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髋关节置换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胫骨折的系统评价

/ 2

半髋关节置换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胫骨折的系统评价

党熙亮杨小勇张建

党熙亮杨小勇张建

陕西省渭南市中心医院骨二科(陕西渭南714000)

【摘要】目的:分析并比较在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半髋关节置换与全髋关节置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0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股骨颈骨折行关节置换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性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全髋关节置换组(n=30)和半髋关节置换组(n=30),就两组患者的翻修率、假体脱位发生率、切口感染率、髋关节功能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进行综合性比较。结果:经过系统的治疗及资料整合,在全髋关节置换组与半髋关节置换组在髋关节功能评分、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上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翻修率、假体脱位发生率和切口感染率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治疗中,全髋关节置换术较之半髋关节置换术虽然对患者造成的创伤更大,手术所花费的时间和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也更大,但是髋关节功能却明显优于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而且该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因此,在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治疗中除去患者无法耐受或其他特殊原因的影响以外,应该尽可能采取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半髋关节置换;全髋关节置换;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68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6194(2015)01-0081-02

【Abstract】Objective:toanalyzeandcompareintheclinicaltreatmentofpatientswithfemoralneckfracture,halfahipreplacementandtheclinicaleffectoftotalhipreplacement.Methods:selectourhospitalinOctober2011~December2013admittedduringtheperiodof60patientswithfemoralneckfracturelineofjointreplacementastheresearchobject,withthemethodofrandomgroupingpidedthepatientsintototalhipreplacementgroup(n=30)andhalfhipreplacementgroup(n=30),twogroupsofpatientshadrenovationrate,incidenceofprosthesisdislocation,incisioninfectionrate,hipsurgerytimeandintraoperativebloodlossandcomprehensivecomparison.

【keywords】thefemoralneckfracture,hipreplacement,totalhipreplacement,clinicaleffect

结合已有的临床研究资料来看,股骨颈骨折可以说是骨科中一项相当具有治疗挑战性的疾病,从当前的临床研究来看,关于该疾病的治疗和结果都存在着许多还没有能完全解决的问题[1]。该疾病多见于老年人群,临床上所适用的方法也有很多种;GradenI,II型[2]股骨颈骨折一般情况下多采用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3],但是依旧有无法早期负重、骨折不愈合和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4],相当一部分患者还需要进行第二次手术,当前在治疗III型和IV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半髋关节置换或全髋关节置换术是使用率最广的方法,其临床优点为: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可以让患者早期活动;但是界内关于这两种方法依旧存在着一定的争议;基于此,我院将以实例研究的方式为切入点,深入探讨并分析这两种治疗方法在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研究取得一定的收获,现将研究过程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0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股骨颈骨折行关节置换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选标准:(1)患者有能力接受术后随访;(2)无精神疾病具备正常沟通与交流的能力;(3)发病前患者意识基本清晰;(4)患者骨折前具备独立行走的能力;(5)排除病理性骨折的患者;(6)骨折类型属于GardenIII型和IV型[5]。其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38例,患者平均年龄(55.7±4.1)岁;其中50例患者合并有慢性肺部疾病、关性病、糖尿病和高血压;采用随机性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平均分为全髋关节置换组(n=30),其中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18例,平均年龄(53.9±2.9)岁;半髋关节置换组(n=30),其中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20例,平均年龄(54.4±3.1)岁;对于研究中合并有内科疾病的患者,在资讯相关科室医生会诊并治疗后再进行手术治疗;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全髋关节置换组(n=30)所选用的假体中主要包括: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6例,混合型全髋关节置换(骨水泥型股骨假体柄+非骨水泥型髋臼杯)11例,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13例;半髋关节置换组(n=30)所选用的假体中主要包括:采用单极人工股骨头置换14例,,均采用非骨水泥型股骨假体柄;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16例。其中非骨水泥型股骨假体柄17例,骨水泥型股骨假体柄13例。

1.3疗效评定标准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对两组患者术后的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价(具体分为优、良、差三个级别);比较两组患者假体翻修率和切口感染率。

1.4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加以分析,使用(?x±s)表示本实验的计量资料,并应用配对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对比

经过记录并将资料整合,全髋关节置换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77.5±12.1)min,半髋关节置换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51.5±7.8)min,组间比较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全髋关节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557.6±58.3)mL,半髋关节置换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297.2±48.3)mL,组间比较差异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参见表1。

3讨论

结合临床研究来看,股骨颈骨折是临床上发生率相对比较高的一种骨折类型;就一般情况而言,除去有比较明显的手术禁忌症外[6],这类患者都需要通过外科手术进行治疗,但是其中关于半髋关节置换和全髋关节置换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结合本次研究来看,半髋关节置换术肃然近期治疗效果比较好,而且手术的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也明显占优,但是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不及全髋关节置换术,因此,如果患者的年龄比较大、平时的运动量相对比较低或者预计寿命在<5年的患者,我们建议采用半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另外,本次研究还体现出了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优点,主要包括:手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术后疼痛发生率少而且程度相对较轻[7],根据已有的研究资料来看,使用该方法进行治疗的股骨颈骨折患者出现髋臼软骨磨损及股骨头中心脱位的可能性比较低,使用的寿命也更加长,翻修率也非常的低;本次研究中全髋关节置换组共计30例患者经过术后随访,需行全髋翻修的患者仅有1例(数据略低于相关文献记载,可能与研究所选取的病例较少有一定的关联),但是该方法相比于半髋关节置换术的不足之处在于: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更大,所需的费用更高[8],手术操作对专业技术的要求更高,因此,我们建议该方法适用于年龄相对更为年轻或预计生存期比较长的的患者使用。

综上所述,在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半髋关节置换与全髋关节置换均有一定的临床价值,选择的观点更多的应与患者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根据患者的年龄、活动量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才能保证方法的合理性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陈江涛.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系统评价[D].新疆医科大学,2012,3(12):1109-1110.

[2]廖亮.全髋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系统评价[D].广西医科大学,2011,3(12):676-678

[3]李志强.髋关节表面置换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比较[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4(12):138-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