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岁以上人群血清25羟维生素D2+D3总量水平差异及其与骨质疏松症关系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50岁以上人群血清25羟维生素D2+D3总量水平差异及其与骨质疏松症关系研究

崔静宋红

崔静宋红(贵州省骨科医院贵州贵阳550004)

【摘要】目的探讨50岁以上人群血清25羟维生素D2+D3总量水平差异及其与骨质疏松症关系。方法本次医学观察选取本院2012年1月至2013年01月之间收治的30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为观察对象,同时选择同期收治的100例骨密度正常者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观察对象血清25羟维生素D2+D3总量水平。3对照组观察对象血清25羟维生素D2+D3总量水平明显高于骨质疏松患者(P<0.05)。结论由本次临床研究结果可知,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的发生与其血清25羟维生素D2+D3总量水平存在直接联系。

【关键词】50岁以上人群血清25羟维生素D2+D3总量水平差异骨质疏松症

【中图分类号】R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6-0373-02

骨质疏松指的是一种以骨脆性增加、骨量减少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系统性骨骼疾病,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逐渐加快,骨质疏松在我国的发生率也呈现出了明显的上升趋势。维生素D和钙质的补充是临床上较为常用的一种骨质疏松临床治疗和预防方法。维生素D是一种十分重要的骨代谢调节激素,有助于钙质的系统以及骨密度的提高。对骨质疏松程度和维生素D水平之间关系进行探讨分析,有助于老年人骨质疏松基本的预防和治疗,其中,血清25羟是一种较为灵敏的维生素D水平反映指标。但是对于现行的骨质疏松症诊断主要依靠DXA骨密度仪进行评估,或是单纯以25OHD或1,25(OH)2D3来判断维生素D的营养状态,而对于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通过检测物质的质量与电荷比,同时检测血清中25OHD2、25OHD3及其总量的含量的方法用于筛查并诊断骨质疏松的临床诊断上几乎为零。由此可见,进行临床对比研究、通过具体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来衡量骨质疏松症,在当今开展临床试验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次医学研究对50岁以上人群血清25羟维生素D2+D3总量水平差异及其与骨质疏松症关系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医学观察选取本院2012年1月至2013年01月之间收治的30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为观察对象,患者年龄均在50岁以上,平均年龄为(68.5±13.5)岁。其中,男性131例,女性169例。15例患者数据无效,因而不计入实验范畴。136例维生素D缺乏,119例维生素D不足,30例维生素D正常,无一例维生素D过量。同时选择同期收治的100例骨密度正常者为对照组,两组观察对象其他临床资料对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本次临床研究选择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仪(美国AppliedBiosystems公司生产)以及德国和美国原装进口的试剂,对患者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D3及其两者总量水平进行检测,相关参数设置如下:离子源接口为100%有机相到100%水相;APCI大气压化学电离源:流量50至3000μl/min之间;ESI电喷雾离子源:流量1至2000μl/min之间;APCI和ESI离子源[1]。

四极、三级杆串联型质量分析器:最大扫描速率对于2400amu/s,定量范围为4*10,质量数稳定性小于0.1amu/12h,分辨率小于0.5amu,质量范围在5至3000m/z之间[2]。

ESI电喷雾离子源负离子:信噪比大于2000:1,50pg棉子糖m/z503>179;ESI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信噪比大于2000:1,1pg利血平m/z609>195。APCI大气压化学电离源:信噪比大于1000:1,1pg利血平m/z609>195[3]。

扫描方法:自动MS/MS和MS切换扫描、正/负离子快速切换扫描、混合扫描、多反应监测扫描、中性丢失扫描、母离子扫描、子离子扫描、选择反应串联质谱扫描、选择离子扫描、全量程扫描。

检测方法:使用液萃取的前处理方法进行相关项目检测,从血清中最大限度的提取出待测物,利用液相色谱法完全分离杂质与待测物,后通过串联质谱法实施定量和定性。

2结果

对照组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D3总量水平为(80.50±12.24)mmol/L,骨质疏松组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D3总量水平为(60.25±5.4)mmol/L,两组观察对象血清25羟维生素D2+D3总量水平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

3讨论

维生素D是一种十分重要的骨代谢调节激素,能够对钙和骨的内环境稳定性产生直接的调节作用,并会参与骨循环和骨形成过程。血清25羟维生素D2+D3总量水平是临床上较为常用的一种体内维生素D水平衡量指标。维生素D缺乏为血清25羟维生素D2+D3总量小于25nmol/L,维生素D缺少为25至50nmol/L,维生素D轻度缺少为50至75nmol/L,维生素D正常为大于75nmol/L,维生素D过量为375nmol/L以上。

本次临床研究结果证实,50岁以上骨质疏松患者的血清25羟维生素D2+D3总量水平明显低于正常水平(P<0.05),由此可知,血清25羟维生素D2+D3总量水平与骨质疏松的发生存在直接联系,积极补充维生素D是一种较为有效的骨质疏松临床治疗和预防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吴光驰.中国人群维生素D营养状况[J].中国妇幼卫生杂志,2010,1(1):51-52

[2]周波,王晓红,王松涛等.中国北方老人血浆维生素D水平的季节变化[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3,9(3):191-192

[3]王小敏,马志超,符生苗等.25-羟维生素D水平与骨碱性磷酸酶在佝偻病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263-3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