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2-12
/ 2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黄耀龙

黄耀龙广西柳州市融安县人民医院545400

摘要:目的对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对30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肝硬化组和慢性乙肝组相比,重度慢乙肝与轻中度慢乙肝相比,HBeAg阴性所占比例明显上升,HBeAg阴性的平均年龄明显高于HBeAg阳性的平均年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可比性(p>0.05)。肝癌组与慢性乙肝组相比,HBeAg阴性所占比例明显上升;肝癌组与肝硬化组相比,HBeAg阴性所占比例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性差异,有可比性(p<0.05)。结论: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更易进展为肝硬化、肝癌以及慢性肝功能衰竭。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阴性;慢性乙型肝炎;基础;临床研究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是具有极高病死率和肝癌发生率的疾病,其相对于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在治疗效果和药物疗效上效果不明显,且该病的发生人数也在逐年增加,相对在地中海区域的发生人数较多[1],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生在世界已经引起整个医学界的重视,具体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文选取的30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均于2009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所有患者的临床分型诊断标准为《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且经《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的关于HBeAg阴性诊断标准诊断后,排除合并甲肝、丙肝、戊肝的感染可能性。其中男性80例,占80%,女性20例,占20%,140例轻-中度慢性乙型肝炎,83例重度慢性乙型肝炎,27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20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30例乙肝后肝硬化并发肝癌,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后第2天进行空腹采血。

1.2检测试剂与方法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的检测所用试剂为雅培试剂,来源于上海科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检测方法为微粒子酶免法,所有操作应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并依据说明书要求作出阴性或阳性的结果判断。

1.5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X2检验计数资料,以P<0.05为统计学意义标准。

2结果各种慢性乙型肝病患者HBeAg阴性所占比例和各年龄段的分布情况具体见表一。由表一可以看出,肝硬化组和慢性乙肝组相比,HBeAg阴性所占比例明显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可比性(p>0.05)。肝癌组与慢性乙肝组相比,HBeAg阴性所占比例明显上升,具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组与肝硬化组相比,HBeAg阴性所占比例明显提高,具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慢乙肝与轻中度慢乙肝相比,HBeAg阴性所占比例明显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可比性(p>0.05)在年龄分布上,HBeAg阴性的平均年龄明显高于HBeAg阳性的平均年龄,但无显著性差异,无可比性(p>0.05)。

表一各种慢性乙型肝病患者HBeAg阴性所占比例和各年龄段的分布情况

3结论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是HBV核心抗原的成分,HBeAg是乙肝病毒复制的指标,其阳性提示乙肝病毒复制活跃,病毒载量高。当HBeAg转为阴性或同时伴有抗-HBe转阳时,往往伴有病毒载量的下降和肝功能的好转。但也有一些病人在出现HBeAg转阴后仍然保持病毒的活跃复制,病毒的载量和肝脏的炎症活动度仍然很高,这类病人即称为HBeAg阴性慢性乙肝[2.4]。

由本文可以看出,慢乙肝组:HBeAg阴性病例所占比例为50%左右,肝硬化组:HBeAg阴性病例所占比例为60%,肝癌组为90%,随着慢乙肝向肝硬化、肝癌的过度,患者年龄也在逐渐增大,HBeAg阴性病例所占比例数也逐渐提高,可以得出HBeAg阴性慢乙肝是慢性乙型肝炎更为严重的进展阶段。

由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向肝硬化、肝癌的进展需要很长的时间,特别是HBeAg阴性肝癌患者平均年龄54岁,而HBeAg阳性肝癌患者平均年龄45岁,两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HBeAg阴性较HBeAg阳性更易发生肝癌。由以上资料可以看出,重症肝炎HBeAg阴性患者所占比例51.81%,明显高于HBeAg阳性所占比例37.74%,两组有显著性差异,有可比性(p<0.05)。由于HBeAg阴性慢乙肝由于缺少分泌型HBeAg的保护,因此极易转化为肝硬化甚至肝衰竭[5]。

相关研究表明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DNA载量高,分泌型HBeAg作为一种免疫调节因子,对HBV感染的免疫具有一定的耐受性,因此此类患者不易出现免疫清除和肝细胞炎症、坏死,但当患者HBV前C区发生突变,或突变株完全代替野毒株时,HBeAg产生较少或不能产生,从而失去了对HBeAg的免疫调节,从而使患者表现为HBeAg阴性、HBV-DNA阳性,被称之为难治性肝炎[6-8]。临床上对肝炎的分型为反复发作型,表现为HBV-DNA升高后,ALT升高,但均可自行恢复,但以后的非活动期持续时间不一。(2)疾病持续型,表现为平均ALT水平高于正常3-4倍,不能自发缓解,(3)疾病持续伴有恶化型。综上所述,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更易进展为肝硬化、肝癌以及慢性肝功能衰竭,对对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行分析探讨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丁向春,马丽娜,张栩.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基础与临床研究[J].临床荟萃,2006,21(22):1664-1667.

[2]贾继东.乙型肝炎e抗原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5,13(7):539..

[3]杨建功,黄兵,钱健帮,何小峰.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阴性慢性乙型肝炎预后的临床分析[J].中华创伤杂志,2003,19(6):414-416

[4]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华肝脏病杂志,2011,19(1):13-24.

[5]张敏,常绍杰,貌盼勇.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结构,功能及变异的临床意义.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2007,34(1):53-54.

[6]《中国医药导报》杂志医药教育栏目征稿[J].中国医药导报,2006,3(26):157.

[7]周秀莲,周媛婷.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与干预研究的进展[J].医药产业资讯,2006,3(20):149-150.

[8]王怀莲,岳枫.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在乙肝五项常见模式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医药导报,2008,5(33):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