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生主要压力源与压力应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4-14
/ 2

论大学生主要压力源与压力应对

陈思思薄德森张洁杨海

陈思思薄德森张洁杨海

(浙江师范大学,浙江金华321004)

摘要: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大学是一个“准社会”,大学也是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大学生承受着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环境中的各种压力,如果个体长期处于一种高度的应激状态,就会对身心造成严重的伤害。本文试图从学习、情感、经济、婚姻家庭和就业五个方面来阐述大学生所面临的压力以及相对应可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压力源;压力应对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4-0312-01

一、学习的压力

尤其是高等学府的大学生。大学是个大熔炉,吸纳了来自各个地方的优秀学生。所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或许在中学的时候,在自己所在的学校是一个天之骄子,成绩总是名列前茅。但是在大学中都是通过高考选拔出的优秀学生,面对比自己更优秀的学生,看着在大学之前那个原本属于自己的状元位置落在别人身上,心中难免会有些失落,不自觉形成了学习的压力。

要缓解学习压力,首先我们要以正确的心态去看待学习压力。压力犹如一把双刃剑,它既有弊端,也有益处。有些同学因承受不了学习的压力,自暴自弃,终日沉浸在苦恼的深渊,结果成绩如坐滑梯一样,越滑越低。而有些同学则在压力的推动下,更加积极向上,勤奋刻苦,最终硕果累累。所以说,积极乐观的心态可以帮我们减压。其次,在学习之余,我们要学会劳逸结合。例如可以去运动一下,运动可以放松筋骨,同时又可以锻炼身体,是个不错的选择。同时在休息一段时间后要懂得适当的休息,听一些舒缓的音乐,喝杯清茶。犹记得在高考临近支期,为了减压,老师每日都要播放一些搞笑片,每日心情舒畅的大笑几声,对减轻学习压力的确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二、情感困惑和危机

爱情、友情、亲情是大学生情感问题方面的三个重要问题。大学生往往会离开家乡到一个新的环境中,父母并不能时刻在自己的身边。而大学生也已经成年,往往会更有主见,听不起父母的唠叨,与家长的沟通越来越少。甚至与父母的联系仅限在经济供给而非情感沟通。相反,大学生与恋人的联系更密切,将情感一股脑都寄托在爱情中。而在恋情失败的时候,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大学生有时候会走向极端。

在缓解情感压力中,他人的帮助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大学生进入新的环境,有了新的人际空间和人际关系。而作为教师或辅导员,一旦发现学生出现人际关系问题时,就应从多方面加以引导,使其形成一定的归属感。首先,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人际关系的空间和环境。使同学与同学、同学与老师之间构建起情感交流的纽带,以此摆脱情感上的孤独;其次,教师可以通过开设选修课或举行心理辅导知识讲座等形式,从心理学的角度给学生传授人际交往的技巧,让学生学会构建自己良好的人际关系网。同时可以建立起心理咨询室或心理咨询中心,也可在学校网站上设立大学生情感信箱,由专门的心理辅导老师加以帮助解决。由此,使大学生的情感困惑及时得到渲泄和解脱。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f28f800100dxzw.html)-当代大学生的情感问题及调适策略_率性boy_新浪博客

三、经济压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有了飞速发展,但进程并不平衡。全国现在仍然存在一些贫困地区、贫困家庭。这就使得部分来自这类地区或家庭的大学生,在高校招生实行所有的学生上学都要收费后,家庭经济压力增大,生活贫困,甚至学业难以维系,成为了贫困大学生。作为一个贫困生,他们上大学极不容易,他们被倾注了父母甚至全村父老乡亲的厚望,因而生怕自己学不好,无颜见“江东父老”。在这种压力的作用下,一旦受到挫折便会为此焦虑不安,对前途感到悲观失望,甚至绝望而演变成“心理疾病”。贫困生大都来自农村由于生活拮据,忙于为生活奔波,既无经济实力,也无精力更多地进行人际交往,参与校园文化活动,且当中有较多的人从小就形成了内向的性格,他们不善言语,不善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此相对应的是经济实力强的同学穿名牌、进饭店,出手大方,交友广泛,关系活络,在校园里风光一时。相比之下,贫困生相形见绌,自感寒酸,自卑心理油然而生,往往在人际交往中以失败而告终,于是可能变得更加内向和压抑,使孤独感笼罩全身。

贫困是无可指责的,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上的痛苦以及不能正确看待和想办法去解决,我们应该把贫困当成鞭策自己艰苦奋斗、发奋学习的动力。

贫困大学生现在虽然面临着物质上的贫困?。但却已经站到了获取精神财富道路的起点,要百倍珍惜上大学的机会,利用现有条件去改变自己未来命运,努力消除自卑,增强自信、自强、自立意识,培养自己吃苦耐劳的品质和社会生存能力,用知识和能力来丰富和武装自己,以自己能够拥有服务于社会和人民的丰富而全新的知识和能力为荣。藉贫困锻炼能力、磨砺意志,消除贫困所造成的消极影响,让人格朝着有益于身心、适应社会和完善自我的方向发展。

贫困并不是一件丢人的事,贫困生也要主动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扩大人际交往范围,扩大交流,开阔心胸,凭着自己的吃苦耐劳精神或其他特长在同学中树立起自信心,增进理解,建立友谊。

四、婚姻家庭问题

大学是塑造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时期。大学生遇到家庭问题,对一些认识自然会有所歪曲。

不管父母如何,亲情是割舍不断的。父母好婚姻是他们的人生,我们该给家长主宰自己人生权利。同时一定要自立自强,任何事都向好的一方面看。

五、就业压力

近几年来,由于社会竞争的加剧,就业市场的不景气,大学生找工作或找比较理想的工作越来越困难。这对大学里众多高年级学生造成很大的精神心理压力,使他们因焦虑、自卑而失去安全感,许多心理问题也随之产生。

大学生要形成良好的就业观,认清就业形势,把握个人追求,结合社会需求。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知识水平,注重能力培养。敢于推销自己,成功就业扎实工作,勇于创新与时俱进。

此外,大学生还要有创业的精神和准备。勇于创业,既是就业的一条行之有效的方式,也是实现大学毕业生人生理想的一条捷径。

“理想的翅膀应插在现实的身上,离开了现实的躯体,理想只是一堆零乱的羽毛。”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认识到,“行行可建功,处处能立业,劳动最光荣”。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只要我们大学毕业生能够转换思维,改变观念,就业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我们的理想也一定会飞得加高远!

作者简介:陈思思,1989,12,浙江嘉兴。单位:浙江师范大学。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薄德森,河南信阳,1991,03,单位:浙江师范大学。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张洁,1990,10,浙江丽水。单位:浙江师范大学。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杨海,1990,10,四川宜宾。单位:浙江师范大学。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