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解读与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1-21
/ 2

文本解读与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思考

朱小华

朱小华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双沟镇中心小学441100

摘要: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对文本解读与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关系进行了思考与论证,作者首先表明观点: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必须进行深度的文本解读;接着从三个方面探讨了如何进行有效的文本解读;最后,总结观点,再次重申:文本解读乃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第一大系统工程。

关键词:文本解读阅读教学实效性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阅读教学的新理念如今早已被广大一线教师所接受并积极地实践着。但是仔细观察、研究、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却不难发现:学生与教师的“对话”依然占据整个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即便是出现了,也只是昙花一现,浅尝辄止,让人不免疑虑:文本对话,我们离你究竟还有多远?

其实,有效的语文阅读教学应是以课堂为载体,以文本为依托,在教师智慧的引领下,学生完成对文本的理解、欣赏及批判,从而最终实现与文本世界融合,与文本精神相遇,与文本情感交流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是一个精神引领者,我们必须先于学生接触作者的生命表征——文字,同时高于学生了解文字背后所隐含的精神内核;我们必须引领学生在与文本交流的过程中收获愉悦和幸福。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必须首先要学会解读文本,与文本对话,这样才能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才有可能在语文教学中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那么怎样才能进行有效的文本解读呢?

一、走近作者,了解背景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文字是一道桥梁,桥的这边站着读者,桥的那边站着作者。通过了这一道桥梁,读者才会和作者见面。不但会面,而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走近文本,自然应当由人及文,从走近作者开始。对作者多一份了解,读他们的文章便会多几分亲切和感悟。小学语文教材中,尤其是高年级课本中的有些课文,学生如果不了解作者及其创作的背景,就可能只会浮在文章的表面,不能深入地理解,更不能深刻地感悟。

二、走进文本,潜心品味

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育二十韵》里说:“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教师在细读文本的时候,哪怕是一个字也不能轻易地放过。作者为什么用这个字、这个词、这种句式等都要细细地去体会其中的神韵所在。

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中有一句话:“她敢从成把的火柴中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然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这里有一个非常值得推敲的词——“敢”。敢还是不敢?小女孩一整天都不敢,为什么?现在敢了,又为什么?这么一个字,可以引出一连串对这个女孩悲惨命运的思考。有了这种思考,自会引发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而这种对话,正是课堂教学实效性的体现之一。

三、跳出文本,超越平淡

对于文本的解读,徐江先生说:“面对特定的语文课本,我们不应该局限在课文有关对象本身概念的‘说明’上,而应该超越‘概念’本身,引领学生把对课文的‘解读建筑物’建筑得更高一些。”可是现实的语文教学中,对于文本的解读却过于狭隘,大都停留在文字的层面上,而忽视了文字所栖居的文学,文本所浸润的文化,语文教学被风干了。因此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当我们强调走进文本的同时,更要鼓励学生走出文本,超越文本。我们应当给文本搭建更高的平台,让文本浸润在文化之中,变得鲜活起来,开阔起来;让文本不再是一棵孤独的“树木”,而是一座枝繁叶茂的“森林”。学生在这样的语文课堂上学习,就会由“平地行走”式就文学文,跨越到“翱翔蓝天”般的以文读文,以文解文。

如窦桂梅老师执教《圆明园》一课,在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同时,激发起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学目标已经达到的情况下,窦老师没有引导学生“走出圆明园”后圆满收场,而是出人意料,陡然一转,问学生:“假如我们回到144年前,假如你是大臣,假如你是普通百姓,面对圆明园的毁灭,你会怎么做呢?”一句发问后,学生纷纷举手,有的说:“假如我是大臣,一定要求皇帝,多多派兵,增援圆明园的守卫部队。”有的说:“假如我是百姓,一定冲进圆明园,和那些强盗们拼了,不能让他们把国宝强走。”窦老师没有对学生们的爱国热情和敢于牺牲的精神进行鼓励表扬,而是用缓慢的、带有启发意味的口气说:“大家知道给英法联军带路的是谁吗?——他是著名诗人龚自珍的儿子——龚橙!大家知道当时圆明园附近的老百姓是什么反应吗?——圆明园附近的老百姓在英法联军洗劫后也进入园内,抢夺所剩无几的宝物!”课堂内一片静默——这无疑是给学生的“热情”和“精神”兜头一盆冷水,但这盆冷水会使学生沉重,会使学生反思,会使学生成熟。这就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又带着更高层次的问题离开课堂。这种深层解读后的延伸,不是涂彩,不是点缀,而是指向学生未来的读书空间,指向学生更高的思维平台,指向学生长远的健康发展。这种摒弃平淡,追求卓越的课堂才是充满灵性的课堂,才是真正高效的课堂!

总之,要想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就应该从文本出发,紧扣文字,站在文化、文明高度审视文本,深度解读教材。因为“一位语文教师对教材的解读能走多远,学生的理解就能走多远,教师的深度决定着学生的深度”。准确,独特,深度解读文本,是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第一大系统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