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敏C反应蛋白联合D二聚体检测在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3-13
/ 1

高敏C反应蛋白联合D二聚体检测在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

刘学杰

刘学杰(河南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河南平顶山467000)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中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4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7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Hs—CRP和D二聚体的含量。结果ACS患者血清hs—CRP、D二聚体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hs—CRP和D二聚体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组中的阳性率分别为97.8%和100%。结论hs—CRP和D二聚体含量测定可作为ACS预测和诊断的参考指标。

【关键词】高敏c一反应蛋白D二聚体浓度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中图分类号】R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3-0177-01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一组有关急性心肌缺血的临床表现总称,通常由冠状动脉疾病导致,增加心源性死亡的危险;ACS由心肌的急性严重缺血甚至坏死导致的一系列疾病谱组成,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P)、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以及心源性猝死,约占所有冠心病患者的50%[1]。血栓形成是ACS的主要发病机理,但近来已肯定炎症也是ACS发病的重要因素,血浆D二聚体水平是反映体内高凝状态的重要指标,可早期预测心肌缺血的发生,C反应蛋白(CRP)是高度敏感的非特异性炎症标志物,是ACS的一个独立高危因素[2]。本文主要针对ACS患者的hs—CRP结合D二聚体含量分析,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以探讨ACS患者血清中hs—CRP和D二聚体含量变化。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根据WHO公布的诊断标准,选取本院住院和门诊的ACS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7例,男性26例,女性21例,平均年龄68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3例,男性14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70岁。另外选取健康体检者7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35例,女性35例,平均年龄65岁。三组的基线指标无显著性差异。

1.2方法:所有人选患者均于入院后次日清晨采集空腹肘静脉血5ml,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hs—CRP、D二聚体。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A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进行t检验,计量资料以x_±s表示。

2结果

2.1三组被检者血清hs—CRP和D二聚体测定:测定结果详见表1。

表1ACS组与对照组Hs—CRP、D二聚体水平比较(x_±s)

注:(1)与对照组比较P<0.01。

ACS患者血清hs—CRP、D二聚体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MI组患者hs—CRP、D二聚体明显高于UAP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讨论

ACS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斑块出现溃疡、破裂,最后导致血栓的形成。炎症反应在动脉粥样斑块的起始、发展和破裂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hs—CRP作为炎症反应的标志物,几乎贯穿冠心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可以预测冠状动脉事件危险程度,间接反映斑块的稳定性,因而测定lls—CRP水平对临床诊断和判断病情有重要意义[3]。血浆D二聚体水平是反映体内高凝状态的重要指标,可早期预测心肌缺血的发生[4]。本研究结果提示,ACS组hs—C,RP、D二聚体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AMI组hs—CRP、D二聚体水平高于UAP组(P<0.01),UAP组hs—CRP、D二聚体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提示炎症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总之,hs—CRP、D二聚体增高可能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是反映AC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同时是构成ACS的独立危险因素[5],合理的抗炎治疗进行早期干预可能成为预防冠脉疾病的新手段。

参考文献

[1]夏碧桦.c反应蛋白含量在急性冠脉综合征预后评判中的价值[J].贵州医学杂志,2003,27(4):326-327.

[2]康海,杨军,方毅民,等.炎性标志物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关系[J].安徽医药,2007,11(6):535-536.

[3]邹前福.冠心病患者血清高敏C一反应蛋白的检测及临床意义[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6(9):19-21.

[4]黄艺仪,何建桂,陈胜龙.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变化分析[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09,14(6):433-434.

[5]王付力.c一反应蛋白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断价值[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7,28(7):654-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