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诊断在判断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中的临床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核磁诊断在判断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中的临床价值

孔祥志

黑龙江省甘南县人民医院162100

[摘要]目的:探讨核磁诊断在判断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2月~2015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血管性痴呆患者30例为A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30例为B组,并选择同期健康老年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均给予核磁诊断,扫描、计算患者两侧海马体积、大脑左右径与颞叶沟回间距,进行比较分析。结果:B组海马体积显著大于A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颞叶沟回间距明显高于A组、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的临床判断上,核磁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核磁诊断;血管性痴呆;判断

老年痴呆是影响我国老年群体的重大疾病类型之一,且近年来,老年痴呆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血管性痴呆、阿尔茨海默病是老年痴呆的两种类型,在临床诊断中,准确区分两种疾病的难度比较大[1]。本研究选取我院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与健康体检者各30例,比较探讨核磁折断技术在判断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中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3年2月~2015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血管性痴呆患者30例,作为A组,男性16例,女性15例,年龄68~82岁,平均年龄(73.4±2.4)岁;阿尔茨海默病患者30例作为B组,男性14例,女性16例,年龄68~80岁,平均年龄(73.4±4.1)岁;同期老年健康体检者30名,男性18例,女性1例,年龄66~78岁,平均年龄(72.1±3.5)岁。三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上无明显差别(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患者核磁诊断均使用西门子3.0T核磁共振仪设备,给予患者行常规扫描及TOF-3D-MRA扫描,扫描过程中,三组患者设备参数、指标设置均相同[2]。根据Stoub等方法,测量并计算患者海马体积,根据每层海马构造分界标准,并参考相关计算方法,计算患者大脑左右径、颞叶沟回间距。比较三组颞叶沟回间距、大脑左右径与左右两侧海马体积[3]。

1.3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所有数据资料均采用SPSS14.0软件包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形式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形式表示,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三组左右侧海马体积比较B组左右侧海马体积明显小于A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A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1。

3讨论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加剧,我国老年人口数量逐渐增加,老年人口逐渐成为社会的一个沉重负担。同时,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饮食结构的改变,我国老年群体各种疾病的发病率也呈现上升趋势,老年人的整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4]。对于老年群体来说,老年痴呆为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对我国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正常生活均产生了不良影响。根据相关的统计资料,血管性痴呆与阿尔兹海默病为老年痴呆中的两种主要的、常见的两种类型。其中,在我国老年痴呆发病率中,血管性痴呆的发病率位居首位。

在临床症状上,血管性痴呆与阿尔兹海默病非常相似,因此在临床诊断中,仅仅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往往无法准确区分。随着临床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准确区分这两种不同的疾病,对于诊断越来越重要[5]。研究认为,在判断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中,核磁诊断技术有着理想的效果,可通过扫描与计算患者颞叶沟回间距、左右两侧海马体积,为准确区分两种疾病提供可靠的临床数据。本研究的结果显示:B组海马体积显著大于A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颞叶沟回间距明显高于A组、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与B组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在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的判断上,核磁诊断技术的效果显著,可为疾病的区分提供可靠的数据资料。

综上所述,老年痴呆中的血管性痴呆与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症状相似,往往无法准确区分。在临床诊断中,应用核磁诊断技术,通过扫描与计算患者左右侧海马体积、颞叶沟回间距,可为两种疾病的区分提供有价值的数据,值得在临床诊断与判断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段大兵.核磁诊断区分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的临床价值[J].医药论坛杂志,2015,23(04):168-169.

[2]郭军英,韩翠丽,周洪涛,赵立杰.不同量表对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在认知功能与精神行为鉴别中的价值[J].河北医药,2014,11(09):1330-1332.

[3]纪东旭.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的嗅觉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4.

[4]薛忠元,葛纪,宋洋.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及精神行为特点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3,23(02):157-160.

[5]朱宁,刘合玉,关方霞.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特征比较[J].河南医学研究,2013,15(05):699-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