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护理医养老护理医院电气和智能信息系统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2
/ 2

养老护理医养老护理医院电气和智能信息系统设计

刘红艳

保定市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071000

摘要:以某养老护理医院为例,根据医院基本信息,对其电气、智能信息系统设计进行分析,如供配电和照明系统等,只有对养老护理医院进行深入研究,才能确保各项设计均符合安全性和舒适性要求,以便于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全面观察,从而做出准确医疗诊断。

关键词:养老护理医院;电气;智能信息系统;设计

在护理医院中,采取医和养相结合方式,主要是针对晚期患者和慢性疾病患者等进行护理干预,通过提供不同护理服务,实现未来养老模式的转变。在本文研究中,将某养老护理医院作为中心,围绕电气与智能信息系统设计进行研究,可为相关设计项目提供借鉴价值。

1项目概况

在某养老护理医院中,其主要结合康复锻炼、医疗护理和临终关怀,建筑总面积1.3万平方米,地上共4层,地下1层,高度14.9米,共有300张护理病床。

2供配电系统设计

按照国家规范与行业标准,此养老护理医院进行设计时,应急照明和消防设备、公共照明等,均需要根据二级负荷进行设计。对于施工图设计,首先需要进行电气负荷计算,选择系数法,通过末端逐级计算,获取电气安装总容量,具体是指:照明为400千瓦,电力为440.5千瓦,空调为332千瓦。对于室外选址,应创建10千伏变电站,选择2台变压器(630千伏安),指标调整108.6VA/m2。对于10千伏变电所,主进线是以双电源单母线分段方式,中间未设置母联运行系统,进线侧设置有功电能、无功电能装置。在进行变压器的保护时,主要选择真空断路装置进行,以实现速断保护等;继电保护设计中,通常选择微机测控设备进行,操作电流经电压互感器取得[1]。

低压配电接地设计时,选择TN-C-S系统,其中低压馈电维持250米以内,照明和电力等,均需要满足分开敷设原则。单台、容量大负荷选择放射配电,普通设备选择放射式、树干式联合方式配电。在火宅报警系统和应急照明方面,均由配电间自动切换箱予以处理。与此同时,火灾报警和安全防范系统,应增加UPS(不间断电源)。如果剩余电流超过限定值(300mA)时,会发出报警信号,确定故障点,对故障变化进行全面监视,如电源状态和报警信号等,以便于对剩余电流故障上报至主机[2]。

以养老护理医院为基础进行研究发现,护理对象具有特殊性与风险性,每层护士需要设立相应抢救室,通过IT系统设置,对单相变压器予以使用,额定输出5千伏安,最高分断时间0.2秒,接触电压低于25V,当出现接地故障时,故障电流主要是由其他正常电容值发生变化,实际值偏小,不会对电源电压造成影响。对接地故障实际电压进行控制,即低于50V,可以避免电击出现,因此,医用型IT系统的运用,具有安全可靠特点。

3照明系统设计

在进行照明设计时,除了需要符合老年人不同需求之外,保证其安全性和舒适性,还应该为护理人员更好观察患者起到促进作用。对此,检查室、护士站和抢救室等照明设计,应以高显色光为主,其中抢救室的显色指数超过90,其他区域光源显色指数超过80,在光源色温方面,将中性暖色作为重点,可以发挥缓解老年患者心理的辅助作用,避免频闪、噪声等因素影响。在医疗场所,为符合《建筑照明设计标准》标准,对照度和照明功率等应相同,对眩光带来影响进行严格控制。在门诊和挂号厅等区域,眩光值均低于22,其他场所需低于19。为了预防夜间直射眩光对卧床患者影响,应对病房走道和护士站进行科学设计,即限制眩光,选择柔和、白色玻璃灯罩荧光灯,将其布置在走道两侧[3]。按照分组、分区等方式进行有效控制;楼梯与门厅等区域,应结合自然采光与使用状况进行划分;公共照明是由值班室、护士站负责。

(1)护理病房照明主要选择限制眩光与白色玻璃灯罩荧光灯,控制开关选择翘板式开关,位于醒目区域,与地面维持1.1米距离,颜色和墙面应有效区分。为了避免影响其他患者休息,床头可以设置伸缩照明灯,实现局部照明,利用窄光束光源照明。床头照明和插座等设置,需要统一安装于医用线槽,线槽照明回路需要增加电流保护设备。病房门的周边区域,距离地面0.4米位置,科学设置LED照明,使床头照度低于0.1lx。(2)抢救室照明设计,照度应维持正常照明标准,护士站和值班室等,需要保证医疗装置的稳定运行,抢救室等安全场所,应持续12小时以上供电时间,安全照明和备用照明色温等,均应和普通照明相同,灯具应和正常照明协调布置,严禁疏散照明和医用标识相覆盖。对于公共区域,应选择LED光源供电,以实现集中控制[4]。(3)疏散走道和电梯间等,此类场所具有人员密集特点,需要进行安全疏散与走道照明。对于应急照明,需要按照国家规定标准进行,即竖向疏散和人员密集疏散等,前室合用前室疏散照明地面最低照度为5lx。在其他疏散地区,疏散照明最低照度为5lx,供电时间应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标准进行,其他场所的应急照明时间应超过60分钟。(4)阅览室和食堂等,选择格栅支架型荧光灯,纵轴线和窗平行,为了保证水平照度呈现较高均匀度,应对眩光进行有效控制,实现照明分区控制。对于太平间和污洗处等,不仅需要布置照明灯,而且还应增加紫外线消毒灯和消毒器等。

4智能信息系统

在养老护理医院进行智能信息系统设计时,通常包括:电话交换、室内通信覆盖和有线电视等。就综合布线系统而言,数据传输主要选择光纤,以水平线方式,选择六类对绞电缆,因抢救室信息传输需求较高,应选择光纤至桌面。病房信息主要根据床位进行设置,将其科学安装在医用线槽。内网属于医务人员专用信息网,外网应用在网上挂号和预约门诊等方面,科学隔离内网、外网、相关软件,可以保证其整体设计质量[5]。

因养老护理医院工作具有特殊性,所以,设置一套完整双向传呼和紧急呼叫智能系统,可促进医护人员工作展开。系统根据楼层和护理单元进行科学设置,主要包括:主机和对讲分机、病房门灯等,选择总线方式进行传输。护理单元系统主机设置在护士站,可以实现记录和呼叫等,对于特护患者可以优先呼叫。系统内还设有移动遥控分机,有利于医护人员对病房情况的巡视,及时接受患者呼叫。在隔离病房中,如果患者不方便进入,需要增加图像限制和可视化对讲系统,尽可能符合远程监控和通信,为进行检查、救治和抢救等提供便利。

结束语:

本文在对某养老护理医院进行研究发现,科学进行电气、智能信息系统设计,是保证医院各项工作有序进行的关键。目前,护理医院中医疗机构发展较晚,需要设计人员不断提升整体电气水平,以保证养老护理医院的可靠性等,同时为经济合理和技术先进等提供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冯明哲,麻伟男,顾巍.养老护理医院电气和智能信息系统设计[J].现代建筑电气,2017,8(4):11-16.

[2]蒋皆恢,鲍珀,赵德强,等.一款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护理床[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18,42(4):235-239.

[3]格伦,陈志杰.社区式养老院建筑规划设计原则——以寸草春晖养老护理院为例[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17,18(8):56-58.

[4]张立斌,段亚梅,邓庆,等.公立医院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运行分析及思考术[J].中国医院管理,2017,37(4):9-11.

[5]肖瑜,阮履强,李长英,等.养老机构中不同人群对养老护理需求认知的现状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11):89-90.

作者姓名刘红艳

出生日期1976年3月8日

性别女

民族汉

出生地河北迁安

职位电气专业副总

职称高级工程师

研究方向智能配电技术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