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课堂讨论促进高中历史教学

/ 2

浅析课堂讨论促进高中历史教学

阿依姑?阿吾提

阿依姑?阿吾提

(麦盖提县第一中学新疆麦盖提844600)

1.命题好坏是保证课堂讨论成效的关键

命题的基本原则是以提高学生素质为宗旨,贯彻教学大纲,着重于对基础知识内涵的理解和掌握。命题的范围应是有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重要历史人物,以及和当前局势和社会发展紧密联系的热点、焦点问题。

评价历史事件、人物时进行讨论;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时,学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书本的定论,允许得出与课本不同的结论,只要是以事实为依据,讲得有道理,就要给予充分肯定。允许多元思维并存,这无疑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张扬和发展。比如,对晚清李鸿章的评价:由梁启超先生所言“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引出讨论,以“故誉满天下,未必不为乡愿;谤满天下,未必不为伟人。”结束本次讨论。放在大的历史背景中全面评价李鸿章,既应该肯定李鸿章为晚清近代化所做的贡献,客观地纪念这位开展洋务运动、创立多项实业、创中国现代外交的老前辈,也要否定他在晚清历史中所做的那些“有辱国体”的行为。

从历史事件中得到启示时进行讨论;学习历史,不能只在旧纸堆中打转转,了解昨天是为了今天和明天,通过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起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作用,也能提高学生辨别和认识是非的能力。真理来自实践,实践检验真理。因此,必须教育学生从历史中得到启示,培养学生的鉴别能力和认识水平。例如,文革给我们留下什么样的启示?你从二战的发生、发展、结束中得出什么样的启示?东欧巨变、苏联解体给我们留下什么启示?诸如此类的问题。因为每个学生思考的角度不同,得到的启示也不一样,学生各自说看法,可以互相补充,加深他们对问题的理解,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

在揭示规律时进行讨论;创新教育提倡学生不仅要学会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在历史课堂上要让学生学会根据所掌握的一些史实,得出一些规律性的认识。使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发展到抽象思维,这是一个比较困难的转变过程,因而要发挥“集体”的功能,来解决这类问题。比如,中国古代史中讲到,秦末的农民战争推翻了秦的暴政,西汉建立后吸取秦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政策,使西汉经济得到发展。隋末农民战争推翻隋的暴政,唐朝建立后,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使唐朝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让学生讨论分析,从这些史实中得到怎样的规律?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互相启发、取长补短,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即在阶级社会里,阶级斗争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直接动力。

以史鉴今时进行讨论;如通过对苏联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列宁新经济政策的讨论,联系到我国1958年的大跃进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使学生从历史和现实中借鉴教训,得到启示,深刻地认识到改革开放是强国富民的必由之路,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而正确看待当前出现的国企职工下岗和再就业等社会现象。“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就这样被点燃了。

2.讨论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

充分细致地进行课前准备是讨论课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课前准备一般有以下几个步骤:①补充资料。补充的资料应该是与讨论问题有关的原始资料,史学界的研究成果(有关的史学著作的书目、节录,某些具有代表性的论点及主要相关论文目录、论文摘抄)。补充的资料要有客观性、可信度;形式应该多样,可以有文字、图片、音像等资料;资料还要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供不同层次的资料。②辅导。对学生怎么准备讨论,怎样进行讨论在方法上给予辅导,包括如何拟定讨论提纲,如何做到论点准确、论据充分、论从史出,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用简洁的语言阐明自己的观点等。③拟写提纲。学生搜集总材料后拟定发言提纲。例如,高一年级学生在学习“法兰西第一帝国”时,可以围绕拿破仑上台的偶然性、必然性,拿破仑战争的性质以及对拿破仑的个人评价等一系列的问题进行讨论。学生可以在学习课本知识基础上,研读历史材料、图片,观看计算机多媒体软件提供的活动地图,形成对法国这一时期的历史特点及对拿破仑的个人整体印象,继而进行讨论。

3.师生双方的充分准备是搞好课堂讨论的前提

教师事先公布讨论题,提出目的和要求,布置必读的参考资料,提供某些带启发性的思考点。并事先确定3至5个主要发言人,其余为补充发言人,或按坐位每10人为一组,选出代表汇集小组意见作中心发言。学生则要根据讨论题认真钻研教材,查阅有关资料,写好发言提纲,人人都做发言的打算,发言要力求做到:不离题,不超时、态度认真大方,尽可能讲普通话,口齿清楚,措词得当。

4.精心组织讨论小组

组建讨论小组对于讨论最后能否取得成效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在学生自由结组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心理品性来优化搭配。如:为了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把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一般来说一个小组由四个人组成比较好,其中一个为优等生,两个为中等生,一个为后进生。并且指明各个成员的任务,比如,有人可以专门记录发言过程,有人可以代表本小组向全班同学陈述该组的意见等,这样可以让每个人都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还有利于形成互相帮助的氛围。

5.精心命题是保证课堂讨论质量的关键

苏格拉底说:“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维的诞生”。命题的原则是要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以提高学生素质为宗旨,贯彻教学大纲,着重于对基础知识内涵的理解和掌握。命题的范围应是有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重要历史人物,以及与当前形势和社会发展联系密切的热点问题。

在命题的技巧上,笔者的主要做法是:①注意命题的综合性。如“19世纪后半期和20世纪初,西方国家的资产阶级已走向反动,而东方国家的资产阶级却表现出极大的革命性,试结合史实分别指出这种反动性与革命性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此题涉及教材《世界近代现代史》和《中国近代现代史》中六章十节的相关内容,这就帮助学生打通因教材章节所带来的知识割裂,使相关的知识体系化、网络化。②加强命题知识的横向联系,即学科联系。因为历史与政治、语文及地理联系密切,命题时充分利用这种联系,将知识的触角延伸到相关学科和现实生活中去,以推动学生思维的迁移、融合和借鉴,加大知识贮量,使之为创造性思维服务。如通过对苏联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列宁新经济政策的讨论,联系到我国1958年的大跃进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使学生从历史和现实中借鉴教训,得到启示,深刻地认识到改革开放是强国富民的必由之路,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而正确看待当前出现的国企职工下岗和再就业等社会现象。使学生的认识源于教材,却又高于教材。③注意命题的多角度和新颖性,使学生对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从各个角度、种种联系中进行分析、比较和辨别,捕捉其规律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获得有生命力的知识。如“试分析匈牙利事件和捷克斯洛伐克‘布拉格之春’的性质,若苏联不出兵,你认为捷克斯洛伐克将向何处去?”讨论中,学生们对苏联若不出兵,捷克斯洛伐克的前途提出了三种设想:一是改革取得较大成效,但被苏联开除出社会主义阵营,如南斯拉夫那样,成为不结盟国家;二是随着改革的深化,资产阶级自由化泛滥,捷共领导人把握不住社会主义方向而走资本主义道路;三是捷共出现邓小平式的领袖人物,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改革获得极大成功,给社会主义国家提供了宝贵经验,则可能避免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那么整个世界历史将可能重新改写。“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就这样被点燃了。

收稿日期:2012-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