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企业【走出去】特点、问题和展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2-12
/ 3

我国中小企业【走出去】特点、问题和展望

马强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是繁荣市场、吸纳就业的主要渠道,是出口创汇的主力军。新形势下,积极推动中小企业“走出去”成为进一步提升我国中小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缓解国际金融危机不利影响的一项战略举措,也是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走出去”就是要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不断增强国际化经营能力,大胆创新国际市场开拓模式。

从对外投资看,截至2008年底,中国近8500多家境内投资主体(很多投资主体都是中小企业)在全球174个国家(地区)设立境外直接投资企业1.2万家,对外直接投资存量1839.7亿美元,其中非金融类1472.8亿美元,占80.1%,金融类366.9亿美元,占19.9%。

从中小企业“走出去”开展对外劳务、对外工程承包和服务贸易来看,中小企业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目前拥有对外劳务合作企业近1000家,其中90%以上为中小企业。2008年末在外各类劳务人员74万人,约80%人员是由中小企业派出的。截至2008年底,我国对外承包工程累计完成营业额2630亿美元,签订合同额4341亿美元。我国开展对外工程设计咨询业务的许多企业是原来的工程设计院(所),它们基本上也是中小企业。而且,这些企业的人才队伍精干,技术素质较高,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了骄人业绩,不仅业务发展快,而且经济效益好,有的企业还跻身于世界最大的200家国际工程设计企业行列。此外,中小企业在边境贸易、旅游服务、咨询服务、货代服务、餐饮服务、会展服务、传统医疗服务等服务贸易领域也都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我国中小企业“走出去”主要特点

1.“走出去”地域集中。我国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体现出了较强的地域集中特点,众多中小企业在空间上不断集聚,形成了产业配套网络、研究与开发网络、市场交易网络、区域网络和全球网络等,通过与国外不同市场主体之间的资源传递和技术扩散,最终实现两种资源有效利用和优化组合。其中以浙江、福建、江苏中小企业为最,如浙江中小企业联合在巴西、南非、前苏联和东欧地区投资建立了多个中国商品市场或中国城。我国2006年设立的8个境外合作区中有两个就由浙江企业中标,一个是“华立集团”投资的泰国“罗勇工业区”,如今已有10多家企业签约入园;另一个是康奈集团投资的俄罗斯“乌苏里斯克合作区”,则计划引进60家企业入园。2007年,在全国第二批境外经贸合作区招标中,由浙江海亮集团投资的越南“中国龙江经济贸易合作区”和吉利集团投资的“墨西哥中国(宁波)吉利工业经济贸易合作区”两家境外经贸合作区又成功中标。至此,浙江省的经贸合作区已占全国总数的五分之一强,在全国各省市中名列首位。中小企业出口地区也相对较为集中,其中生产型境外投资中小企业主要集中在东南亚等周边国家;贸易型和研究开发型境外投资中小企业主要集中在少数发达国家,如美国。

2.“走出去”动机多样。我国中小企业“走出去”动机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市场导向型动机,主要以巩固、扩大和开辟商品及服务的市场为目的进行海外投资,通常投资区域是基于本企业传统商品和服务的出口市场,同时辐射周边的国家和地区。二是降低成本导向型动机,主要是为了利用国外相对廉价的原材料和各种要素等,以降低企业的综合生产成本,提高经营效益,保持或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三是技术与管理导向型动机,主要是为了获取并利用国外先进的技术生产工艺,新产品设计和先进的管理知识等,尤其是可以通过在外国设立合营企业或者兼并与收购当地企业的方式获取。四是优惠政策导向型动机,主要是为了利用东道国政府的优惠政策,以及母国政府的鼓励性政策。五是发挥优势导向型动机,主要是通过利用企业的独特垄断优势,在海外市场发挥其自身竞争力,扩大经营范围,提升整个企业的经营实力。在上述众多动机中,开拓市场是最主要目的。根据相关样本调研显示,47%的企业选择拓展海外市场作为对外投资的主要目的。

3.“走出去”投资领域多元。我国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领域从过去以贸易领域和工程承包领域为主拓宽到资源开发、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农业及农产品开发、餐饮、旅游、商业零售、医疗卫生、咨询服务、研发中心等行业在内的更广泛的产业领域;从传统产业向以信息传输、计算机和软件业在内的信息产业和包括批发、零售、贸易代表处在内的商业分销领域不断扩张。

4.“走出去”投资方式多样。我国中小企业“走出去”过程中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方式:一是以建立营销网络的形式“走出去”。主要在境外设立贸易公司、办事处等组织。如江苏中小企业政府管理部门在意大利、日本等国家设立办事机构,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服务;温州康奈集团在欧美7个国家开办20多家专卖店;浙江中小企业在巴西、南非、俄罗斯等国创办特色专业市场。二是以建立加工贸易项目的形式“走出去”,如万向集团在美国投资汽车零配件生产项目,钱江集团与印尼合资组建摩托车生产企业,威莱绢棉公司在乌兹别克斯坦投资设立丝加工厂等。三是以建立资源开发项目的形式“走出去”,舟山一家中小房地产公司在俄罗斯启动森林开发项目;一些中小企业纷纷参与境外渔业、农业等项目。四是以建立研发中心的形式“走出去”,如华为公司在印度建立新研发中心、在墨西哥建立生产中心,以此为平台在全球推出产品;新科集团在美国硅谷、香港等地建立了研发中心。五是以购并企业的方式“走出去”,如上海海欣集团收购了美国家用织物制造公司的纺织品工厂和商标专利,依托其在加拿大和美国的制造基地,使海欣公司的绒毛织物年产量增加了近三分之一;广东美的集团收购日本三洋电器公司的微波炉业务,并将相关业务和设备转移到该公司的中国生产基地。六是依托各种境外产业园区(见表1)“集群式”走出去,境外产业园区建立的目的在于促使广大中小企业能够集群式地走出去。之所以集群式走出去,主要目的有两个:第一,可以减少走出去的成本,因为单个中小企业走出去都要重复调查了解国别情况,而且形不成合力。第二,产业是有产业链的,集群式走出去既有利于提升“走出去”中小企业的配套能力,也利于我国政府对企业利益的集中保护

二、我国中小企业“走出去”主要障碍

1.立法迟缓,宏观管理体系不健全。我国企业开展对外投资与合作起步较晚,有关法律和法规不健全、不完善,到目前为止我国尚且没有一个完整的对外投资立法,政策支持力度不够。近年来,商务部、发改委、外汇管理局等陆续出台了鼓励、支持企业开展境外资源开发、加工贸易的政策性文件,但这些政策文件原则性规定多,能真正落实到中小企业的少,扶持政策范围有限。以山东省为例,虽然2005年省财政多方筹措“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1.06亿元,引导和扶持企业“走出去”,但对众多中小企业来说,无疑是“杯水车薪”。现在国家尽管提出了“走出去”的发展战略,但在实施过程中,尚未制定相关的具体扶持措施,到目前为止我国尚没有系统的针对跨国投资的整体战略和行业规划,没有明确的产业倾斜政策和行业导向。虽然目前已有一些促进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一般措施,但并没有配以充分的机制来实行。

2.反倾销、反补贴等贸易壁垒正在吞噬我国中小企业的国际化机会。我国近些年来屡受反倾销调查和形形色色的贸易壁垒阻挠,包括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认证制度)、包装和标签要求、商品检验和检疫规定、绿色壁垒和信息技术壁垒等。欧盟是当今世界上使用反倾销措施最多的经济体之一,而我国自加入世贸组织后遭遇的反倾销案件日渐增多。绿色、生态、环保的压力使制造业发展在短期内的发展成本提升,特别是进入工业化中后期阶段,走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必然选择。短期来看,实施环境保护在一定程度上会削弱企业或产业的竟争力,如提高生产成本,增加生产工艺流程的复杂程度和管理难度等,从而增加了我国中小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困难。

3.中小企业对外投资缺少必要的金融支持。资金是中小企业跨国经营必须要解决的问题。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可以用来进行投资或经营的资金非常有限,而同时支持中小企业“走.中小企业的经营理念不适应企业国际化需要。主要表现在:(1)缺乏国际化经营的信心和动力。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在资金和技术等方面不占优势,而国际市场竞争激烈,风险大,加上国内广阔的市场使中小企业形成了经营惰性,因而中小企业缺少强烈的跨国经营的欲望和魄力。(2)缺少跨国经营理念和发展战略。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的有关部门,都没有认识到对外直接投资是中国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缺乏这是在未来世界经济发展格局中占有重要一席的长期战略准备的思想认识,自觉性和紧迫感严重不足。不仅没有形成跨国经营的理念,而且缺少按国际惯例对外投资经营的习惯。(3)经营目标和经营方向不明确,随意性大。中小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还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偶然性,抵御国际市场风险能力还不强。(4)缺乏国际市场营销观念。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的经营者很少刻意地了解企业生存的外部环境,不注意国际市场上供需结构的变化,更谈不上在国际市场上开展营销活动。(5)缺乏品牌观念。市场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品牌的竞争,中小企业要想使自己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立足,必须培养有竞争力的产品品牌。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知名的品牌不多,中小企业尤其如此。而且许多中小企业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品牌意识淡薄。它们不重视商标专用权的取得和使用,更不重视对品牌的保护、宣传和培养。此外,我国大多数企业缺乏保护名牌的意识,许多已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在国外被他国企业抢注

三、我国中小企业“走出去”展望

1.我国中小企业对外投资合作将继续多元化发展态势。从经营主体看,我国开展对外投资合作的中小企业将进一步多元化,既有生产企业、也有贸易公司,还有其他各种服务业企业。从贸易方式看,中小企业既从事一般贸易,也从事加工贸易;既从事出口贸易,也有更多的企业从事进口贸易;既从事货物贸易,也从事服务贸易。从投资市场看,中小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开展国际商务合作,并且充分发挥中小企业运转灵活和善于开拓新市场的优势,更多地将面向俄罗斯、非洲、拉美、中东等新兴市场开展国际商务合作。

2.我国中小企业将进一步与各国中小企业采取多种共赢合作形式。中小企业要打入国际市场,必须拓宽与国际接触的渠道,发展国际间的经济合作与交流,特别是加强与发达国家中小企业的合作。其合作方式主要包括:一是结成企业联盟。我国中小企业可以与海外企业建立横向联盟,在某种产品的生产方面互通有无,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达到共同进步;也可以建立纵向联盟,保证供应链和销售链的稳定,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还可以建立经营联盟,达成默契,避免不正当竞争,共同赢利。二是联合外商共同投资于某一潜在市场。如果经调研发现国外某一市场潜力巨大,我国中小企业可以联合其他外商共同投资于这一市场,利用当地相关机构,在当地形成业务上有紧密联系的企业群,从而共享基础设施、拉近空间距离和增强合作,降低企业交易成本并增强战略要素的可获得性;企业之间通过人才流动、技术创新和技术模仿,还可以增强相互间的良性竞争合作。三是与外商企业确立外包关系。我国中小企业可以发挥技术优势,在某一产品的生产环节上,生产样品或最关键的部分,把剩下的大量生产业务或销售业务交给其他专业外商去完成,这样做,可以发挥中小企业经营灵活、反应灵敏的优势和比较技术优势,且有利于我国中小企业建立和不断提升核心能力,还能与合作伙伴共同分担风险。当然,我国中小企业也可参与外商企业的外包业务,发挥自己某一经营环节的优势和专业化优势。

3.各种类型银行与中小企业的“走出去”合作将继续加强。随着中小企业的规模和数量的扩大,在今后的银企合作关系中,除了处于核心位置的国有大银行继续供应政策融资服务以外,一些半官方性质组织(民间组织)例如行业协会(担保组织),也将参加到整个中小企业政策融资服务体系中来。半官方性质组织受市场和政府两者的影响都较少,为中小企业提供的资金(信息服务具有稳定的保障)。民间组织虽然是有偿服务,但相对于纯商业组织费用更低,更能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这对于中小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更加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4.中小企业的“引进来”和“走出去”将共同发展。在国际投资合作中,我国中小企业呈“引进来”与“走出去”共同发展趋势。一方面,将有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走出去”对外投资,参与国际竟争,另一方面,在国际对华投资热潮持续高涨的形势下,将有一大批中小企业与国外企业开展投资合作,包括涉及中小企业的各种“并购”合作项目将会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