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生活材料制作在幼儿游戏中的发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3-13
/ 2

绿色生活材料制作在幼儿游戏中的发挥

邱建英

邱建英(苏州市金阊区观景幼儿园,江苏苏州215000)

中图分类号:G62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738(2012)03-0000-01

摘要: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教师提供的游戏材料尤为重要,游戏材料是进行角色游戏的物质条件,它不仅起着角色的作用,又能增加游戏情节,丰富游戏内容。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绿色物品或绿色的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游戏活动更为重要,既可以培养小朋友的手部肌肉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和实际操作的能力,又从小树立绿色环保意识,使幼儿们的创造欲望得到满足。

关键词:绿色生活材料制作;幼儿游戏

绿色生活材料制作是指利用生活中的废旧日用品或水果、蔬菜等自然物,通过联想,“因材施艺”地进行建构,制作出立体形象生动的物品开展游戏。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途径,他们生活在这个世界里,并负有改造它的使命。”孩子在一日活动中的思想、行为都是围绕着游戏展开。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探索、发现来丰富知识经验,能具有教育性、科学性、新颖性的综合体现。《纲要》在艺术领域中也指出:“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绿色物品或绿色的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游戏活动”。绿色生活材料制作是指利用生活中的废旧日用品或水果、蔬菜等自然物,通过联想,“因材施艺”地进行建构,制作出立体形象生动的物品开展游戏。它对于学前儿童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将绿色生活材料渗透在游戏中,让它成为幼儿游戏中的代用品,发挥优势作用,培养幼儿的手部肌肉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和实际操作的能力,从小树立绿色环保意识。

一、善于发现和寻找绿色材料,收集周边生活中的自然物和熟悉的绿色材料,体现种类多样化

材料是提供制作的必要条件,所以只有根据制作内容精心选择绿色材料才能支持幼儿获得成功。留心身边的每一样安全、卫生可利用的材料,都有可能转变成为幼儿手工的材料。关键在于我们要善于发动幼儿去寻找绿色材料,收集周边生活中的自然物和熟悉的绿色材料,比如不起眼的碎布片、被丢弃的废旧纸张、纸盒、零碎的棉花、海绵、家中没用的瓶瓶罐罐,甚至泥石、种子、植物等。然后我们将材料分类摆放,集中于美工区的材料架上,幼儿可根据活动内容,自主选择所需绿色材料,进行加工制作。

另外教师提供了丰富的绿色材料,不仅支持幼儿实现自己的想法,而且材料还能开阔幼儿的想象空间。由于学前儿童的思维是知觉半逻辑思维,他们的手工制作大多是在行动中“迁想状物”,例如:他们会把雪碧瓶想象成一只胖胖的小猪。一只漂亮的花瓶。在娃娃家游戏中,我们收集了许多形状、大小不一的纸盒、纸箱做成电视柜、组合柜、床头柜、电视机、冰箱等缩小的仿真实物,俨然布置成了一个“我的家”。再找来可乐瓶、雪碧瓶、做成精巧的杯子、碗碟,孩子们便有模有样的做起主人来。我们可通过提供多样的材料来发展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我们还注意到提供的绿色材料应该是安全、无毒、卫生,且有一定的潜在制作价值;是经过实践验证的、筛选的,主体材料比较丰富,孩子们有更换、选择的余地;材料的结构、难度符合制作物体的特点和幼儿能力的需求。

二、在亲子活动“能工巧匠小达人”的活动中,体现技法综合化

在制作过程中,制作技艺至关重要,由于材料的性质与形态、创作的图、审美观点的不同,手工制作的技法也多种多样。生活材料的造型技法是综合的,主要有加法、减法或加减法并用。

在我们班级开展的“能工巧匠小达人”亲子活动中,主要就是让幼儿和家长一同围绕用绿色生活材料来制作一些小玩意,使幼儿加强环保意识,有效利用废物,化废为宝,能从小使幼儿养成珍惜物品,不乱丢废物的好习惯,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协调能力,并在亲子活动中体验亲子之间合作的快乐。孩子和家长们在活动准备之初,收集了好多的废旧物品和蔬菜瓜果,面对着这么多的材料,如何体现孩子们和家长的创意呢?通过教师的指导和介绍,他们了解到了材料的一些制作技法,如:点状材料的制作、线状材料的制作、面状材料的制作、块状材料制作等。点状材料制作多为加法成型;线状材料制作常用盘绕、编织、排列、拼接;面状材料制作主要有剪、刻、切折、折叠、卷曲、插接、层面排列、粘贴、压印等;块状材料制作主要有锯、削、刮、剪、组合、拼接、串联、焊接等。我们还引导幼儿巧妙利用自然形状塑造形象,它指的是不需要工具切割造型,省略了像布、纸、泥等材科用工具剪裁、塑造基本形体的步骤。对于幼儿来说,利用自然形状塑造形象更为简单和安全,所用时间短、见效快,有利于促进形象思维的发展。

三、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尊重孩子的想象力,体现过程自主化

在教给儿童必要的造型技法的基础上,还应把重点放在引导儿童进行想象上,启发儿童动脑经,想想这些材料可以制作什么形象,即“因材施艺”;或者自己想象中的制作需要哪些材料来完成,即“因意选材”。因此我们努力营造宽松、自由的制作过程,引发了幼儿的造型兴趣。在制作中,孩子一定会遇到一些影响成功的技术性问题,我们通过观察、判断出孩子的困难,并适时地提出启发性问题引导他们思考、对比、观察,帮助孩子通过自己的探索解决问题。主要采取意愿小制作的方式,充分让幼儿自由想象,自由创作,突破了以往幼儿跟着老师依葫芦画瓢的传统教学方式。对于孩子成功的经验,则及时引导大家分享。失败的地方,大家一起帮着找出原因。这对幼儿的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很大发展,从而创作出与众不同的“作品”来。幼儿既能体验合作创作的乐趣,又能养成主动学习的能力,对身心发展十分有益。

四、联系幼儿丰富的生活经验,注重幼儿作品的实用化

我们注重联系幼儿丰富的生活经验来从事生活材料制作活动,选择的制作内容多成为生活中的实用品。在操作过程中我们引导幼儿充分运用各种感官,看看、摸摸、听听,感知经常接触的事物,丰富了生活经验。我们将环境创设还给幼儿,如:在主题活动“糖果宝宝乐园”、“我们爱秋天”等主题墙环境创设,将幼儿的作品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其次我们注重将生活材料制作渗透进一日活动,并优化一日活动的各环节,使其成为实施审美教育的有效途径,如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立了各个活动区域,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布置,使幼儿处处感到美的存在。另外还结合开展了一些生态环保教育活动,进行绿色环保小制作,如塑料袋服装、一次性饭盒玩具等。

绿色生活材料制作活动,它集操作性、趣味性、知识性、创造性于一体,最终展现的作品是对幼儿动手能力和制作过程的肯定,我们将原先单个的手工活动串联起来,使幼儿的作品体现一个系列。绿色生活材料制作活动为孩子们提供了创造美的途径,给孩子们亲近自然的机会,在此过程中孩子们初步接触了多元文化,发现和感受生活中的美,萌发了审美的情趣,树立起环保意识。它不仅可以丰富教育教学活动内容,有利于创设优美丰富的环境,而且有利于培养幼儿的思维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艺术创造中,孩子们不仅享受到生活、自然、艺术的美,更享受到了创造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