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地理学科课堂教学的艺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论地理学科课堂教学的艺术

陈玥

〔摘要〕课堂教学是一项复杂多样的工作,它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它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在课堂上学生是主体,教师只能作为主导而不能单人唱独角戏,一节课成功与否,要看师生双方配合得是否融洽。地理课堂尤其需要教师展现教学艺术,因为地理课具有一定特殊性,它是一门既枯燥又充满活力、时空无限延伸的学科。如何让学生成为游客在短短45分钟内充分领略地理的魅力,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就显得十分重要。

〔关键词〕教学艺术地理课堂教学

1掌控全局新课程改革下的地理课堂是开放的,虽然学生作为主体越来越多的参与到课堂中,但教师要控制好课堂节奏,引导学生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否则就成了课堂上“热热闹闹”的形式主义。同时,教师面对课堂突发事件应不慌乱、不急躁,冷静应对,若处理不当会影响教学效果。这些都是对教师驾驭课堂、掌控全局能力的考验。面对意外干扰,教师首先要不动怒,尽快冷静,随机应变,变被动为主动。例如:在学习“南亚西南季风对农业的影响”,大家正聚精会神时,突然几声“报告”打断了大家(一个总是迟到的学生),我正准备生气,突然灵机一动,问:“假如西南季风也像这样迟到,那南亚地区会发生什么现象?”“旱灾。”大家齐声回答。在这种轻松的气氛中,既教育了学生、调整了课堂秩序,又重新把学生注意力集中起来;既排除了意外干扰,又自然而然地把课堂引向深入。这不仅是教师自信的表现,更是教师能力和智慧的闪光。

2知识广博

这里的“广博”并不是要让地理教师都学贯古今、学富五车,而是要在“术业有专攻”的基础上,对其他学科有所涉足,例如要有一定的文理知识、适当的艺术修养等,也就是“杂家”。之所以有这样的要求:其一是由地理学科的特点决定的。地理学兼文理于一身,是研究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这门学科可谓包罗万象,异彩纷呈,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其中一些自然地理内容偏重于理科(地球运动、气候等知识);一些社会科学的内容偏重于文科(旅游、工农业、交通等)。其二是由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新要求。新课标要求教师进行角色转变,要由授业者转为促学者、研究者、互助者、评价者,要求教师对新知识要不断吸收、博采众长、与时俱进。在学习“地球的结构”一节,为了提高大家的学习兴趣,我设计了一个情景———在地球内部寻找钻石,在学习过程中,一个学生问“怎样挑选钻石,什么样的钻石最好?”如果当时我能大致回答上这个问题,就会适当满足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丰富多彩的客观世界。地理课堂上生成的问题还很多,例如,2012年太阳风暴发生时会不会是世界末日?喀斯特地貌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新疆温差大那里的葡萄就甜?太阳直射点的周年移动规律是什么函数吗?这些问题或者关系到其他学科,或者关系到新闻时事。所以地理教师需要一眼泉,要有源源不断的泉水,要成为一个“杂家”。否则浅尝辄止,不求甚解,以其昏昏,又何以使人昭昭呢?

3能讲会引

教师的语言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是连接师生心灵的桥梁,是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积极探索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教师既要能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又要适可而止、留下悬念,给学生思考的余地。地理学科既有整体性又有独立性,既集中又分散。在讲解时容易产生枯燥乏味之感,改变这种不利于教学的状态,要靠教师来提高教学的语言艺术。如果教师的语言幽默、风趣,能将一段文字、一个事例、几组数字讲的生动有趣、栩栩如生,就会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令学生听得如痴如醉,那么教学就会受到欢迎。如讲“地球自转”时,可用“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让学生记住赤道周长(4万千米);在学习“海陆间循环”时,用“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会’复回”,故意把“不”字错说成“会”字,来强调这部分内容并加深学生印象。教师还要善于启发诱导学生、化腐朽为神奇,要会引导学生,要会引用其他知识为我所用。用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和“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来引导学生掌握地形与气候的关系(随着海拔升高,气温会不断降低,山顶、山脚时间早晚不同,花开的时间自然也不同)在讲我国季风气候时,可引用歌词“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引起大家学习的兴趣;巧妙的用一个漂流瓶激发学生主动去探索“洋流”的奥秘、去揭开洋流神秘的面纱。教师这些恰当的引导激发了学生迫切学习的愿望,这种愿望能够化为无穷的动力使他们在学习和探索的路上排除万难、勇往直前。

4能写擅画

虽然如今的课堂越来越多的使用现代技术,但并非要抛弃一切传统教学手段,而是要两者有机结合。好板书能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引人入胜,给人以美的享受,杂乱无章的板书会干扰学生思路、让人疲倦,长此以往会导致学生习惯性接受,也有悖于祖国文字规范化要求。因此,地理教师写得出一手好字,可悦人悦己,修身养性,点燃文明。简洁明快、线条流畅的板图板画能有效提高地理教学效果,我在课堂上,常常是边讲边板画。例如,学习“中国的地势”,我一边引导学生阅读分析分层设色“中国地形图”,一边在黑板上绘出中国的轮廓图,在图中简笔画出三级阶梯分界线上的山脉,并请学生在图上注明山脉名称及主要地形,写出各级阶梯的名称,在图的各级阶梯上写出海拔高度。至此,中国地势的特征通过板图、板画的结合,图文并茂、条理清楚地跃然于黑板上,同时学生也可以充分动手动脑参与,师生共同绘制出一幅“巨作”,收效可想而知啊!

作者单位:河北省邢台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