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护理常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5-15
/ 1

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护理常规

刘佳张洁

青岛西海岸新区中心医院骨三科266555

概念

股骨颈骨折,是指由股骨头下至股骨颈基底部之间的骨折。其骨折线绝大多数患者在关节内,故又称为股骨颈囊内骨折,是一种老年人常见的骨折。

临床表现

1、伤后局部疼痛、肿胀、压痛和功能障碍均较明显,有时髋外侧可见皮下瘀血斑,伤后患肢活动受限,不能站立、行走。

2、股骨颈骨折多系囊内骨折,骨折后出血不多,又有关节外丰厚肌群的包围,因此,外观上局部不易看到肿胀。

3、畸形患肢多有轻度屈髋屈膝及外旋畸形

人工髋关节置换

人工髋关节置换是通过手术利用人工生物材料替代与重建病损的髋关节,以缓解症状、消除疼痛、改善及恢复髋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的一种治疗手段。人工髋关节置换分单纯人工股骨头置换和同时置换髋臼和股骨头的全髋关节置换。根据固定方式的不同又分为骨水泥固定型和非骨水泥固定型(生物固定型)。骨水泥型全髋关节包括三部分:聚乙烯髋臼假体、金属球头和金属股骨柄假体。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包括四部分:金属外杯、聚乙烯内衬、金属或陶瓷球头和金属股骨柄假体。人工关节类型及固定方式应由医生根据病人的年龄、髋关节病变情况以及骨质条件等作出选择。

护理措施

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责任护士耐心为患者介绍手术方式给于心理疏导,使患者消除顾虑。

2、辅助检查:完善术前相关检查,如凝血、心电图、核磁、ct等

3、常规准备:术前一日给与患者皮肤准备,保证患者充足的睡眠

4、术前训练:指导患者大小便训练;

指导患者使用助行器或拐杖;

做床上扩胸运动,深呼吸、咳嗽,增加肺活量,促进排痰,防止坠积性肺炎。

5、术晨护理:术晨监测生命体征T、P、R、BP、如BP过高应及时通知医生

术后护理

术后体位:患肢保持15°~30°外展中立位,患肢穿“丁”字鞋,双膝腘窝处放一薄枕,保持膝关节生理屈度10°~15°,双膝之间放置一海绵三角垫。搬动患者时应将患髋关节整个抬起,避免患肢内旋和髋关节过度屈曲,以防脱位。当麻醉效果消失,指导病人锻炼股四头肌、臀肌、膝关节、踝关节。

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观察生命体征,观察病人全身情况及局部伤口出血,如渗血多告知医生。保持引流通畅,渗出液及时吸出有利于软组织对假体进行包裹,避免创口内积血而导致手术后血肿形成及关节内感染。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颜色和量,并记录。若引流液多且色鲜红,要留意血压、脉搏变化,术后48h引流液<50ml,可拔除引流

术后并发症:1、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是人工关节置换患者患者术后最严重并发症之一。尤其是老年患者由于日常活动少,血液黏滞度较高,术后卧床造成下肢静脉回流缓慢,更易形成下肢静脉血栓及肺栓塞。预防和护理措施:(1)患肢保暖,防止冷刺激引起静脉痉挛血液淤滞。(2)保持引流通畅,防止血肿,减少局部压迫。(3)早期下肢肌肉主被动收缩功能锻炼,保持肌肉的张力,充分利用“肌泵”作用,促进下肢深静脉血液回流。(4)术后应用气压式四肢循环泵促进静脉血液回流。(5)术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6)早期下床活动。

2、伤口感染

3、人工髋关节脱位

4、人工髋关节松动

5、疼痛

6、其他

健康指导

1、持续进行患肢肌肉功能锻炼,防止髋关节僵直及肌肉萎缩。

2、遵医嘱进行患肢负重行走,注意安全。

3、非骨水泥固定者,2个月不能负重。

4、术后半年内不能跷“二郎腿”、下蹲、侧卧、做矮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