也影响了社区护理的开展。

2.2.4、开展社区护理工作辛苦,待遇很低,甚至工资都难以保证,易挫伤护理人员的积极性,直接约束了社区护理的开展。

3、国外社区护理特点

3.1、有系统和规范的社区护理机构

尽管不同国家对社区护理机构的称呼不同,社区护理机构所属的部门和性质不同,以及组成社区护理网络的结构不一样,但是所有机构都具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有明确规范的收费标准、服务项目和相关的法律条文作保障,并逐步形成了“医院-社区护理机构-家庭护理机构”的一条龙服务,建立了“疾病护理-预防保健-生活照顾”为一体的网络系统。

3.2、有多元化服务模式[5]

国外社区护理服务形式和项目丰富多采。如美国社区护理就包括:家庭健康护理、临终关怀护理以及老年人护理等多个方面的服务项目,为不同人群、不同层面的人们提供各种疾病的护理、饮食指导、用药指导、精神支持、语言治疗、健康访问、健康诊查、精神调理、缓解疼痛、临终顾问以及生活照顾等服务内容,使全体民众在家中或社区即可得到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从而节省和降低了现有的医疗费用,提高了整体人群的健康水平。

3.3、有全社会支持和全民参与

综观各国社区护理发展的现状和特点,我们不难看出各国社区护理之所以能发展到今天,离不开各级政府机构在决策和财力上给予的倾斜和资助,离不开保险公司及社会团体的经济支持,离不开全体民众的积极参与。

4、发展社区护理的建议

4.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国民的健康意识和参与率

人们的健康意识决定其健康行为。只有当全体公民深刻地认识到健康对自己很重要、自己对健康负有责任这一道理时,才可能积极追求健康,自觉选择有利于恢复和保持健康的良好行为,也只有当人们对社区护理机构的性质和功能有了充分认识和了解,才可能对其产生信任,乐于接受和主动寻求服务。我们可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发挥舆论和宣传的导向作用,将国民的健康意识唤醒,不断提高其健康意识水平,扩大社区护理服务的影响力,使全社会积极行动起来,支持和参与社区护理服务,从而推动我国社区护理事业的发展.

4.2、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社区护理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首先要健全医疗保险制度[6]。尽快实现全民保险,为护理走向社会、走进家庭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要制定出与社区护理发展相适应的一系列管理制度。如:积极与物价部门配合,制定和规范服务内容和收费标准;制定人事管理制度、行政管理制度和财政管理制度等等,做到有法可依,规范管理,为我国社区护理保驾护航。

4.3、积极开发资源,建立各种形式的社区护理机构

我们要抓住机遇,采用争取政府投资,鼓励私人投资、保险公司投资和医院投资,以及引进外资等多种方法来大胆开发资源,建立不同性质和功能的社区护理机构。在性质上可以是由政府投资建立,聘任法人经营;也可以是由私人出资建立和经营,国家统一管理;还可以是由保险公司资助建立和经营,接受政府部门监督。在功能上可以是社区护理站、保健所,也可以是老人院、临终关怀所;还可以是康复中心、糖尿病中心等。实行直接收费、保险公司支付费用和免费进行部分服务等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新体制,将盈利、福利和公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充分体现经济、便利和及时的全方位护理服务。

4.4、抓紧培养社区护理人才,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社区护理需要

对护士培训以继续教育为依托,以全科医学教育为形式,对医院内热爱社区护理的临床护士进行社区护理知识培训,使她们尽快成为社区护理的骨干;可将中专护士学校改为社区护理培训中心,让学生在中专毕业的基础上继续培训2~3年,直接获得社区护理执业证书;将培养社区护理人才纳入高等护理教育中,在高等护理教育中把培养适应未来的社区护理人才作为长远的培养目标,开设社区护理和相关课程,甚至可以开办社区护理专业,培养高层次社区护理人才;积极开展国际间交流和合作,一方面可以请外国专家来华讲学,为我们培养社区护理人才,另一方面可以送有关人员出国参观学习、深造。

4.5、加强相关理论研究,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社区护理操作模式

我国目前正在全面推进整体护理工作,强调护理程序,并对循证护理、临床护理路径进行了一些应用及探讨。我们可结合这些工作的全面推进,与社区护理工作相结合,创造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社区护理工作模式,更好地开展社区护理工作。

社区护理是一种全科的业务工作,它提供连续性而非片断性的服务,并不限于某个特别的年龄群,其主要职责是直接向个人、家庭或团体提供护理,应用整体的方法----促进健康、维护健康、卫生教育和管理、合作及提供连续性照顾来管理社区中个人、家庭和团体的健康。

参考文献

[1]林菊英社区护理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12,21

[2]庄华关于社区护理的探讨实用护理杂志,2000,16(2):57

[3]王平上海市宝山区淞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实践和体会.中国全科医学,2003;3(6):223-225.

[4]王梅,徐国恒,张路等.社区卫生服务筹资与补偿机制的探讨.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0(16):409

[5]于宝荣.积极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国卫生经济,1998,17(6):30

[6]任长乐,毕芳,张春娜等.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现状及发展对策。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8.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