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空洞症的术后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0-20
/ 1

脊髓空洞症的术后护理

唐琼华

江油市人民医院:唐琼华(621700)

【中图分类号】R4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5)10

【关键词】脊髓空洞症;术后;护理

脊髓空洞症是一种进程缓慢、主要累及脊髓或延髓的退行性病变,其病理特征是脊髓中央管扩大、髓内积水及胶质增生,临床表现以受损节段分离性感觉障碍、上下运动神经元功能障碍及植物神经营养障碍为特征,最早临床表现是单侧痛、温觉障碍[1]。2010年12月至2015年6月,本院手术治疗44例脊髓空洞症,疗效满意,现将术后护理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44例中男28例、女16例;年龄16~81?岁,平均42岁;病史5?月~7?年,MRI检查确诊。23例以双下肢无力、麻木为主,同时伴有头痛、头晕或行走不稳等症状;?14?例是单纯感觉障碍;7?例以轻度头痛、头晕为首发症状。

1.2手术方法

单纯后颅窝减压术7例,空洞蛛网膜下隙分流术9例,后颅窝减压加空洞蛛网膜下隙分流28例。

1.3结果

本组44例中治愈35例、好转9例。经过1~3年随访,本组以双下肢无力、麻木为主的23例患者中,14例感觉分离症状消失,MRI复查见脊髓空洞明显变细或基本闭锁;?6?例症状明显改善,已恢复正常工作和劳动;3?例病情终止发展,症状有所改善。

2术后护理

2.1体位

患者回病房后取平卧位或侧卧位,平卧时头偏向一侧。翻身时注意头、颈、躯干保持在同一水平上,以免脊柱扭曲损伤脊髓。

2.2病情观察

监测生命体征,观察意识、瞳孔的变化,注意有无头痛、呕吐和肢体活动障碍等,以便早期发现颅内出血等严重并发症[2]。

2.2.1患者术后卧床时间长,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常规应用抗生素,并协助病人轴线翻身、叩背,每1次/2h。超声雾化吸入,每天4次,每次15~20分钟。给患者有效的将痰液排出,对于术后麻醉未醒和咳嗽无力患者给予吸痰,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吸氧1~2L/分,监测血氧饱和度均在95%以上。

2.2.2由于术中血液流入蛛网膜下隙到达丘脑下部,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同时刺激局部导致大量白细胞浸润,产生内生致热源,引起发热。由于受损节段分离性感觉障碍是高颈段脊髓空洞症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患者痛觉、温觉降低。因此,进行物理降温时禁止使用热水袋和冰袋,可用温水或乙醇擦浴。本组11例发热,在积极抗感染的基础上,予温水擦浴后体温恢复正常。对体温过高者首先物理降温,给予酒精擦浴、头枕冰帽,其次再选用药物降温。对高热不退者应警惕感染的发生。

2.2.3术后予心电监护

患者回病房后要密切注意血压、脉搏变化,每1~2h测1次,血压平稳以后每日测2次,直到病情稳定为止。本组3?例术后10h出现剧烈头痛、颈项强直、血压升高、脉搏先快后慢,予20%甘露醇静脉滴注,并急诊CT检查,发现有血肿形成,给予及时手术。

2.3切口的观察

由于手术中广泛切除骨质结构,并敞开硬膜,很可能导致脑脊液漏。术后严密观察创口情况,发现敷料有渗血,立即通知医生,及时更换敷料。如发现有脑脊液漏,必须及时处理,必要时重新缝合,防止感染。本组11?例于术后3~8d发生脑脊液漏,?8?例经多次腰穿后好转;?2?例腰穿置管后好转;1例脑脊液漏明显,加固缝合,无颅内感染出现。

2.4预防压疮

压疮患者肢体功能障碍及神经营养障碍,有发生压疮的危险,对于骶尾部,两侧髋部,内、外踝,足跟,肩部等骨隆突处而易发生压疮外,还有吸氧管过紧牵拉造成耳后、耳廓处压疮,由于患难者需要每5-10分钟监测1次血压,时间长,血压的袖带引起压疮,血氧饱和度指套夹过紧造成手指压疮,心电监护仪联线、三腔导尿管压在患者身下,造成背部、背侧等部位压疮等。每2小时给予翻身、叩背一次,并注意上述皮肤的颜色**。

2.5?肢体功能锻炼

脊髓空洞症患者伴有上肢周围性瘫或下肢中枢性瘫,术后必须加强康复锻炼,越早越好[3]。本组以双下肢无力、麻木为主的23?例患者,开始行被动锻炼,肢体被动运动每日4次,每次15min;按摩患者颈肩部肌肉,活动上肢及手指关节,从近端关节开始,有利于萎缩肌肉的恢复,以后逐渐地让患者主动进行上肢伸展和上举、下肢屈膝和下肢伸展练习,持之以恒。

3小结

脊髓空洞症患者术后护理的关键是要严密监测血压、脉搏、体温、呼吸的变化,加强切口的观察,预防压疮;加强肢体功能锻练,这是促进疾病康复的关键。

【参考文献】

[1]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第2版.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832-834.

[2]巩汝霞.脊髓空洞症围手术期的护理[J].泰山医学院学报,1999,20(2):251.

[3]蔡艳丽,覃仕英,张永琴.高颈段脊髓空洞症病人的围手术期护理[J].现代护理,2002,8(6):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