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课堂教学之“跨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1-21
/ 1

政治课堂教学之“跨度”

杨罡

□杨罡

政治教学的纵向是深度和难度,而政治教学的横向则为跨度。跨度,本是指建筑物两端承重结构之间的距离,两个支点中心之间的距离。教学如渡河像过桥,要从此岸到达彼岸,这中间要越过的就是跨度。政治课堂教学不能没有跨度,但过大或太小,又都不是合理的跨度。惟有合适的、“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跨度,才是最理想的。

1理想与现实的跨度

教学理想即教学目标,它是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行为的依据,而课堂教学所要达到或完成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样的“三维目标”,又必须充分顾及到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这三者的实际,要能“基于实际,高于实际”,尤其是学生的知识起点、兴趣度、接受能力等现实。现实与目标要有恰当的跨度,既不能委曲求全、急于求成,更不能好高骛远、无以实现。

2知识与能力的跨度

教学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习知识、发展能力的过程,而知识和能力又有很强的内在的系统性和连贯性,所以,新旧知识、新旧能力之间就有一个跨度。而且需要重视的是,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之间也存在着一个跨度,一个更为重要的、易为人们忽视的跨度。尽管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但事实上,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发展并是不完全同步的,掌握的知识越多也并不意味着解决问题的能力越强,反之亦然。因此,从知识积累到能力转化,这二者之间就有一段“路”要走,要设定一个合理的跨度。

3问题与思维的跨度

如果学生的思维长时间停留或运行在同一水平上,往往会产生疲劳,阻碍学生思维的充分展开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而在课堂教学中,思维的承载往往是问题。按照现代教学论的观点,教学过程应当是引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把教学逐步向前推进的过程。从横向上看,从训练思维的目的来看,课堂教学的问题设置应具备一定的、适当的跨度。如果问题设置的跨度太小,则不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和主动性;反之,如果跨度太大,离学生的认知实际较远而难以作答,也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因此,教师要能设计出激发学生认知冲突的、有一定跨度的问题,将问题转化为推动教学过程不断展开的根本动力,使问题真正成为思维的承载。

4课堂与生活的跨度

从理论上来说,课堂源于生活,并最终回归生活;生活处处有课堂,课堂处处是生活。尽管我们也都有这样的认识或追求,即课堂应该是一种生活,但实事求是地说,教学的课堂还远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活;换言之,课堂与生活还有一定的距离和跨度。从本真上来说,课堂教学应当以生活实践为基础,将生活引入课堂,将课堂还原为生活,要从封闭的书本知识积累过程逐渐转变为开放的、与生活紧密相联的自我发展的过程,把知识生活化,把生活课堂化。因此,要在课堂与生活间架设一座桥梁,并尽可能缩小课堂与生活之间的跨度。

作者单位:江苏省金坛市华罗庚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