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视角下安徽传统孝文化融入大学生德育教育研究刘世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2-12
/ 2

社交媒体视角下安徽传统孝文化融入大学生德育教育研究刘世权

刘世权

(亳州学院,安徽亳州236800)

基金项目:亳州市2019年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社交媒体视角下安徽传统孝文化在高校的传承与发展研究”(2019099);亳州学院2018年校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2018zxkc01)

摘要:孝文化作为伦理道德的重要内容,能够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社交媒体时代,高校运用社交媒体将安徽传统孝文化融入大学生德育教育工作,对于弘扬安徽优秀传统文化和构建和谐校园有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孝文化;社交媒体;大学生;德育教育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交媒体时代应运而生。社交媒体以其自身优势,深得大学生青睐,借助手机、电脑等媒介载体传播与交流信息已经成为一股新潮流。社交媒体的产生与发展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同时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中的传播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孝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部分,涵盖了大量的思政育人功效。安徽传统孝文化历史悠久,在高校传承和发展安徽孝道文化,无疑会有助于弘扬安徽优秀传统文化,帮助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社交媒体的时代特征与安徽传统孝文化历史

(1)社交媒体的时代特征

社交媒体(SocialMedia)被称为社会化媒体或社会性媒体,是用户基于互联网技术,借助社交网站、微博、微信、博客等载体撰写、沟通、评论、分享和传播信息咨询的媒介平台。人类文明的传播经历了从“铅与火”到“数与网”的发展,人们获取信息从未像现在这样快捷,传播信息也突破时间与地理,实现了“全程”与“全效”。随着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新兴社交媒体平台接连涌现,社会进入了全新媒体时代。作为大数据重要来源方式和主要应用领域的社交媒体,近年来蓬勃发展,展现出巨大潜力。全新的社交媒体时代对传统媒体发展和文化传播提出了全新挑战。借助微博、微信等新型社交媒体平台,收发信息都可以在极短时间内完成,而且几乎可以覆盖全球任何一个角落。社交媒体信息资源丰富,开放模式几乎是零门槛,尤其是热衷于求新、求变的大学生通过搜索引擎各取所需,方便快捷。便携式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更是打破了信息传播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让外界更迅速、更直接了解自己的声音。社交媒体提供了大量信息资源储备,让大学生目不暇接,但同时也弱化了大脑对信息的记忆储备,给大学生记忆模式和思维方式带来了一定冲击。

(2)安徽传统孝文化历史

安徽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优秀传统文化底蕴厚重,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留下了极其丰厚的文化遗产。孝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文化基因,是安徽传统文化传承发展过程中无法割舍的重要文化传统。安徽省天长市是享誉海内外的中国“孝子之乡”,是二十四孝之一的“弃官寻母”主人翁宋代朱寿昌的故乡。朱寿昌弃官寻母之事,宋神宗夸奖其孝行,苏东坡、王安石等争先写诗撰文赞美其孝行。朱寿昌“弃官入秦,与家人决,誓:不见母,不复还”的孝亲思想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安徽人。安徽省宿州市有着“闵子故里”之称,孔子弟子闵子骞被后世百姓尊称为“中国第一孝”。闵子名损,字子骞,孔子弟子,名列七十二贤之首,他以孝名传天下,历代统治者都曾宣扬过闵子骞孝悌忠义,对他多有褒奖。闵子骞“鞭打芦花”的孝行故事不仅可以提倡孝道,对大学生进行尊老孝亲教育,而且故事本身具有丰富的艺术价值,对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社交媒体视角下安徽传统孝文化融入大学生德育教育路径

(1)运用社交媒体将安徽传统孝文化融入大学日常教学活动。

传播渠道的单调与局限造成了很多大学生对安徽优秀传统文化认识不深刻。高校作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主要阵地之一,应该加大传统文化融入到思政课教学的力度,注重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推动安徽优秀传统孝文化的继承与弘扬。高校课堂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将孝文化教育融入到日常教学活动中,塑造大学生爱国、仁爱和崇尚孝道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高校思政教研室应加大安徽传统孝道观传承研究,配以灵活可行的、适应大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方法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例如,鉴于目前很多大学生上选修课的兴趣胜过必修课的特点,运用社交媒体平台开设安徽传统孝文化第二课堂。增设《二十四孝故事》、《闵子骞与朱寿昌》等选修课,通过播放视频、微聊、论坛发帖互动等方式丰富线上课程,针对大学生年龄、专业特点定制专属学习课程。同时,配以线下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文化馆以及走访“孝子故里”,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完成教学。从而促进大学生学习和弘扬安徽传统孝文化,使之内化于心,进而外化于行,养成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优良品质。

(2)加强社交媒体平台建设,抢占安徽传统孝文化教育平台的制高点。

社交媒体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已经由传统的报纸广播等方式转变为网页、微博、公众号等新媒体方式。社交媒体的特点和优势为安徽传统孝文化在高校的传承与弘扬提供了新的机遇。为了充分将安徽传统孝文化资源融入到大学生德育教育工作中,高校必须抢占网络教育阵地的制高点,加强社交媒体平台建设,打造传统文化社交媒体传播新平台。首先,结合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建设一批展示安徽优秀传统文化的微博和微信公众平台,提炼出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制作出精美的动画或是视频上传到平台上。比如说根据“鞭打芦花”“弃官寻母”等孝行故事制作成flash动画或是舞台剧,以多种形式推送到高校的社交媒体平台。其次,正确引导已经建成了的社交媒体舆论,比如说现在已经建成的智慧树、尔雅、高校邦等慕课平台,上传的内容要能够弘扬传统文化并结合时代特点加以创新,与时俱进。高校要重视现有新媒体平台的舆论引导,校园主流媒体要做到既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加强安徽传统文化传播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3)依托社交媒体平台开展孝文化主题活动,创新文化教育新模式。

高校要充分借助社交媒体平台开展安徽传统孝文化主题教育,配合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线上线下活动,创新高校传统文化教育新模式。通过校园BBS、微信公众平台、智慧树等媒体平台,开设安徽孝文化专栏,传播孝文化精华,设置学生感兴趣的讨论话题,引导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思考和践行孝文化。高校团学组织要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孝文化主题教育”“孝文化调查与实践”等主题活动,围绕孝文化主题教育开展知识问答、书画展览、最美孝人物网上投票等活动。伴随传统节日的到来,可以开展指尖的微孝短信倡导活动,号召大学生动动手指给父母长辈发条慰问信息,表达一下自己微薄孝心。每年的暑假,各高校可以组织本院系学生代表参加“安徽孝文化之旅”活动,带领学生走进“孝子之乡”天长市和“闵子故里”宿州市,让他们在游历中感悟安徽孝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孝”的意识。宣传正面“孝行”同时,针对不孝的负面典型在校园BBS、微信公众平台上展开分析与讨论,让大学生感受到缺失孝文化的严重后果,鞭挞不孝行为,营造校园孝文化教育氛围,弘扬安徽传统孝文化。

参考文献

[1]任百成,弘扬传统孝贤文化、优化宿州发展环境[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3)

[2]张懿,新媒体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现途径研究[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

[3]刘洁.孝,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9(3)

作者简介:刘世权(1983-),男,吉林汪清县人,亳州学院外语系讲师,硕士,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