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性耳聋148例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1

突发性耳聋148例临床分析

王云霞

王云霞(宁夏青铜峡能源铝业公司医院耳鼻咽喉科751603)

【摘要】目的:探讨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特点,疗效及影响愈后的因素。方法:对148例(156耳)突发性耳聋患者进行临床性观察。结果:1、男、女患者构成比例为4:1。约三分之一患者发病前有较明确的病毒感染史。发病时伴眩晕、耳鸣者分别占34.6%及29.5%。初诊时0.25~4KHZ平均听力损失中重度(≧56dB)占73%,纯音听力曲线全聋型占55.8%,下降型占23%。2、总体疗效为痊愈率34.6%,显效率39.7%,总有效率92.2%。3、影响愈后的因素中,性别,初诊时听力损失程度,纯音听力曲线类型及4KHZ听阈能否测出与愈后有关,而眩晕和耳鸣对愈后影响不显著。结论:突发性耳聋符合文献报道的一般性规律,但仍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

【关键词】突发性耳聋病毒感染

【中图分类号】R746.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25-0126-02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148例(156耳)均符合中华耳鼻咽喉科学会制定的突聋诊断依据。其中男104例(106耳),女44例(50耳),年龄14~72岁,平均43.7岁,发病至初诊时间2~30d,<7d就诊者48例(52耳);发病伴眩晕54例(34.6%),伴耳鸣46耳(29.5%),初诊时纯音听力曲线呈全聋型87耳(55.8%),下降型36耳(23%),平均型21耳(13.5%),上升型12(7.69%)。患者0.25~4KHZ各频率平均听阈41~70dB42耳(26.9%)。71~90dB50耳(32%),≧91dB64耳(41%)。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34例(23%),流行性腮腺炎炎病史14例(9.5%),疲劳史12例(8.1%),余88例(59.5%)诱因不明。

1.2治疗方法

124例均采用静脉给药7~21d:1、类固醇激素2、银杏叶提取物,全部病例辅以能量合剂B族维生素治疗

1.3疗效判断

按中华耳鼻喉科学会制定的突聋疗效分级标准进行评判

2.结果

156耳中,痊愈54耳(34.6%),显效62耳(39.7%),有效28耳(17,9%),无效12耳(7.69%),总有效率92.2%。

3.讨论

突发性耳聋的致病因素尚未完全清楚,多认为与病毒感染、血液循环障碍,血管痉挛或血液粘稠度改变有关。本组发病诱因中约三分之一病例有较明确的病毒感染史。

临床上根据可能的致病原因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银杏叶提取物中的有效成分具有清除自由基,拮抗血小板活化因子,改善循环,保护神经细胞的作用,从而促进听力恢复。本病多见于中老年患者,主要是各种血管病变导致内耳微循环障碍,采用扩张血管,降低血液粘滞性等药物治疗效果较好,病毒感染为主要致病因素,内耳病毒感染既可因内耳血管内膜水肿,管腔狭窄,血流缓慢及血小板积聚,导致内耳微循环障碍,还由于病毒直接侵犯内耳神经及内、外淋巴系统,从而加重损伤,影响愈后。

关于突发性耳聋愈后相关因素,初诊听力损失较轻及听阈曲线呈上升型、平坦型者愈后较好。

本文女性患者愈后较好,有1例女性全聋患者,在接受治疗时病程已达一月,经类固醇激素治疗一个疗程,听力明显恢复。

有人报道,突发性耳聋初诊时8KHZ听阈可测出者愈后好。由于现行突发性耳聋疗效分析标准是根据0.25~4KHZ听阈进行评判。故我们认为初诊时4KHZ听阈可作为预测突发性耳聋愈后的一项重要指标。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会,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委会,突发性耳聋诊断依据和疗效分级,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7,32:72~73

[2]刘延,梅尼埃病和突发性聋诊断的若干问题,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7,32:124~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