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沟通架起心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5-15
/ 1

有效沟通架起心桥

王莹莹

山东省招远市魁星路小学265400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正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可见真正的教育是心灵的对话。教师要走进学生的心灵,和学生同呼吸,共欢乐。所以,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甚至优秀的人民教师,除了要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渊博的知识、科学的教育方法外,还要善于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那么,如何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呢?

一、学会倾听,让学生说出他们心中的真实想法,为自己解决问题找到最佳的切入点

倾听是实施有效教育的基础和前提。作为班主任,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就必须尊重学生,倾听学生的呼声,了解学生的疾苦,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做什么?有什么高兴的事?有什么忧愁的事?他们学习中有什么成功的地方?有什么困惑?对这些问题有个比较清醒的认识,就可以对症下药,有的放矢。所以在了解学生时候,就要放下老师的架子,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增加老师的亲和力,使其亲其师,信其道,学会倾听。学会了倾听,就能够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学生们就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尊重和关怀。他们就愿意把自己的想法、愿望、要求、困惑告诉你,求得老师的关怀和尊重,求得老师的宽容和理解,求得老师的帮助和解释。这个时候所进行的交流,就是心与心的交流,就是灵魂和灵魂的激荡。所以,倾听是实施有效教育的前提。很多学生私下里跟我谈心时说:“老师,您赞美一句,我们心里如同吃了蜜一样甜,心情特别愉快。”

二、学会欣赏,学会赞美,让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像朝阳般灿烂

赞美是欣赏的结果,是欣赏学生的自然流露。最近几天,由于布置教室,没有时间检查学生作业,我们班有几名学生经常不完成作业。但令我高兴的是平时字写得潦草又写不全的朱轩同学,竟完成得尤为出色。我就用赞美的语气当着大家的面表扬了他,夸他能按时完成老师的作业,还号召大家向他学习。在这几天里,我发现他变了,变得听我的话了。也许我的赞美让他知道我对他的关注和关怀,而且这是我发自内心对他的尊重,拉近了我们师生之间的距离。教育实践告诉我,班主任一定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在关心、关怀的基础上,真诚地欣赏学生的长处,赞美学生的优秀品质,就一定能够带领学生,完善人格,走向人生的新境界。要学会赞美学生是难,特别是要赞美后进生更需要我们老师有不怕失败的勇气,更不能半途而费,走到半途就气馁。这就要求我们在赞美学生的时候也要注意一些方法。

1.要真心真意,实事求是,事出有因,有理有据。只有真实具体的赞美,才最能打动心灵。

2.要具有针对性,夸在“点子”上,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3.要具有推动鼓励的意向,引发学生内心的认同感。

4.要把握时机,及时准确地进行赞美,使学生继续努力。

5.赞美要导向清晰,把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讲究方法,因人宜异,因地制宜。

6.赞美次数不能过多,过于频繁过滥。

三、凝聚集体力量,用情暖其心

人若处在一个互相关心、帮助、和谐的集体中,其心态会更健全,人也会更加积极向善向上。有时候,同学们的认可、理解、鼓励、接纳比老师的教育更有用。我们班的一个同学是后转入我班的,他自我意识强,不懂与人相处,班上的同学对其是疏远的,他自己也深有体会,在他心理上有一定阴影,可是他又不知道如何去解决。我针对这一情况对全班的学生进行疏导,交心谈话,让他们接纳属于班里的每一个孩子,让他们懂得,尊重是相处之根本,想得到关心是每一个人的情感需求。这样在同学的理解、包容、关爱中,他深受感动,从而影响了他在行为规范、思想道德观念及行为、生活方式上的转变,使他获得了感悟和启迪。

四、与家长共携手,搭起教育的桥梁

对问题孩子的教育,一定要与其家长密切配合,包括扭转其家长不正确的教养态度和教育方法,在教育孩子的观念上要达成共识。首先就要主动与其家长联系,为他实事求是、客观地分析学生在学校的行为表现及其成因,引起家长的重视,并诚恳告诉他,孩子的这种毛病,光靠学校是无法矫正过来的,要求家长配合学校的教育,并且要指导家长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班主任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是学生。班主任与学生沟通显得尤其重要,班主任只有与学生多沟通,才能了解学生的实情,切准学生的思想脉搏,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为此,班主任要利用一切机会多与学生沟通,处处做“有心人”和“知心人”,达到师生心理相容,思想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