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护理体会

/ 3

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护理体会

胡咏梅梁红梅

胡咏梅梁红梅

(四川省仁寿县人民医院四川仁寿620500)

【摘要】方法:回顾性分析近3年100例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病人的密观察病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积极预防并发症。结果:100例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病人中,康复出院78例,好转17例,死亡5例。体会: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机体呈高代谢、高分解状态,常处于负氮平衡,导致病人营养失调,免疫功能下降,组织修复能力差。科学严密的观察和完善的护理措施,对保证颅脑损伤病人的抢救,减少并发症,改善其预后和生活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颅脑损伤;病情观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6194(2015)01-0010-02

【Abstract】methods:aretrospectiveanalysisfornearlythreeyears,100casesofsevereclosedcraniocerebralinjurypatients,closeobservationofdiseasetakecorrespondingnursingmeasures,activepreventionofcomplications.Results:of100casesofsevereclosedcraniocerebralinjurypatients,78patientswererecovery,improvementin17cases,5casesdied.Experience:severecraniocerebralinjurypatientsbodywentintoastateofhighmetabolism,decomposition,ofteninanegativenitrogenbalance,causingpatientsmalnutrition,immunefunctiondecline,tissuerepairabilityispoor.Sciencecloseobservationandnursingmeasures,toensuretherescueinthecraniocerebralinjurypatients,reducethecomplicationsandimprovetheprognosisandqualityoflife,hasanimportantsignificance.

【Keywords】craniocerebralinjury;Observation;nursing

重度颅脑损伤是外科急诊的常见病,特点是发病突然、病情急重、复杂多变、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因此医护人员必须严密观察患者意识、瞳孔、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的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颅内压增高及脑疝的发生,做好基础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这对颅脑损伤病人的生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现将100例颅脑损伤手术后病人的观察与护理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100例颅脑损伤手术病人中,男72例,女28例;年龄6岁~80岁,平均42.5岁,其中14岁~60岁80例。致伤原因:交通事故69例,坠落伤12例,打击伤16例,摔伤12例,锐器伤5例,爆炸伤3例。损伤类型与部位:脑内血肿18例,硬膜外血肿19例,硬膜下血肿20例,广泛脑挫裂伤45例,合并有或单纯性脑干损伤5例,外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8例。出现的并发症:肺部感染15例,消化道出血9例,水电解质紊乱4例,肾功能不全3例,泌尿系感染4例,颅内感染1例,糖尿病4例,口腔感染6例。

1.2结果

本组病人康复出院78例,好转17例,死亡5例。

2临床观察

2.1意识状态

意识状态的改变提示病情的轻重,颅脑损伤病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护士可通过对话、痛觉刺激、睁眼情况判断病人意识障碍程度。如病人突然安静、昏睡,提示病情恶化,或因用镇静剂、抗癫痫药物;如深昏迷病人出现吞咽反射、躲避动作或意识转为清醒,提示病情好转。通过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可以做出客观评估,本组100例颅脑损伤病人GCS评分≤8分,其中有中间清醒期者18例。

2.2肢体运动改变

偏瘫32例,肌张力增高70例,去大脑强直发作10例,锥体束征阳性者62例,癫痫发作8例,损伤后休克4例。

2.3瞳孔变化

瞳孔是反映颅脑损伤病情变化的指证之一,急性期15min~30min观察1次,并认真做好记录,以便观察比较。有瞳孔变化者95例,其中9例无法观测瞳孔变化;一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30例;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4例。

2.4生命体征变化

通过对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的观察可以有效判断病情变化。观察中如出现血压上升,脉搏缓慢而有力,呼吸缓慢而深,提示颅内压增高,应警惕颅内血肿或脑疝早期。当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细弱,心跳减弱,呼吸减慢而不规则,提示脑干功能衰竭。枕骨骨折的病人,突然发生呼吸变慢或停止,提示枕骨大孔疝的可能。如出现高热、深昏迷,表示丘脑下部受损;中枢性高热或体温不升,提示有严重颅脑损伤;体温逐渐升高且持续不退,提示继发感染的可能。

2.5心肺功能变化

重型颅脑损伤对心脏、肺功能的影响也很明显,伤势越重心电图异常发生得越早,病死率越高,所以严密观察心电图变化,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可早期保护心脏,防止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

2.6机体出入量观察

颅脑损伤病人多使用脱水药物,其中尿量观察可判断降低颅内压的效果,观察病情变化及有无出现并发症。护士应准确记录24h出入量。如应用20%甘露醇250mL后,4h应有尿量500mL~600mL,若平均每小时尿量<60mL,则说明降压效果不佳,或病人有严重脱水。应用2h~4h无尿排出,应考虑是否有尿潴留或合并肾衰竭。对尿量减少的病人,要及时寻找病因,及时报告医生,既要防止过量输液引起或加重脑水肿,又要保证液体的输入量。

3护理

3.1呼吸道护理

加强口鼻护理,彻底清除口腔及呼吸道分泌物、呕吐物、血液等[1]。2h翻身、叩背1次,吸痰时动作要轻柔,头偏向一侧,痰液黏稠可雾化吸入,同时在吸入液中加入庆大霉素,温度一般在32℃~34℃,湿度45%~65%,保持呼吸道通畅,有效预防坠积性肺炎的发生。对呼吸道分泌物多而不能排出者,宜尽早进行气管切开术,并做好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以无菌吸痰管吸出套管内的痰液,也可将沐舒坦15mg加入生理盐水50mL稀释后以每小时2mL持续泵入气道,稀释痰液便于吸出。同时指导家属为病人加强营养,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以增强机体抵抗力。

3.2管道护理

认真做好各种引流管的护理,预防颅内及泌尿系统、肺部感染。保持引流管通畅,若切口处有较多渗出物,而引流量较少,应及时检查是否发生引流不畅。严格记录引流物的颜色、量及性质;若有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检查处理。保持引流管周围部位的清洁干燥和引流管密闭,及时处理引流液,引流装置应始终处于切口部位以下,以防引流液逆流引起感染。

3.3维持脑组织灌流,避免颅内压骤升

3.3.1体位

将病人床头抬高15°~30°,取仰卧位,利于颅内静脉回流和减轻脑水肿,持续或间断吸氧,改善脑缺血,降低血流量,减轻脑水肿,在使用脱水药物治疗的同时必须控制液体入量,维持出入液量平衡,注意补充电解质并调整酸碱平衡,使每日尿量>600mL。做好病人的皮肤护理,1h~2h翻身1次,并按摩受压部位,保持床单清洁,预防压疮。

3.3.2降低体温

重型颅脑损伤后,由于脑血管自身调节功能障碍、颅内压增高、高热、呼吸功能不全、休克等多种因素造成脑组织缺氧,导致脑损害。早期采取亚低温治疗,降低脑组织耗氧量是降低颅脑损伤病人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的主要治疗措施[5]。在治疗过程中,凡体温高于39℃以上者,应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以降低脑的耗氧量,缓解脑缺氧,减轻脑水肿。若物理降温无效、中枢性高热、原发性脑干伤、严重脑挫裂伤的病人要早期采取冬眠疗法(全身衰竭、休克、老人、幼儿、严重脑血管病病人禁用)。

3.4泌尿系统护理

颅脑损伤的病人常有尿潴留、尿失禁,细菌易从尿道外口侵入尿路,引起泌尿系统感染。预防措施是保持会阴部清洁,留置尿管时要严格无菌操作,动作轻柔,避免损伤尿道黏膜。对于长期留置尿管的病人应每周更换导尿管1次,每天换尿袋1次,会阴护理2次。引流管和引流袋应放置在膀胱水平位置以下,防止尿液反流,发生尿路感染。

3.5心理护理

颅脑损伤对病人来说是一种突如其来的身心创伤,恢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大多数病人和家属会感到恐惧和紧张,因此做好心理护理十分重要。

4体会

重度颅脑损伤是外科急诊的常见病,伤势重、病情急、变化快,如果抢救不及时,往往会造成病人死亡。因此医护人员必须严密观察患者意识、瞳孔、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的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颅内压增高及脑疝的发生,做好基础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积极配合医师分秒必争抢救治疗,这对颅脑损伤病人的生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机体呈高代谢、高分解状态,常处于负氮平衡,导致病人营养失调,免疫功能下降,组织修复能力差。科学严密的观察和完善的护理措施,对保证颅脑损伤病人的抢救,减少并发症,改善其预后和生活质量,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100例颅脑损伤病人护理工作的回顾总结分析,在救治颅脑损伤病人过程中护士应有预见性。由于病人伤势重、病情变化快,护士应该通过对病人病情的严密观察,做出正确的评估,预见病情的动态趋势,采取的护理措施要有针对性和准确性。颅脑损伤病人病情复杂,护士应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病情的发展和许多体征的出现,要求护士具备快速反应能力,为病人的急救赢得宝贵的时间;在抢救过程中,护士必须始终保持冷静的头脑,确保各项措施到位,操作准确,把握好时间。治疗颅脑损伤的病人是一个综合过程,应确保对颅脑损伤病人的治疗过程中每个阶段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从而使各项治疗、护理措施得到全面的实施,有效预防和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洪素风.重型颅脑损伤急性期亚低温治疗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2001,16(12):723.

[2]邓婉娣.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护理[J].护理研究,2009,23(9C):24792480.

[3]李佳薇,董爱琴.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及护理[J].护理研究,2007,21(5C):.1346.

[4]王爱群,单晓丽.重型脑损伤早期持续滴注法鼻饲的效果探讨[J].当代护士,2007(2):5859.

[5]沈梅芬,张海英,李月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鼻饲并发症原因及防治[J].苏州大学学报,2002(6):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