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全身麻醉与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的麻醉效果比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2
/ 2

单纯全身麻醉与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的麻醉效果比较

唐仁盘

(成都新华医院麻醉科四川成都610066)

【摘要】目的:对比观察单纯全身麻醉与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的麻醉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于我院治疗的80例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对照组予以全身麻醉。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期间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及两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麻醉苏醒时间。结果:手术结束时、拔管时实验组患者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及麻醉苏醒时间均较对照组短,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全身麻醉相比,腹腔镜子宫切除术行硬膜外麻醉联合全身麻醉效果更佳。

【关键词】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

【中图分类号】R6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9)20-0092-01

腹腔镜手术凭借其创伤性小、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在妇科疾病的诊断和手术治疗中得到广泛的应用[1]。选择适宜的麻醉方式对于手术的成功与否及能否减少对患者伤害性刺激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2]。本研究旨在比较单纯全身麻醉与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7月—2018年6月于我院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具有妇科腹腔镜手术指征,且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均处于Ⅰ~Ⅱ级之间;排除伴有严重心、肝、肾等系统疾病或伴精神障碍者及对本研究所用麻醉药物过敏者。将8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患者平均年龄(42.6±6.5)岁,平均体重(61.5±9.5)kg。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38.6±8.1)岁,平均体重(64.5±12.1)kg。两组患者年龄、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于入手术室前30min肌内注射硫酸阿托品;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对其心率、心电、血压及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开放静脉通路。

实验组采用全身麻醉结合硬膜外麻醉方案,对照组采用单纯全身麻醉方案。实验组患者进行硬膜外穿刺,体位为左侧卧位,以L1~2为穿刺点,用1%利多卡因2ml局部麻醉后行硬膜外穿刺,穿刺成功后,向头侧置管待回吸无血及脑脊液后固定导管改平卧位,予以1%利多卡因3ml,观察5min有无脊麻症状,再注入0.4%盐酸罗哌卡因6ml,麻醉平面控制在T7~L3;两组患者全身麻醉诱导均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6mg/kg、瑞芬太尼4~6ng/ml,丙泊酚4~6μg/ml,同时TCI靶控输注维库溴铵0.1mg/kg,麻醉诱导3~5min后行气管插管,并接通麻醉机。于手术开始后实验组患者硬膜外注入0.375%罗哌卡因10ml,依照手术实际时间每小时追加0.4%盐酸罗哌卡因5~8ml。两组全身麻醉维持均给予患者3~4μg/ml丙泊酚和4~6ng/ml瑞芬太尼TCI靶控输注,并每间隔45min追加维库溴铵2mg,随后于患者手术进腹前追加舒芬太尼0.2μg/kg。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T0)、麻醉诱导后(T1)、手术结束时(T2)、拔管时(T3)等时间点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同时统计两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及麻醉苏醒时间,以评价两组的麻醉效果。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血流动力学

T2、T3时,实验组患者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P<0.05),见表。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麻醉效果

实验组患者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及麻醉苏醒时间均较对照组短[(4.5±0.8)minvs(8.4±1.2)min;(7.1±2.4)minvs(13.3±2.7)min;(8.2±2.1)minvs(15.5±3.2)min],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腹腔镜手术是一种将电子、光学等先进设备应用于妇科临床手术的实践典范,具有创伤性小、安全性好、恢复性好、并发症少等优点[3]。腹腔镜手术为妇科患者增加了手术选择的机会,也是在外科手术向微创方向发展下的必然趋势[4]。虽然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创伤面积更小,但在手术过程中患者仍会出现机体应激反应,可能引起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血糖升高等应激反应[5]。应激反应一旦过度,会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引起一系列的并发症。

在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患者在T2、T3时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表明了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对患者血流动力方面影响更小,患者应激反应更小,安全性更好;同时实验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出气管导管时间及麻醉清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提示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明显缩短了麻醉时间。

综上所述,与单纯全身麻醉相比,腹腔镜子宫切除术行硬膜外麻醉联合全身麻醉效果更佳,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鲁晓梅,蔡迪盛.单纯全身麻醉与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对妇科腹腔镜患者麻醉效果的比较[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4,24(21):106-109.

[2]程富国.全凭静脉麻醉与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比较[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23):103.

[3]木若文,木若南,华莹.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的临床分析及预防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24):6047-6048+6157.

[4]王永红.探究不同麻醉方法下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的临床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4,9(30):71-72.

[5]胡佳,李有长,徐茜.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与单纯全身麻醉对妇科腹腔镜手术的麻醉效果比较[N].中国医药导报,2016,13(2):129-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