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文化”背景下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的构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家文化”背景下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的构建

莫璟怡

中山市嘉和德投资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广东中山528400

摘要:“家文化”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本文首先对“家文化”的核心内涵进行定义,并将这种重要的文化理念融入到现代企业管理之中,来分析“家文化”对于企业的影响,并提出笔者自己的体会与建议,旨在把“家文化”与企业管理结合起来,促进员工的自我激励,推进企业的发展壮大。

关键词:企业管理;企业文化建设;家文化;激励机制

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一套的身份,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和其他形式,对企业经济生活、政观念、信念、价值和行为准则及由此形成的行为模式。当前,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步表现为企业文化的竞争。在中国的诸多文化现象中,凝聚力最强的,最普遍能被中国人所接受的可能就要数家文化了,企业是一个放大了的家庭,在这个充盈着“家文化”的大家庭中,员工自然而然成为家庭的一员,不断进行自我的激励,努力为这个大家庭的发展壮大做出自己的贡献。因此,“家文化”也逐渐成为企业文化建设中一个具有独特性、富有吸引力的研究方向。

1企业“家文化”的内涵与意义

在现代企业管理实践中,怎样才能更好地开展员工激励,充分发挥员工在企业各项经营管理中的参与度和贡献度,是人力资源管理中不可回避的问题。笔者认为,只有不断加强工作认识,真正意识到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以文化观念和亲情纽带引领工作,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谈到员工激励,最为常见的方法是绩效激励。西方企业依据其所奉行的契约诚信已然设计出成型的企业绩效激励管理体系,但中国的法治化进程晚于西方,契约至上的文化自觉尚未形成,故不能简单照搬西方企业的管理模式。在中国的悠久历史传统中,“家族文化”及其衍生出的伦理规范与道德法则占据主导地位。中国人“家庭”观念的积淀,已经渗透到政治、经济、社团和企业等各个社会层面。企业“家文化”概念正是在中西方文化的交织和碰撞中,越来越受到企业管理理论者与实践者们的重视。

“家文化”是企业和员工共同创造的,由企业的文化、愿景、宗旨、使命和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等共同构成的一种文化,旨在达到沟通情感、交流思想,营造团队协作、积极向上的企业氛围。“家文化”的内涵可以概括为两个层面。从企业的层面分析,“家文化”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种特殊的工作方式,主要通过与员工的定期沟通交流和组织活动,增进企业与员工之间的良性互动。从员工的层面分析,员工希望在工作当中成长,更多地感受到企业的温暖,愿意把企业当做自己的家庭。“家文化”使企业建立起一种企业帮助员工、员工依托企业的良好氛围。

2企业“家文化”与员工自我激励之间的关系

自我激励是人力资源开发的一种重要形式和必要补充,传统意义上的人力资源外部激励往往注重客观的绩效指标而容易忽视个体的内在需求,从而缺乏对个人主观能动性的调动,所以单纯的人力资源外部激励必须与自我激励相结合。

自我激励是挖掘人力资源潜力的重要手段,通过自我激励,可使人们对符合工作目标的情感、意志、行为予以支持和强化,对不符合工作目标的意识、欲念和冲动则予以约束和归化。其作用在于通过激励和引导,弘扬人的主体性,促进人们体力、智力的充分发展,最终实现人力资源的全面发展。

企业“家文化”既倡导人人地位平等、享有民主、享有教育培训、享有劳动报酬的平权观念,又提出了在其位谋其责尽其力,共同发展生产力、共同推动生产关系,实现企业发展目标的管理理念。企业“家文化”的民主思想和价值理念体现了员工权利与义务的对等,它与人力资源激励开发在初衷和目的上都是一致的,都要求员工以主人翁的精神建设家园,创造价值,共享成果。随着“家文化”思想在企业管理中不断渗透,“家文化”理念与人力资源的思想渐渐融为一体,逐步实现由刚性的外部激励向柔性的文化培育转化。同时,员工对“家文化”理念的认同和践行,会对企业经营管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3企业“家文化”的培育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人们对“家文化”的认识和形成也是一个由浅到深、反复实践的过程。笔者认为:企业需要建立伦理诚信与契约诚信相互支撑的管理体系,吸收契约管理、绩效激励的优点,同时注重人性管理与情感关怀,营造“家文化”氛围,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鼓励员工的价值创造,最终以“家文化”氛围促进员工自我激励、自我成长。构成“家文化”的元素,主要有四个方面,即和谐文化、亲情文化、责任文化、创新文化。

“和谐”是家文化的本质属性,也是家文化追求的理想境界。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和谐,不仅要有形式上的安全稳定,更要有“君子和而不同”的包容心态,使员工个性适应企业发展需要,在共同的愿景追求下形成内部合力。

“亲情”是家文化的鲜明特征,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如果将企业和领导者比作“家长”,在强调等级观念、树立领导权威的同时,也要真心关爱家庭成员,保障员工的民主权利,员工也要对企业常怀感恩之心。

“责任”是家文化的历史担当,更是企业兴衰发展的血脉传承。员工与企业签订的劳动合同不仅有经济属性,更有人身属性。员工真正以企业为家,有了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企业的宗旨、使命和愿景才能继承巩固,企业精神才能不断弘扬,企业才得以长远的生存发展。

“创新”是家文化的核心动力,是企业提升外部竞争力、员工生存发展的根本。企业为员工提供广阔的成长空间,建立学习型组织,帮助员工学习适合自己的各种技能,实现员工的职业生涯目标。开展头脑风暴,激发员工的创新性思维,充分吸纳并运用员工的合理化建议,转化为经济效益。

4营造“家文化”氛围对自我激励的促进

人的行为与环境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企业环境对员工的行为具有很强的导向和约束作用,员工对于企业环境的态度,分为被动适应和主动营造两种。在浓厚的“家文化”氛围下,员工特别是青年员工,往往会被激发出更大的主观能动性,实现自我激励、自我提升。

一是视企业为家庭,形成积极向上心态。心态决定命运,心态能使人成功,也能使人失败,只有在健康积极的心态下,自我激励才能实现。亲情关爱是建设基层家文化的情感纽带,职工对企业的归属感,源自于对基层这个家的归属感。员工应视企业为家庭、视同事为亲人,树立“大家庭”的理念;同时还应了解企业的发展历程,学习企业的先进人物事迹,以积极心态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

二是把公事当家事、提高工作执行率。遇到棘手的问题时,员工既要有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又要秉持简单法则将压力进行分解。员工应通过合适的途径、合适的方式向领导汇报、向同事请教,探索解决处理的最佳方案,并借此积累工作经验。很多工作具有较强的规律性,员工应提前做好前期基础工作,总结工作规律,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员工通过成功解决矛盾问题,能提升工作中的成就感。

三是视同事为家人,形成互帮互学团队氛围。学习型组织的建设,能引导每一名员工成为知识型个人。员工把企业看成是自己的家,看成是自己成长的地方,积极参与企业举办的知识讲座、课题小组等活动,既能走上讲台当好老师,又能学会倾听当好学生,让创新热情互相感召,让创新成果互相完善,最终转化为企业核心竞争力。

四是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员工与企业共成长。企业为青年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帮助青年员工树立一个积极的自我意象。正如一个家族的发展会经历低谷、成长、顶峰和衰退期,在各个时期家庭成员都有自己的历史使命和角色定位。在企业的发展历程中,有为青年更应该在充分认知的基础上,将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与企业发展紧密结合,在内心深处寻找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家”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范畴,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提倡家文化、重视“家文化”。但是,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很多企业提倡家文化,只是把家文化作为一个美丽的词汇来引用,并没有界定清楚它的内涵与外延。在企业的实际管理之中,管理人员要以"家文化"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提高精细管理内涵发展的能力,注重培育员工队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增强受管人的文化底蕴和厚度,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归属感、幸福感、自豪感,以实现员工的自我激励,提高企业效益。

参考文献:

[1]姜越宇,朱祖平.企业中家文化的内涵与外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0(06)

[2]王珠.浅析“家文化”对企业的影响——基于组织行为学的视角[J].商.2014(39)

[3]李翠萍.建设“家”文化推进企业民主管理[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3(Z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