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层螺旋CT头颈CTA两种不同扫描方法的比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16层螺旋CT头颈CTA两种不同扫描方法的比较

黄伟兵

黄伟兵(广西民族医院放射科广西南宁530001)

【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2-0173-01

【摘要】目的观察评价16层螺旋CT头颈CTA采用两种不同螺距层厚增强扫描的比较。方法观察分析82例行头颈CTA检查使用两种不同螺距层厚做增强扫描,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比较出差异性。结果采用Pitch调为1.015,层厚0.125mm,转速调整为0.5s/转,扫描时间为缩短为5.24比常规Pitch为0.891,层厚为5mm,图像清晰,射线量少,扫描时间短。结论16层螺旋CT采用宽螺距薄层扫描,扫描速度快,图像清晰,射线量少。

【关键词】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薄层扫描

颈动脉粥样硬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脑卒中的主要原因,头颈部CTA检查是将螺施CT扫描与计算机三维图像重建两种技术结合来显示血管结构的一种脑血管造影术,CTA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显示颅内外动脉的形态变化,如闭塞、局限性狭窄、痉挛变细等,还能观察斑快的形态。本研究对临床82例颈动脉粥样硬化、短暂性脑缺血患者行CTA检查,并使用不同螺距层厚进行扫描,并且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比较。发现使用长螺距Pitch薄层扫描比常规螺距Pitch厚层图像清晰,射线量少。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09年2月~2011年10月间本院临床做头颈CTA患者82例,分为两组进行CTA检查,其中男性52例,女性29例,A组41例,男性26例,女性15例;B组41例,男性26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64.7岁。

1.2检查设备

采用美国GELightSpeed16螺旋CT。扫描参数:准直,16×1mm,管电压120K,管电流250mas。A组我们采用Pitch为0.891,层厚为5mm,转速为0.75s/转,扫描时间约为8.9~10s。B组采用采用Pitch为1.015,层厚为0.125mm,转速为0.5s/转,扫描时间约为5.24s。

1.3图像评价与分析

我们在工作站ADW4.2行CPR、MIP及VR后处理,由2位有经验的医师对图像进行双盲法分析,分别对颈内动脉交通段、基底动脉、颅内静脉及静脉窦进行主观评价客观测量。

1.4主观评价标准

(1)颅内动脉分四级:I级:血管锐利、密度均匀,边缘清楚;II级:血管清楚,但血管边缘不锐利;III级:动静脉分三级:一级:动静脉CT值十三大于100Hu;二级:动静CT值差值大于50Hu;三级:动静脉CT值小于50Hu。我们将动静脉一级或二级的病例定义为优质图像,将动脉或静脉分级的定义为能够诊断的普通图像。

2结果

颈内动脉交通段、椎动脉、基底动脉、颅内动脉、颅内静脉统计结果见表1。

组别优质图像普通图像总计

A组132841

B组231841

合计364682

A组资料的优质图像率为31.71%,B组的优质图像率为50.09%,两组资料的优质图像率统计学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78;P<0.05)。A组及B组颅内动脉显示无明显差异。B组显著降低颅内静脉的强化程度,动静CT值差值增加,降低对比剂的用量。

3讨论

CTA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血管造影术,与DSA相比具有无创、安全性好、方便、低价、高清晰、快捷的优势[1],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临床,已成为目前主要的动脉血管成像技术之一。一般来说,螺距取得越大,扫描所用的时间就越少,但影像质量也会受到一定的程度的影响[2]。螺距与扫描层厚之比称为螺旋因子。增加螺旋因子就增加了扫描的覆盖区域,同时减少了扫描时间。头颈部CTA的理想目标是在接近一次血液循环的时间内将主动脉弓至Willis环完整无缺采集下来[3]。螺旋CT覆盖范围大空间分辨率高,扫描时间短,使头颈部CTA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有望实现低剂量的动脉成像,关键在于方案的优化,包括合理配置扫描参数、准确把握开始扫描时间、适宜的对比剂方案及其有机结合等[4]。A组Pitch为0.891,转速为0.75s/转,层厚为5mm,扫描时间约为8.9~10s采集时间明显大于头颈部动静循环时间(4~8s),使采集数据包含了动脉及静脉信息,降低了动脉及静脉对比。B组把Pitch调为1.015,转速调为0.5s/转,层厚为0.125mm,扫描时间缩短为5.24s短于头颈部动静循环时间,采集数据仅包含动脉信息而不包含或很少包含静脉信息,明显提高动脉与静脉的CT差值。要在动脉期采集数据,应在对比剂到达靶血管近端时开始扫描。我们根据患者的心动功能及心率情况,观察主动脉的对比剂的充盈时间,手动启动扫描,根据笔者的经验,通过观察主动脉弓对比剂充盈快慢,根据心功能情况,决定启动扫描时间,成功率100%,B组图像质量明显优于A组。B组通过合理配置扫描参数,根据患者体重及心功能情况制定个性化扫描方案,保证造影全部成功,组成优质图像,减少对比剂用量。

参考文献

[1]吴刚,王书智,顾建平,等.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下肢血管闭塞性病变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7,23(6):892-894.

[2]张里仁主编.螺旋CT概述.《医学影像设备学》,2005,130.

[3]EnterlineDS,KapoorG.ApracticalapproachtoCTangiographyoftheneckandbrain[J].TechVascIntervRadiol,2006,9(4):192-204.

[4]唐小锋,盖青竹.64层螺旋CT头颈部动脉成像优化方案初探[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9,25(2):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