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绿化中树列与行道树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道路绿化中树列与行道树设计

张红

江苏联欧建设有限公司江苏宿迁223800

摘要:通过对对长江以北的一些城市道路绿化进行调研分析,结合我们在工作实践中的问题和景观设计中的察觉的重要因素,本文重点简述城市道路绿化中树列与行道树设计,并对动态观赏影响下的道路绿化的一些要素,如平面布局形式、竖向空间层次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思考。

关键词:城市道路;道路绿化;树列;行道树

1道路行车与道路绿化

道路是城市中具有重要地位的空间环境,人们对城市最直接最经常的感受来自于街道,因此道路绿化的效果对城市形象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城市道路绿带主要包括:行道树绿带、分车绿带、路侧绿带等。

城市道路交通快速发展,人们在城市道路运动中的速度逐渐变快。观察者自身运动的速度影响着观察者的

视觉感受,进而影响对景观的认知。动态观赏的景观与静态观赏的景观的区别可总结见表1。

表1动态观赏的景观与静态观赏的景观的区别

哈密尔顿和瑟斯顿做过关于高速运动时人们的视觉感知方式的研究。他们从视觉原理中推导出如下特点:注意力加倍集中;注意焦点引向远方;视野缩小;前景细部开始模糊;视觉变得迟钝。此资料表明人们在车行观赏时的产生的视觉感受变化规律:汽车行驶时车速提高,视野变小,注意力集中点距离变大,司机清楚辨认前方距离缩小等。

速度影响人的动态视觉特征,道路绿化的设计应考虑速度与绿带模式的变化尺度、平面布局形式以及竖向空间层次的关系。

道路绿带作为城市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道路景观具有很大的影响。分车绿带、路侧绿带与车行观赏者距离较近,景观敏感性高,对观赏者视觉心理具有重要影响。同种绿化模式重复变化的尺度成为绿化的重要设计指标。

2树列设计

2.1平面布局要求

道路绿化带传统的布局形式主要有分别有以绿篱、草坪、灌木、乔木以及混合式的绿化带,以图案式为主的绿化带。在这些布局形式中,有构图丰富,形式复杂的,也有构图简单,形式简略的。在车行视角下,这些不同平面布局形式的绿化带给观赏者带来的感受多样化,一些构图简单,形式简洁,尺度较大的道路绿化带既富于变化,又有刺激性,能给人留下清晰的印象;一些构图复杂,空间丰富,变化频繁的道路绿化带反而容易让人产生视觉和心理上的疲劳。在工作实践当中很注重的道路绿带设计内容的丰富性,往往忽视了丰富的内容在车行观赏时的可读性与记忆性。

2.2树列设计与应用

树列,也称列植树,是指按一定间距,沿直线(或曲线)纵向排列种植的树木景观。

树列设计形式。树列设计的形式有两种,即单纯树列和混合树列:单纯树列是用同一种树木进行排列种植设计,具有强烈的统一感和方向性,种群特征鲜明,景观形态简洁流畅,但也不乏单调感。混合树列是用两种以上的树木进行相间排列种植设计,具有高低层次和韵律变化,混合树列还因树种的不同,产生色彩、形态、季相等景观变化。树列设计的株距取决于树种特性、环境功能和造景要求等,一般乔木间距3~8m,灌木l~5m,灌木与灌木近距离列植时以彼此间留有空隙为准,区别于植篱。

树种选择与应用。树列具有整齐、严谨、韵律、动势等景观效果。

3行道树设计

3.1竖向空间层次要求

道路绿化带竖向空间层次是指人们在垂直视角观赏到的由植物元素组成高低错落的形式。依据人的视觉特性,我们认为道路绿化带的竖向空间层次分别有以低于最佳视平面以下以绿篱草坪为主的简单平面式,以高于最佳视平面以上以乔灌为主的立体层次,以及结合以上两种形式的混合式三种。通常车行观赏时,低矮的植被我们不易察觉。一些乔木的主干、灌木的轮廓总感觉变化频繁,让人有点头晕目眩。

竖向空间层次的表达效果与垂直观赏视角、绿化景观种植尺度有关。根据调研的资料结合实地体验,我们得出当车行观赏时,按照最佳垂直视角小于30º计算,低于最佳视角范围内的物体或者不能阻隔视线的植被对视觉的影响较小。在最佳垂直视角范围内的植被的变化过于频繁,对人刺激过多,会有头晕目眩的感觉。

当我们注视一个景物时,若景物满足向后移动的回转角小于72º/s时,同时又满足5s的清晰辨认时间,则不会产生眩晕的感觉。据此推算出车速60km/h时能看清车辆两侧27m外物体,车速80km/h是能看清车辆两侧30m之外物体,在实际中用以上距离一般不可能作为绿化树穴的位置接受。

3.2行道树设计

行道树是按一定间距列植于道路两侧或分车绿带上的乔木景观,行道树设计要考虑的主要内容是道路环境、树种选择、设计形式、设计距离、安全视距等。

道路环境。行道树生长的道路环境因素较为复杂,并直接或间接影响着行道树的生长发育、景观形态和景观效果。总体上可将环境因素分为两大类,即自然因素和人工因素。这些因素或多或少地影响了行道树设计时的树种选定、种植定位、定干整形等。因此在设计之前要充分了解各种环境因素及其影响作用,为行道树设计提供依据。

树种选择。行道树树种设计要认真考虑各种环境因素,充分体现行道树保护和美化环境的功能,科学、正确地选择适宜树种。

设计形式。行道树设计形式根据道路绿地形态不同,通常分为两种,即绿带式和树池式。

绿带式,是指在道路规划设计时,在道路两侧,位于车行道与人行道之间、人行道或混合道路外侧设置带状绿地,种植行道树。较为宽阔的主干道有时也在分车绿带中种植行道树,以进一步增加景园空间绿量和环境生态效益。带状绿地宽度因用地条件及附近建筑环境不同可宽可窄,但一般不小于1.5m宽,至少可以种植一列乔木行道树。

树池式,是指在人行道上设计排列几何形的种植池以种植行道树的形式。树池式常用于人流或车流量较大的干道,或人行道路面较窄的道路行道树设计。树池占地面积小,可留出较多的铺装地面以满足交通及人员活动需要。树池形状以正方形较好,其次为长方形和圆形。树池规格因道路用地条件而定,一般情况下,正方形树池以1.5m×1.5m较为合适,最小不小于1m×1m,长方形树池以1.2m×2m为宜;圆形树池直径则不小于1.5m。行道树宜栽植于树池的几何中心位置。

设计距离。行道树设计还必须考虑树木之间,树木与架空线、建筑、构筑物、地下管线以及其他设施之间的距离,以避免或减少彼此之间的矛盾,使树木既能充分生长,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生态与环境美化功能,同时又不影响建筑与环境设施的功能与安全。

行道树的株距大小依据所选择的树木类型和设计初种树木规格而定。一般采用Sm作为定植株距,一些高大乔木也可采用6~8m的定植株距,总的原则是以成年后树冠能形成较好的郁闭效果为准。

安全视距。行道树设计时还要考虑交叉道口的行车安全,在道路转弯处空出一定的距离,使驾驶员在拐弯或通过路口之前能看到侧面道路上的通行车辆,并有充分的刹车距离和停车时间,防止交通事故发生。这种从发觉对方汽车立即刹车而不致发生撞车的距离,称为“安全视距”。根据两条相交道路的两个最短视距,可在交叉口转弯处绘出一个三角形,称为“视距三角形”,在此三角区内不能有构筑物,行道树设计也要避开此三角区。一般采用30~35m的安全视距为宜。

4结语

现代的道路绿化就是一种动态的系统,人们是以一定的速度在道路系统中进行活动,因而,道路绿化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到这个特殊场景下人的视觉及行为特点,使道路绿化设计更趋于科学合理。道路绿化中树列与行道树设计,参照动态观赏影响下的道路绿化的平面布局形式、竖向空间层次,进行分析,科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