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说三维目标内涵、关系与落实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3-13
/ 2

浅说三维目标内涵、关系与落实

周全来

周全来(青海省泽库县宁秀乡寄宿制中心完小,青海泽库811400)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738(2012)03-0000-01

摘要:语文教学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训练,加强语文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亦要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体验,以达到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之目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它是一个相辅相成的、互相渗透的、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它的整合应该以知识技能为基础,以活动为载体,在活动中经历过程、掌握方法,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与正确的价值观。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感;过程;价值观

反思语文课程走过的历史,其失败或不够成功之处,首先是目标定位模糊或失误。单一的知识能力目标,使教师、学生迷失在语文知识系统与应试训练的胡同里。要想顺利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我们必须重新审视课堂教学目标。我们应认识到,语文课堂目标应该是三维的、立体的、多元化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目标的整合,它是一个相辅相成的、互相渗透的、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它的整合应该以知识技能为基础,以活动为载体,在活动中经历过程、掌握方法,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与正确的价值观。新理念要求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这为我们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

一、正确理解三维内涵

1.知识与能力目标。课程中知识与能力的具体规定,是“知识和能力”教学的基本依据。我们要深入钻研新课标,了解新课标中的知识能力要求与旧大纲比较有什么变化,从而正确把握新课程“知识与能力”的要求。如,阅读教学,新课标则要求“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此外,还有阅读量阅读速度方面的要求,以及强调积累与语感的培养,这是旧大纲所没有的。

2.过程与方法目标。这是新课标所特有的。过程与方法的倡导“探究性学习”,强调在实践过程中学习。“过程”,重在“亲历”。“识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等,都要让学生亲历过程,在过程中学习,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生活世界的一部分。“方法”,应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应伴随着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情感的体验,审美的陶冶,如影随形,而不能游离其外。中外教学史说明,独立于具体的知识技能学习的“方法”是很难产生迁移的。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现的是语文的人文性,强调的是给学生广博的文化浸染,内涵比起旧大纲“思想性”目标要丰富得多,深刻得多。语文学习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具体要求,涵盖传统的思想教育的精华,以及生命意识、现代意识、多元文化、国际理解和语文学习兴趣、信心、习惯的培养。

二、理清三维之间关系

在新课程中,三维目标是主要矛盾,知识与能力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语文素养的核心是语文能力,这是无庸置疑的。产生怀疑或动摇,将使语文教学无所适从,也将使语文教学质量严重滑坡。假如把语文素养比做一座大厦,由三维目标构成,知识与能力就是大厦的基座,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就是上层建筑,基座稳固了,语文教学的根基才不会产生动摇,“上层建筑”也才能发展得越高。情感态度价值观是重要的一维,没有它,将使语文教学回到课改前的状态,仍然是人文性的缺失。没有“过程与方法”的目标,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也将难以落实。在兼顾其他二维的情况下,知识和能力的坚实牢固,是语文新课程追求的目标。

三、落实三维目标

三维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是语文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攻方向。它能否尽快取得成效,取决于广大教师对它的认识的深入程度,取决于对有效教学策略、方法的整合和运用。

1.强化教学目标的制定。

制定教学目标必须围绕“三维”来进行。就某篇课文讲,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可通过三个方面考虑:第一,既要定总目标,又要定分目标,所谓“分目标”即每一课时要有小目标。第二,“目标”是课堂上师生共同的行为标准,因此,教学目标不单是教师自己明确,还应让学生了解。只有如此,师生才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第三,教学目标的制定应着眼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给学生的“思想以熏陶,思维以启迪,智力以开发,智慧以增长”。第四,教学目标的制定力求做到“三维”的整合。

2.落实“知识与能力”目标。

新课改实施以来,一种新的教学形式——感悟,逐渐发展成为阅读教学的主流,再加上《语文课程标准》规避了对“基础训练”的描述,结果,有些老师对此进行了片面的理解,认为语文课程只需“感悟”,而不需要“训练”了,而“训练”则体现了“工具性”的一面,因此,忽视任何一方面,都达不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的目的。长期以来,语文教学由于受“满堂灌”和“机械训练”的影响,导致了学生课业负担加重的现象发生,但这不等于说语文课程就不要训练了。

从“知识与能力”的基础目标看,我们更应加强对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重视。所以说,语文教学,尤其是低年级的教学,必须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才能为实现其他目标打下基础,否则,离开这个目标去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体验,必将是空中楼阁。

3.关注“过程与方法”目标。

“过程与方法”目标属于操作型目标,它是从培养学生的智力和思维能力的层面上提出来的,因此,在实施的过程中,应着眼于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激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和实践体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等方面的教学上。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关注“过程与方法”是指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构建意义,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体验。

(1)问题设计的情感性。

问题的情感性就是要求对设计的问题尽量避免使用“为什么、怎么样”等居高临下。追问式的术语,而是用上“你认为、你觉得”等具有人性化个性化的词语,让学生感到亲切、随和,这样一来,学生就会感性趣,于是便会积极思考。如教学〈〈草船借箭〉〉时,为了让学生探究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可避开常规提问:“诸葛亮借箭为什么成功?”从另一个角度设计问题:“你认为诸葛亮缺少哪一个条件,借箭就不能成功?”这样设计问题,一是让学生抓住一点谈感受,避免了贪大而考虑不周的弊端;二是让学生觉得这是自己的想法,就无所谓与老师的答案是否一致,如此一来,学生就有了表达的愿望,对问题就会生发自己的情感体验。

(2)价值引导的启发性。

教师是整个学习过程的参与者和引导者,教师应急时发现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及时给予启发性的引导,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辩论,提供广阔的选择空间和发展平台。具体应做到:第一,在学生难以深入时,给学生提供一些方法和思路。第二,在学生认识发生偏离时,灵活调整方向,聚焦问题,使之回归问题核心。第三,调整好课堂教学节奏,使学生在特定时空里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率。

综上论述,“三维目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三个方面互相促进,互相制约,共同构成了语文教学的目标体系。整合三维目标的落实对指导我们的语文教学工作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