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管理学职能理论的配电网网格化工程管理方法研究与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基于管理学职能理论的配电网网格化工程管理方法研究与应用

曹波

(国网浙江玉环市供电有限公司浙江玉环317600)

摘要:网格化的配网规划模式按照由上而下的模式进行,根据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开发深度的地块进行分类,并结合典型的负荷预测模式开展预测工作。配电网是电网工程中的重要电力环节,服务对象是用电客户。所以,在整个建设中要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和社会满意度。本文首先分析了配电网网格化工程运行现状,进而对整个管理体系进行分析和研究,最后在配电网网格化工程的应用和管理中提出建议。

关键词:配电网;网格化;工程管理

为了更好的实现配电网企业的发展目标,发展更为安全、与时俱进的配电网络设施和相配套的电网企业就需要有一支可以协作的团队、先进的技术和良好的管理模式。管理环节作为中间一个重要的环节是企业实现良好发展的重要保证。为此,充分利用管理学职能理论知识,坚持技术管理的服务宗旨充分利用自动化写、信息化技术平台构建配网网格化管理体系,实现超一流电网运行模式。

1配电网网格化工程管理体系

1.1配网运行网格化管理简述

伴随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对于电力的需求也是越来越高。同时,对于电力的综合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电网运行管理以及供电服务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更好的保证配网运行的管理以及服务效果,提高供电的可靠性,以网格化的配网管理体系为目的,根据现阶段的实际运行情况探索出构建配网运行网格化的管理体系。

1.2配网运行网格化建设基本原则

配网运行的网格化建设有几点基本原则需要遵循。第一,保证配网故障处理工作的高效、快捷。在探索配网运行管理的过程中对于故障抢修和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采集负控管理系统融合起来实行信息共享机制,保证配网故障处理的高效、快捷。满足用户对的需求[1]。第二,合理划分抢修的范围。根据现有的人员进行合理的分组,改变运行的模式争取做到各个环节工作的协调统一,配置抢修班保证配网运行管理以及故障抢修体系高效运转模式。第三,故障处理流程在管理机制内合理选择,最短的时间确定范围,及时告知停电信息同时缩短抢修的时间,快速恢复正常用电。

1.3配网运行网格化运转机制

配网运行网格化管理机制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平台,在平台上对其进行统一的指挥和调配,实现常态化配网运行监控和故障处理机制。充分利用系统的各项资源,在抢修服务中加强主配网的联动缩小停电范围。除此之外,充分发挥自动化、信息化和采集负控等信息化系统功能,做到最短时间恢复电力。

2配电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相关工作人员安全意识不强

配电网工程管理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不断改善。相关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不高。没有合理开展风险点的预测,在安全监管上缺乏相应的监管措施和方案。同时安全监管的力度也不够,不能合理的进行有效的监管[2]。除此之外,在工程的建设过程中会有一些临时的工人来完成工作,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教育安全意识比较低,如果图一时利益雇佣没有受过专业教育的工人很容易给施工带来安全隐患。

2.2相关管理制度不健全

在项目的整个工程设计建设管理中,管理部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管理制度,并在实际的运行中不断对其完善。管理部门的规章制度严密与否对直接影响着工程的建设结果。但现在阶段的实际工程中一些相关管理制度不健全,对于实际的工程没有具体的要求和控制,进而影响着工程整体的建设。管理制度应该对工程建设的流程进行明确规定,例如,施工结束后应该对其进行验收工作再算工程款,审核合格后再收取余款并支付材料等费用,但是实际的施工管理工作中没有严格按照流程进行,管理制度需要加强对其进行限制,减少违规行为。

2.3控价效果不理想

一些管理人员以及工程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不够,在投资效益理念上存在问题,没有合同意识[3]。对于控价的相关知识掌握不足,一切以方便施工为主要目标,造成造价方案的随意改动,最后的结果是突破原有计划,不能合理进行控价。

3配电网工程施工管理建议

3.1安全管理口前移

配网工程的安全问题是束腰问题,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综合服务的原则。着重开展风险预测,对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加大掌控的力度,牢牢抓住安全管理的关键点,同时也要加强监管力度,将管理关口前移,杜绝一切不安全的因素和行为,坚决执行安全责任,现场设备保证质量无隐患,施工团队整体素质过硬,外来人员一律禁止入内,对于施工的计划和方案认真审核批准方可使用,在施工之前对施工场地进行严格的检查,防止出现不安全的因素。

3.2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

提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利于工程的更好建设。在实际工作中电网企业要广泛利用国内外的工程实践机会,积极为技术人员寻求锻炼的机会[4]。同时也要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定期对管理者以及技术者进行工作的培训和指导,邀请专家和专业的人士进行培训讲座,保持与时俱进的发展理念,不断强化自身的安全管理意识,同时也要积极寻求合作,让工作人员走出去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

3.3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现阶段的相关管理制度存在一些问题,应该健全相关的责任制度,完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技术标准为主题的管理模式,完善工程管理的标准,做到细化,对于工程的整体流程到实际建设到最后的管理工作都作出详细的规定,保证网格化工程管理模式的实现。

4结语

综上所述,网格化的管理模式应用在配电网的管理中有效提高配电线路的利用效率,为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和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保障,在智能化的今天也打造了智能管理模式,对于工程管理工作是一个进步。

参考文献:

[1]张峰,张建华.基于网格化管理的城市中心区智能配电网规划研究[J].科技风,2013(16):230

[2]姜智文,张守军,王雪峰.城市智能配电网规划建设中的关键技术问题与研究展望[J].科技与企业,2014(23):159

[3]白峪豪.基于智能配电网关键技术的城市配电网规划[J].电网与清洁能源,2015(3):79-83

[4]刘壮志.含微电网的智能配电网规划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