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税收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3-13
/ 2

国家税收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彭青秀

彭青秀

郑州轻工业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河南郑州450002

[摘要]本文从分析国家税收课程教学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结合现实提出,要提高国家税收课程教学效果,必须改革教学内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提高学生素质;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手段现代化;密切关注税收政策的最新动态,补充和完善教材等具体措施

[关键词]国家税收;教学;改革;对策

中图分类号:C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691x(2010)03

一、国家税收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重理论,轻实践

《国家税收》是经济类专业必修课中应用性较强的一门课程。但是,目前国家税收课程内容过分重视原理和结论,在教师讲课过程中,主要以理论讲授为主,缺乏应用性。同理论课程所占相当份额比较,实践教学环节由于缺乏实习基地而无法展开,甚至部分高校缺乏实践教学的完整计划和系统的教学指导大纲,凸现了我国实践教学的落后状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只是教师讲,学生听,照本宣科,强调理论,脱离实际,学生没有积极性。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实践能力缺乏,动手能力较差,市场竞争力弱。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就业压力日益加大的今天,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突出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值得深入思考和研究。

2、重知识,轻素质

由于受计划管理体制和精英人才培育理念的影响,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高校经济类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倾向采用了原苏联“又窄又专”的知识“填鸭”模式。然而,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逐步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过渡,“填鸭”模式的课程体系设置不利于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人才素质的综合培育。例如,“填鸭”模式的课程体系设置单一化、专业化,注重专业知识传授,与“宽口径、厚基础”的教学目标和人才需求不相适应,忽视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当前各高校国家税收课程,比较注意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教学中强调了国家税收的形式与流程,而忽视了培育学生对税收领域中现实问题的分析能力,削弱了学生未来的工作适应能力。

3、新税制,旧教材

我国传统的税收理论体系是根据计划经济的要求构建的,其历史性的作用不容否定。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原有的税收理论已难以回答不断涌现的税收新问题、新现象,也难以据此指导税收实践。尤其是,自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后,我国继续完善税制,分步实施了数次重大改革,如2005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从2006年起取消农业税;从2005年到2006年,国务院先后取消牧业税和屠宰税;2008年,国务院修订增值税暂行条例、消费税暂行条例和营业税暂行条例,初步实现增值税从“生产型”向“消费型”的转变,等等。但是《国家税收》依然沿用传统教程,没有能够及时补充和吸收新理论、新方法,教材缺乏前沿性内容,与现实税收环境脱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普遍反映课程太理论化、空洞化,缺乏实用性,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积极性。

4、新技术,旧方法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计算机性价比的不断提高,特别是九十年代以来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兴起,计算机应用已遍及各个角落,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工作方式产生巨大影响,课堂教学方法也必然受其影响。然而《国家税收》课程讲授大部分依然采用传统的“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方式,给教学效果产生重大影响。例如,在讲解税收理论和概念时,由于涉及内容多,而且基本上都需要通过实例才能让学生有比较好的理解,这就使得老师不得不将很大一部分时间花在板书上,真正用于讲解的时间少,或是讲解速度较快,严重影响讲课效果。在讲解具体的税收制度时,老师一般都是对着书本讲,内容枯燥无味,学生不愿听,不是睡觉就是开小差。

二、促进国家税收教学效果的对策

(一)改革教学内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国家税收》是一门实用性、操作性较强的课程,其教学过程中应大力推广现实案例教学,让学生从一开始就养成对现实观察、感受、思考的习惯,培养他们对商业的敏感、兴趣。例如,每一个税种都要配合案例进行讲解,讲解完后,还应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后作业以巩固学习效果。教师通过批改学生的作业,发现问题所在,并针对其薄弱环节,在课堂上再进一步讲解。同时,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主动关注现实,可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校内及周边的生产经营单位进行考察,在课堂上共同讨论这些单位经营范围是什么?应是哪些税种的纳税人?征税对象是什么?适用税率是多少?何时何地纳税?享受何种税收优惠?拜现实为师可以培养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兴趣、素养,使学生能主动地观察思考,能很好地适应当今经营管理教学的要求。

(二)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提高学生素质

在传统的国家税收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把事先准备好的讲义念给学生,学生学习不动脑筋,“上课记笔记,下课对笔记,复习背笔记,考试考笔记,考后全忘记”成了一部分学生的通病。如此培养出来的学生,不可能具备抓住新问题、运用新方法、提出新见解的能力,不可能具备良好的判断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也不可能具备打破旧框框而独辟蹊径、标新立异的勇气,更不可能具备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素质。因此,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是国家税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国家税收的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做学习的倡导者,和学生建立平等的合作关系。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国家税收教学内容包括三大部分:一是税收基础理论,二是中国税制,三是税务管理。这些知识都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现实中都有活生生的例子,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探索——发现”式方法,引导学生像科学家那样探求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灌输,通过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从而形成与当代科学发展相适应的知识结构。

(三)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手段现代化

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影响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因素,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我认为:在教学中可根据不同的内容应用各种教学方法,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比如,结合《国家税收》概念多、理论难懂的特点,充分利用多媒体图文声并茂、直观形象的优势,可以调节课堂气氛。学生一个共同的特点是对理论知识不大感兴趣,但一谈起课外信息,兴趣便会倍增。因此,对于《国家税收》这种概念多,理论难懂的课程,学生大多不爱听,所以课堂气氛往往较沉闷,讲课效果不好。如果这时能引入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则可以大大活跃气氛,再因势利导,可达到较好的理论教学效果。

然而,这时的多媒体只是一个调节剂,不是课堂教学的主导,度的把握非常重要。在内容的选择上,也不是随心所欲,毫无限制。教师应尽量选择一些与该课程或该专业相关的信息。比如,初学税收的人都很想知道实际生活中,税收工作是怎样进行的;也有许多学生结合社会上的税收筹划信息,很希望对这个行业有更多的了解。在发挥多媒体调节剂功能时,就可以引入这些资料,一方面调节了气氛,另一方面还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四)密切关注税收政策的最新动态,补充和完善教材

《国家税收》这门课程一个显著的特点是政策性、时效性较强,国家为实现特定的政治、经济、社会目的,会不断颁布和制定新的税收法律、法规、条例,原有的税收法律、法规、条例随之作废。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借助包括报纸、杂志、网络、电视等各种手段,密切关注税收政策的变化,把税收政策的最新动态给学生。所以,从事《国家税收》教学的教师,要时刻关心国家大事,经常登录中国税务总局网站,随时注意收集时事税收政策信息,以不断更新充实完善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视野,扩展学生知识面。

参考文献

[1]林众,冯瑞琴.多媒体教学中的认知机制[J].北京:教育研究,2006,(7);

[2]沈关祥.国家税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谢志明.对多媒体课件教学的优势与误区的分析[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06,(2)

[4]罗宏斌.国家税收学[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