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8-18
/ 2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梁文娟

梁文娟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通过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习惯,教会学生多种阅读方法,从而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历史阅读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历史教学提高阅读能力目前中学课堂历史课教学仍然不能违避这样一个事实: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教材灌输,轻学法指导;重理论知识,轻实践环节;学生负担越来越重,课堂教学效率不高。教师上课讲条条,学生学习缺乏理解,不会运用所学观点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根本达不到获知、明理、导行的目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使学生成了被动的、机械的知识容器,窒息了学生的创造性。学生对历史课缺乏兴趣,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厌恶历史课,甚至厌恶历史老师,损害了历史课的形象和教师形象。

产生上述情况,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教师的授课呆板、唱独角戏,照本宣科,是造成学生不爱学的主要原因之一。课堂上教师简直是一个演员,为止我认为教师的角色应彻底转变———由“演员”转变为“导演”,这不是一个角色的简单转变,而是一种教学理念的转变。

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应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引导学生开拓思路,破解疑虑,从而使学生能相对独立地完成对某问题的解答。为此,我认为教师在新课教学各个环节应力求在教师“主导”作用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动学生的思维机器,培养学生的能力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和教育教学质量。笔者多年从事历史教学,在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连起码的阅读能力都不具备,严重影响了历史课堂教学质量。我认为在历史教学中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关键。“读”是问题的切入点,认识的基础。读书是多种心理因素组成的复杂的智力活动。心理学家的实验形容表明,人们获得的信息绝大部分是通过视觉输入的,而且通过视觉输入的信息比通过听觉输入的信息所能保持的时间要长得多,足见读书是一种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历史教材丰富多彩的内容信息,为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提供了物质基础,“读”是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学习目标通读课文,并且根据目标的不同要求采取不同方法的读,以达到对本节课内容的初步的整体性的有重点的了解。具体做法和要求是:

第一,教师展示导读目标,激发求知兴趣,把学生引入读书情景。

第二。根据目标要求采取不同阅读方式①“鸟瞰式”读,以较快的速度通读全文,通过提炼文中关键部位的关键性语句,把重点内容从全文中区分出来,加以理解,从而把握全文中心的读。其特点是“快”。②“理解式”读,是一字一句,一层一段地对全文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归纳,不限制阅读速度,允许回视。③“消化式”读是研究如何为“自己所用”的阅读,是和教材讨论地读,读后总结出教材的中心,然后探讨怎样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在阅读中进行动笔训练,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画画”、“圈圈”、“点点”、“标标”,即边读边思考的同时让学生划概念、观点、重点段、关键词;在字里行间或左右空挡标上需注意的问题,边读边列出知识要点或疑难问题等。

第四,在阅读中思考,把浅层的知识在读中自行消化,即把不用跳就能摘到的“桃子”先摘下来。“读”的目的是了解课文内容,建立初步的知识结构体系。教材的正文部分是学生获取历史知识,形成历史能力的主要来源,是阅读的重点内容。阅读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掌握知识的基本结构,读懂教材。如:历史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影响意义等,这些属于最基本的历史知识,也是形成历史概念的基本要素;历史事件的原因、经过、结果,这是分析和理解的重点部分,也是能力考查的主要区域。②理解正文的层次结构,读懂教材。理解正文的层次结构即是对正文内容进行分析、概括。阅读时分析每段所讲内容,概括其中心思想,提炼要点,并分析其与标题(章、节、目)的内在联系。笔者主张对正文部分的讲解和学习把它和语文课的讲解和学习方法上要求一样,有时甚至要逐字逐句的地去讲解,去学习。亦即我们常说的“文史不分家”要求学生学习的时候做到,一读,二写出段落大意,三得出中心思想。对一些历史事件也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三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是行之有效的。通过这样的阅读和学习理解了历史知识及其关系,训练了分析、概括能力。

第五,边看地图边阅读,历史教材中有许多与历史知识相配套的地图,学生在阅读时,可根据地图上提供的信息,帮助自己理解记忆相关的地名、人名及事件,避免不必要的混淆。如在讲授丝绸之路路线时,单方面地阅读教材会感到枯燥无味、线路不清等。如果根据地图所提供的地名依次由长安出发西行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到达中亚、西亚,再转到大秦,这样的地图与阅读相结合,可加强学生的空间概念,并使这一路线清晰化、完整化。

课堂阅读的最大特点是能及时引起对问题的思考,由于它是由教师组织起来整体进行的,因此能促使每个学生读必须很快地进入自我认识状态,依据导读提纲寻求答案。这些做法能坚决克服把学生当观众,老师当演员的过时教法,从而从根本上改变划杠杠,背条条,只求现成答案的不动脑筋的被动倾向,代之以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积极思考问题,敢于动手操作,善于当好演员的创新方法。

在新课改的指引下,历史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这就要求每位历史教师转变观念,勇于改革教学方法,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到以学生为中心,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陈先高.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南京市陶吴中学

2马建新.试论初中生历史阅读能力的培养.龙源期刊网

作者单位:新疆精河县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