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应用急诊护理的临床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急性心肌梗死应用急诊护理的临床探讨

刘小易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心医院湖南郴州423000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应用急诊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照组:对患者实施基础护理。研究组:对患者实施急诊护理。结果:两组患者在就诊停留时间和急救时间进行比较,具有一定差异性(P<0.05)。研究组患者在住院时间、卧床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不良症状发生率16.14%对于研究组的6.46%(P<0.05)。结论:急诊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临床效果理想,能有效减少不良症状的发生,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急诊护理;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属于一种重症急症。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人群逐渐升高。而患者机体受到疾病的影响,心肌组织会出现缺血缺氧情况,从而导致心肌组织发生坏死[1]。在临床中,患者的临床特点为胸痛、心功能下降以及心律失常等,不仅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还对患者的心理产生一定影响。而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过程时,增加护理,可疏通患者心理情绪,提升依从性。因此,本文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观察急诊护理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共6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利用电脑抽取,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组31例。

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11例;年龄52至79岁,平均年龄(66.7±1.5)岁。

研究组:男性18例,女性13例;年龄53至81岁,平均年龄(67.9±1.8)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没有较大差距,具有可比性(P>0.05)。

1.2纳入标准

①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疾病;②患者自愿签订同意书;③无精神障碍;④无严重传染性疾病;⑤生存期超过60天;⑥无凝血机制异常的患者;⑦无严重过敏者

1.3方法

对照组:对患者实施基础护理。因为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速度快,病情危急,对于较为疼痛患者,可应用60-110mg的哌替啶,采用肌肉注射的方法。若病情较为特殊,可在患者舌下放置硝酸甘油0.2mg。利用鼻导管对患者开展吸氧护理,氧气浓度设置在40%-50%左右,氧流量控制在5L/min,护理人员要对湿化设备实施消毒,并且确保输氧管保持畅通。护理人员每间隔2h辅助患者调整体位,以免引发压疮等情况。

研究组:对患者实施急诊护理。护理人员协助患者快速办理住院手术,对患者进行抢救过程中,护理人员辅助医师为快速建立静脉通道,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考虑,应用适量的利尿剂,快速降低心脏负荷,在应用硝酸甘油或者硝普钠达到扩张血管的目的。对于血压过低患者,应用多巴胺,提高脑组织的血液循环以及器官血液供给情况。应用毛花苷以及多巴酚丁胺等相关药物改善机体的心肌收缩能力,护理人员备好相关起搏器以及药物等。每日对患者进行输液量不可超过1800ml,并且控制好液体滴速。

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疾病后,48h是最为重要,而且死亡率非常高。所以,护理人员应用加强监视,定时检测患者的血压、心率、体温等基本指标,若患者出现异常及时处理,或者通知医师。对患者检查结果加以保存,提供给医师,便于医师随时掌握患者疾病发展情况。

急性心肌梗死有着发病速度快、死亡率的特点,对于心理素质较低的患者易发生发燥、焦虑等心理情绪,而产生这样的情绪不仅会影响治疗进度,更会加重病情,使心率加快、心肌更加缺血缺氧。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性格实施针对性心理疏通,告知患者保持身心放松,乐观、健康的心理更有利于病情恢复,同时向患者讲解自身疾病的发病过程、治疗目的以及预后效果,并介绍医院的环境,先进的设备以及雄厚的医师队伍,从而提升患者治疗信心和护理依从性。出院前,护理人员告知患者常用自我保健措施,纠正其错误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加强运动,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机体抵抗力。让患者谨记,若机体出现异常情况,要立刻复诊,及时治疗有助于病情早日康复。

1.4观察指标

护理人员将两组患者的急救时间、急诊停留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卧床时间进行记录,并密切监视患者在护理过程中,是否有不良症状发生。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的抢救效率

两组患者在就诊停留时间和急救时间进行比较,具有一定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表1对比两组患者的抢救效率(±s)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机会出现不同程度缺血缺氧情况,所以,在临床中主要治疗目的就是恢复冠状动脉的供血,使心肌再灌注[2]。近几年,因为生活作息紊乱、工作压力大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升高,从而得到医学研究者的高度重视。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开展合理、有效的治疗可改善预后效果,而在治疗过程中实施科学护理干预,更能保障治疗效果,还能提升预后改善情况,降低不良症状发生率。因为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机体应激反应[3],多数患者对疾病了解甚少,机体又出现不适,从而导致心理产生恐慌、抑郁等情绪,若不及时疏通心理,会影响治疗效果和护理人员的工作。有科学的护理干预,可根据疾病的临床特点、患者的心理特质等方法开展有效性的心理护理,找到心理根源问题后,护理人员攻破患者心理防线和疑问[4],并且在恰当的时机,进行健康宣传教育,让患者有一个良好的心态,配合护理人员工作,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本文研究得出:实施急诊护理在住院时间、卧床时间、急诊候诊时间以及抢救时间均短于基础护理,而且开展急诊护理的患者发生不良症状的机率非常低,有力的证明了急诊护理的优势,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康复有着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急诊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临床效果理想,能有效减少不良症状的发生,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邱杰,李玲,于洋.急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效果的影响[J].中国伤残医学,2015,17(20):155-156.

[2]王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诊护理路径的效果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v.24(3):325-326.

[3]李兵飞,宋元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7例的临床急诊护理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旬刊,2013,23(6).

[4]苏小妹,贺珊,吴志红,等.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2(10):130-131.

[5]梁峰,胡大一,沈珠军.2013美国心脏病学院基金会/美国心脏协会对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治疗指南[J].中国医药科学,2013,3(11):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