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企业事故隐患排查和判定标准浅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6-16
/ 2

港口企业事故隐患排查和判定标准浅析

邹林

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北京市100000

摘要:通过对港口企业生产作业安全特点的调查分析,给出了事故隐患排查的方法,提出了事故隐患辨识的基本内容和程序,根据港口企业的不同类型,开展事故隐患辨识,在编制事故隐患清单的基础上,给出了隐患分级判定的程序和方法,为港口企业开展事故隐患排查和分级判定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港口企业、事故隐患、事故隐患判定

引言

目前,有关事故隐患判定标准的规定或文件很多,涉及多个行业,但大多数是原则性的,指导性的,规范了事故隐患的判定应考虑造成的危害及整改的难度。对于港口企业而言,隐患排查治理是企业开展安全生产工作的有效方法和基本途径,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恰当的隐患判定,从而规范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指导和促进企业提升隐患排查治理方法的科学性与实际效果,对于企业日常管理和政府的安全监管意义重大。

一、港口企业的定义和分类

港口企业是为了实现企业经营目标,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管理方法和经济手段,从事装卸、搬运、储存、代理等港口生产、流通或服务性经济活动,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具有法人地位的经济组织。

根据企业服务的对象,港口企业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港口客运企业

港口客运企业主要指提供旅客港口客运服务的企业,包括滚装码头、渡船渡口等。

2.港口普通货物码头企业

港口普通货物码头企业主要指提供普通货物港口装卸服务的企业,包括集装箱码头、散货码头、件杂货码头等。

3.港口危险货物码头企业

港口危险货物码头企业主要指提供危险货物艾美特装卸作业服务的企业,包括散货固体危险货物码头、散装液体危险货物码头(油品、液体化工品)、LNG码头以及集装箱危险货物码头等。

二、事故隐患排查方法

1.事故树法(FTA)

事故树分析法作为安全系统工程中重要的分析方法之一,可以清晰、形象的展现事故发生的果因关系。对导致事故的各种原因及逻辑关系能做出全面、简洁、形象地描述,从而使有关人员了解和掌握安全控制的要点和措施。根据各基本事件发生故障的频率数据,确定各基本事件对导致事故发生的影响程度以及结构重要度。既可进行定性分析,又可进行定量分析和系统评价。通过定性分析,确定各基本事件对事故影响的大小,从而可确定对各基本事件进行安全控制所应采取措施的优先顺序,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安全控制措施提供基本的依据。通过定量分析,依据各基本事件发生的概率,计算出顶上事件(事故)发生的概率,为实现系统的最佳安全控制目标提供一个具体量的概念,有助于其它各项指标的量化处理。

2.工作危害分析(JHA)

工作危害分析(JHA)又称工作安全分析(JSA),是目前欧美企业在安全管理中使用最普遍的一种作业安全分析与控制的管理工具。是为了识别和控制操作危害的预防性工作流程。通过对工作过程的逐步分析,找出其多余的、有危险的工作步骤和工作设备/设施,进行控制和预防。JHA主要用来进行设备设施事故隐患、作业场所事故隐患、员工不安全行为隐患等的有效识别。

3.基于失效模型的危险因素分析(FMEA)

FMEA是应用设备生产和运行中的一项预先分析方法,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可靠性分析的重要工具,它实际上是FMA(故障模式分析)和FEA(故障影响分析)的组合。它对设备设施各种可能的风险进行评价、分析,以便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消除这些风险或将这些风险减小到可接受的水平。故障类型与影响分析就是识别装置或过程内单个系统或零部件(泵、阀门、法兰垫片等)的故障模式以及每个故障模式的可能后果。故障模式描述故障是如何发生的(老化、损坏、泄漏等),故障模式的影响是由设备故障对系统的应答决定的。

4.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

HAZOP分析是系统、详细地对工艺过程和操作进行检查,以确定过程的偏差是否导致不希望的后果。该方法可用于连续或间歇过程,还可以对拟定的操作规程进行分析。HAZOP的基本过程以关键词为引导,找出工作系统中工艺过程或状态的变化(即偏差),然后继续分析造成偏差的原因、后果以及可以采取的对策。由于HAZOP分析过程中更多的是需要分析人员具备深厚的风险管理功底,而不是HAZOP方法的简单应用,因此,造成HAZOP推行过程中的变样,导致分析结果准确性较差,对于效益好的企业可以通过聘请咨询公司的资深专家对工艺系统开展HAZOP分析。

5.安全检查表法(SCL)

安全检查表是系统安全评价过程中最常用,最简单的一种方法,其应用蕴含着系统工程的科学规律,虽结构简单,却不失其科学性。所谓安全检查表,是指为了查明系统中的不安全因素,以提问的形式,将需要检查的项目按系统或子系统的顺序编制而成的表格,安全检查表实际上是实施安全检查的项目清单和备忘录。安全检查表具有广泛的适应性,不仅可用于设计审查阶段的安全检查,还可用于车间、班组等的自查、互查及安全教育工作。此外,在某些专业性的安全检查或对于特种设备的安全检查过程中,安全检查表也是不可缺少的检查工具。安全检查表虽然属于定性方法,但可以通过增设栏目使检查进一步具体化或划分各检查项目重要度,实行评分制度等方法使安全检查表趋于定量化。

三、事故隐患辨识

港口企业事故隐患的辨识工作应以国家现行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相关文件为依据,同时考虑港口实际作业的安全特点,按照企业的不同类型,科学确定辨识清单。辨识清单的内容主要包括基础管理和现场管理两大类,其中基础管理主要包括资质维护、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安全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安全培训教育、安全投入、相关方管理、重大危险源管理、个体防护用品管理、职业健康管理、应急预案制修订及应急能力管理、隐患排查治理、事故报告及调查处理等方面内容;现场管理主要包括作业场所、设备设施、安全装置配备和维护保养、原辅物料、产品、职业病危害、相关方作业、安全技能、个体防护、特殊作业等方面内容。

四、事故隐患判定

1.辨识隐患

采用专家分析法进行隐患辨识,依据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要求,并结合近几年来的重特大事故案例的事故原因,确定存在的隐患,编制成隐患辨识表。

2.隐患分级打分

对隐患辨识表的每条隐患,逐一分析隐患发生的概率、隐患可能造成的后果,采用一次风险矩阵法,得出隐患的风险等级;分析隐患整改难易程度,采用二次风险矩阵法,得出隐患的管理等级。依据打分结果对隐患进行分级排序,确定9分以上隐患为重大事故隐患。

(1)分析隐患发生的概率

隐患发生的概率由下表确定。

隐患发生概率一览表

综上,管理等级得分9分及以上的隐患,最终判定为重大事故隐患。

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港口企业事故隐患的分析,提出了港口企业的定义和分类,给出了隐患排查的方法,提出了隐患辨识的内容和程序,在此基础上,给出了隐患判定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对于指导港口企业开展事故隐患排查及隐患分级判定工作提供了有利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