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补偿心理促进体育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1-21
/ 1

利用补偿心理促进体育教学

熊绍煌

◆熊绍煌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莲塘第七中学330052

在体育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一个特点,有的学生一开始某项技能掌握得不好,俗话说“知耻而后勇”,有的学生后来通过努力而较好地掌握了;而其中一部分学生从此厌恶或畏惧学习此项技能甚至某一学科,从而与整体同学的体育水平更加拉大了差距。究其原因,这其中,我认为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教师是否会合理利用了学生的补偿心理。

所谓“补偿心理”是指人们因主观或客观原因引起的不适合和不满导致心理失衡时,企图通过种种途径表现和发展自己,借以减轻或抵消不适或不满而达到心理平衡的一种心理倾向。

在体育教学中,利用学生补偿心理不仅有助于学生自我平衡,使其身心得到健康发展,而且当学生在学习各种体育运动技能遇到的困难或考试失败时利用这一积极心态,将会促进体育教学取得明显的作用与效果。另外,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对某一运动技能的学习或掌握得如何,受到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如个体差异、运动技能之间的影响(如篮球进行间技篮技巧与排球中的扣球)、学习技能前的程度等。所以在学习中遇到挫折是不可避免的。当学生面对挫折和否定性评价时,往往会产生自卑感、失落感,以至萎靡不振,失去继续学习的勇气和信心。例如,篮球运动技术的教学过程中,有的学生因业余爱好已经把行进间运球技术掌握得很熟练了,而有的学生以前很少接触篮球,所以运球时会运丢球,有的出现“带球走”或“两次运球”等情况。表现差的同学觉得丢脸,这时他们会自觉不自觉地采取一系列措施以达到心理上平衡(如在运球环节和其它环节时进行心理调整。)因此,寻求补偿便是其中一种方式。就拿篮球教学来说吧,有的学生觉得自己已经掌握得很好了,常常产生满足心理,停滞不前而不能充分挖掘自己潜力,在心理深层次不能诱发出积极向上的动力,这时老师应该让他们与更高水平选手同场竞技,以发现自我缺撼,从而产生补偿心理。

作为体育老师,应善于发现、利用学生补偿心理产生的原因和表现形式,因势利导地满足学生需求并给学生创造补偿机会,提高其练习的积极性,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比如,老师应善于观察学生表情举止,发现情绪低落、练习不积极时,应主动接近他们,帮助分析存在的问题;如果学生在学习中受挫折,对其行为进行冷漠讽刺,他们就会产生沮丧心理,以致消沉。因此对练习受挫的学生,要认真贯彻“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不能冷漠受挫学生,对这些学生在练习的难度上适当降低标准,练习速度应缓慢进行,增强其练习的自信心。哪怕是取得别人看来不值一提的进步,也要给予赞许性的评价,使其受到激励。对课堂上不能按时达到要求的落后学生,可以在课外辅导,也可以在班上成立帮带小组,让技术好的学生帮助差的学生共同进步。

总之,对于体育教学中受到挫折的学生,老师应尽可能地创造补偿的条件和环境,使他们心理、行动上产生补偿,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