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语言评价与有效运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5-15
/ 1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语言评价与有效运用

唐小娟

唐小娟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宁中学222000

摘要: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语言评价是指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运用语言的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描述并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语言评价的使用要基于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教师对教学过程的灵活把握和教师对学生的深入了解。要想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有效地进行语言评价,教师要做到厚实语言积淀、确定价值导向和预设教学空间。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语言评价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语言评价是指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运用语言的形式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描述并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评价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和道德判断能力、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促进学生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践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在此以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为视点,探讨了思想品德教学语言评价的依据以及教学语言评价的有效实施。

一、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语言评价的依据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语言评价主要基于以下评判依据:

1.教师对教学目标的正确理解

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后所要达到的预期学习结果”。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倡导“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教师在对学生预期的学习结果进行语言评价的时候,要对教学目标有比较深入的、正确的理解,灵活地掌握教学目标的要求,分维度、分重点地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合理的、有效的评价。体现在备课环节中,教师要认真、仔细地钻研教材,吃透教学目标,分析教学目标的实现形式和实现步骤,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2.教师对教学过程的灵活把握

初中思想品德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由此可见,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的生成过程,还是动态的活动过程,教师在教学语言的评价过程中要正确地认识、灵活地把握教学过程。

3.教师对学生的深入了解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语言评价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道德认识,唤醒学生的道德体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要想使得语言评价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必须对学生有深入的了解。

二、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语言评价的有效实施

1.厚实语言积淀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思想品德教学语言评价中,首要的条件就是教师要有丰富的语言积累,要能够在不同的问题背景、不同的学生个体之间进行不同的语言评价。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注意总结和积累,锤炼自己的语言。如:对学生学习效果表示肯定和赞赏的语言评价该怎么说,对学生学习效果表示不满和否定的语言评价又该怎么说;对优生的语言评价该怎么说,对学困生的语言评价又该怎么说;对学习积极、大胆、主动的学生的语言评价该怎么说,对学习消极、胆怯、被动的学生的语言评价又该怎么说……当然,评价要因时空、因情境、因人物不同而采取不同的语言,不能用同样的标准和语言去评价所有的问题和学生。同时,教师还要注意语言的修养,增加自己的语言魅力,多运用适合学生心理需求的、学生能接受的语言评价,如诙谐、幽默的语言评价。

2.确定价值导向

实践证明,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增强和觉悟的提高都可以通过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反映出来。这就要求教师在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做出语言判断的时候,确立语言评价的价值导向。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1)对学生的参与性作出评价。主要评价学生参与教学的效果,比如学生是否参与了课堂教学,是积极、主动地参与还是消极被动地参与。(2)对学生的学习体验作出评价。初中思想品德强调体验式学习,如果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够表现出适度的紧张感和愉悦感,能够自我控制和调节对学习的情感,那么学生的学习效果可能是不错的;反之,如果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表现出平淡和冷漠,一副无动于衷、我行我素的神态,那么学习效果就可能不会太好。(3)对学生的思维活动作出评价。主要考察学生是否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寻找解决问题方法和途径,同时考查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否具有挑战性和解决问题是否具有创造性。

3.预设教学空间

学生知识的习得过程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有着一些我们根本无法预知的教学因素和教学情境,课前设计和假定得越多、越细,课堂上学生自由驰骋的空间可能就越小。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教师要预设有学生思维发散、个性张扬、各抒己见的空间,这样在对学生进行语言评价时,才能够做到胸有成竹。

参考文献

1.黄莆全王本陆现代教学论学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142。

2.吴一凡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