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病人置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护理体会

/ 1

糖尿病病人置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护理体会

钱亚娟

钱亚娟(江苏省江阴市月城卫生院214404)

糖尿病病人采用皮下注射胰岛素来治疗,注射部位易产生硬结,局部脂肪萎缩,从而影响胰岛素的吸收,且每次皮下注射胰岛素需要更换注射部位,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同时也给患者生活带来不便。而胰岛素泵使用者输注胰岛素部位基本固定,避免了胰岛素在不同部位吸收的差异,减少了皮下注射时,局部产生硬结以及脂肪萎缩,便于胰岛素的吸收,减少低血糖的发生。还能保证手术安全,利于手术后恢复。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在就餐、工作、睡眠、活动、旅游等安排上获得更大的灵活性,安全性和依从性。我科从2010年7月-2011年7月对20例Ⅱ型糖尿病人应用了胰岛素泵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2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其中男11例,女9例,年龄38-75岁,平均53岁。病史0.5-15年,平均8.3年,用泵时间7-20天,平均10天,带泵前空腹血糖10.0-18.6mmol/L,平均14.4±5mmol/L餐后2小时血糖9-30.45mmol/L,平均18.72mmol/L。带泵后空腹血糖维持在4.8-10.0mmol/L,平均7.3±2.6mmol/L.餐后2小时血糖4.0-14.2mmol/L,平均9.45±5mmol/L。发生低血糖1例,测随机血糖为2.4mmol/L.经及时补糖处理后得到纠正,并报告医生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

1.2置泵前的准备胰岛素泵的准备和病人的准备。胰岛素泵是一个BB机大小的小型电池驱动的泵和计算机芯片组成。芯片用于准备控制泵释放胰岛素的剂量,故操作前要检查仪器性能是否完好,电池电量是否充足,各管道连接是否正确,输注装置是否通畅,以便胰岛素能准确输入患者体内。胰岛素使用前,应从冰箱内取出放置室温下复温6小时,可防止泵容器和输注装置中产生气泡。其次,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让其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配合。

1.3置泵的部位一般选择腹部距离脐周5cm外两侧为穿刺点,因为腹部胰岛素的吸收比较稳定,应注意避免妨碍活动,不要将注射部位选择在多骨的部位、瘢痕处、皮带下或其他容易被衣服摩擦,诱发感染的部位。

1.4置泵的方法患者取平卧位,用75%酒精严格消毒皮肤后待自然干燥后右手持针柄,拇指捏起注射部位皮肤,将针头垂直刺入皮下,用透明贴固定,并贴上置泵日期。置泵期间每班应检查患者的置泵部位是否有红肿、疼痛、出血,脱出,皮肤瘙痒等情况。如果出现要及时更换注射部位。一般连续输注3天后应更换部位,每次更换部位应距离上次注射部位至少2.5cm,避免硬结、感染的发生。

2胰岛素泵置入后的护理

(1)给予详细的讲解和示范,让病人了解胰岛素泵的主要结构,教会胰岛素泵的操作技术,使病人的感性认识增强,通过练习让病人真正学会正确的操作方法,要给予技术指导和心理支持。(2)装泵后的最初3~4天内,严格按时监测病人三餐前后2h、睡前、零点、及凌晨3点的血糖水平,以供医生及时调整胰岛素的基础率和追加剂量,特别是监测睡前、零点、及凌晨3点的血糖,可以减少病人发生低血糖的次数。(3)置泵的最初几天,还应限制病人活动量,以便更准确确定胰岛素的基础率;住院期间饮食尽可能与日常饮食一致,以使医生提供出院后也适合的基础率和餐前追加剂量。(4)让病人了解经胰岛素泵皮下输注胰岛素的可能危险性和可能出现的意外,如:输注装置滴漏,导管式针头阻塞,储药器走空,电池无电等如未及时发现与处理,可导致血糖在短时间内迅速升高,应指导病人经常检查泵运行情况与功能,同时还必须学会自我皮下注射胰岛素的技术,以防万一泵停止工作或发生DKA时临时自我治疗。(5)泵使用期间指导病人远离磁场,保持皮肤清洁,防止感染,但是不可带泵洗淋浴。

3出院指导

(1)出院前必须让患者掌握泵的各项操作,学会自我监测血糖、尿糖和饮食控制,掌握碳水化合物的计算和补充胰岛素剂量的计算公式。(2)学会正确的自我管理、自我保健知识,有积极的治疗态度,随身携带治疗卡片,出现异常情况,知道如何进行自我救治和如何求救。(3)给予饮食指导、运动指导,保证胰岛素泵治疗效果。对糖尿病病人的教育不只局限在医院,医务人员要经常与病人保持联系,使病人有正确的治疗方案。指导患者带泵期间可将泵放于衣袋或挂在腰带上,睡时可放在口袋内或枕头下面,导管固定要妥当,防止发生折管,洗澡时可使用快速分离器将泵脱开,沐浴完毕将消毒后的分离器立即装上。胰岛素不可置于42度以上或2度以下气温环境中,防止胰岛素降解或结冰而失效,强调高纤维、低碳水化合物、低脂饮食,且定时、定量,每次餐前大剂量注射后必须进食,防止发生低血糖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