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 2

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洪洁华洪晓华

洪洁华洪晓华(揭阳市人民医院广东揭阳522000)

血液标本的采集是实验室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合格的标本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可靠的先决条件。日常工作中,临床实验室比较重视分析中和分析后的质量控制,但对于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和管理工作尚相对薄弱,因忽视分析前质量造成检验结果不能反映患者的真实病情,甚至严重“失真”而延误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情况时有发生。据统计,试验前误差占试验的70%[1],因而减少试验前误差是保证检验质量的重要环节。为此,对我科登记的300份不合格血液检验标本作一统计分析,以促进临床与检验科的密切协作。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本检验科2011年1月年至6月拒收标本登记的300例不合格标本。本科依据《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2]标准进行退回。

1.2方法对不合格标本逐一分析,查找原因,制订措施,努力改进。

2结果

300例不合格血液标本原因见表1

表1300例不合格血液标本原因分析

3讨论

3.1正确采集血液标本的意义

临床工作中,血液检验项目非常多,对于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只有准确的检验结果,才能让医生作出正确的判断。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很多,其中标本采集是最常见的因素之一。因此,加强对血液标本的采集和处理等分析前质量控制力度,对提高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3]。

3.2不合格血液标本原因分析

从我们调查结果看到,在所有不合格血液标本中因标本量不准而导致标本不合格的就有153例,占51%。血液过多时会因为抗凝物质不足而使抗凝效果不佳,只要有微弱的凝集,即使肉眼看不到的凝集,亦会明显的影响检验的结果。如作血常规分析抽血太少,使抗凝剂EDTA-K2的浓度相对增高,中性粒细胞肿胀、分叶消失,血小板肿胀、崩解,产生正常血小板大小的碎片。这些因素均使检验得出不可靠的结果。标本溶血的有65例,占不合格标本的21.7%。文献报道,血液红细胞内外很多成分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特别是钾离子、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磷酸肌酸激酶,这些成分红细胞内的浓度分别是血浆浓度的23倍、80倍、15倍、200倍、67倍,标本溶血使这些检验结果明显偏高。标本凝固30例,占10%。不同的检验项目要求使用不同性质的标本,如血浆或全血。血浆或全血的标本均需要抗凝,而凝固的标本显然已无做相关检验项目的价值。

3.3防范措施

3.3.1加强与临床沟通,这是降低不合格率的重要途径。检验项目很多,变化很快,不断有新的检验项目开展,临床护士不可能对所有检验项目都做到心中有数。检验科与临床要进行定期的沟通,可以通过讲课的方式,把检验项目标本留取需要注意事项向护士介绍,并把临床上留取标本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反馈,这样就可以减少不合格标本的发生。

3.3.2加强责任心,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我们调查发现,由于申请单与患者资料不符、检验目的与标本要求不符、空标本等就占了11.3%之多,这只要护士在留取标本时,严格做好查对制度,认真核对医嘱与医生开的申请单,对医嘱,申请单,标本三者的一致性认真检查,就完全可以杜绝这方面不合格标本的出现。

3.3.3严格标本采集时注意事项。在标本采集前,应根据实验要求,决定采血方法,所需血量及适用抗凝剂。采血用的注射器,试管必须干燥洁净;注射器及针头不宜用酒精消毒;采血部位皮肤必须干燥,止血带结扎时间不得超过2min,以免时间长后血清蛋白及蛋白结合物发生变化。穿刺成功后应立即松开止血带,以免静脉阻滞导致甘油三酯增高。抽血后应将抗凝管及时颠倒数次,切忌振荡试管,防止出现小的凝块及溶血;每种专用的试管均标明有

需要的血液量(或刻度标记),这些均应熟悉并认真对待,避免因量不准而成为不合格标本。抗凝的标本要正确选择抗凝剂,对抗凝剂与采血量的比例要准确,否则会造成标本被稀释或因抗凝剂量不够而凝血。血气分析抽血时注射器内不能有气泡,抽血后立即用小橡皮密封针头,隔绝空气;采集血培养标本应严格无菌操作,一般在病人发热初期或高峰期,用抗生素前采集,标本采集后放置时间不得超过2h。

3.3.4科学保存与运送标本。血液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检,并尽快进行检查,样本保存不当直接影响实验结果。血液中有些项目有严格的时间依赖性,如血氨、乳酸、血小板、血气分析各项指标等,时间过长会影响检查结果。护士在采集标本后,只简单地放在标本架上,而不注意保存的温度,其实有不少标本对温度有严格的规定,必须及时送检或保存的规定的温度下。庞翔娟[4-5]等研究发现血液离体后,由于红细胞糖醇解消耗能量及细菌污染分解葡萄糖,加上自细胞降解酶的作用使血糖浓度逐渐降低,不及时处理室温状态下的血标本,每小时血糖值降低约7%。

综上所述,要提高检验质量,需要病人、医护人员和检验人员的共同努力、积极配合,不断总结经验,及时交流和沟通。医护人员须严格按照医疗护理操作常规中标本采集的意义及原则去执行,注意标本采集、送检、处理等事项的每一个环节,这样可降低血液标本的不合格率,从而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丛玉隆,张海鹏,任珍群.血液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的重要因素一标本的采集及其控制[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1998.21(1):1140.

[2]叶应,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第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5-46.

[3]袁慧,曾小丽,将朝晖,等.2003-2006年北京安贞医院检验科标本不合格的特点分析及对策[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7,6(6):692.

[4]庞翔娟,孙静,张丽霞.血液标本放置时间对血糖检测的影响[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2,31(2):156-157.

[5]蒋美珍,崔民波.血液标本放置时间对血糖检测的影响[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02,9(2):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